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19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合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转炉炼钢后的增碳合金球。
背景技术
对于转炉冶炼中、高碳钢,一般都采用在出钢过程中或在包底加入增碳剂、在精炼炉喂碳线再对碳含量进行微调的方法来达到钢种对碳的要求。这种方法带来多种弊端,首先是成品碳分粒度大,而且使钢包内钢液剧烈沸腾热损失大,不利于温度控制;其次增碳剂的杂质含量高,且易吸水会恶化钢材的冷拔性能,难以进行深加工;再者会使钢中碳含量不均匀,造成碳偏析。这些都会影响钢材的质量,且增碳剂粒度大时,漂浮在钢液面上,碳的回收率低,一般为80-90%;粒度小时,又易氧化,增碳不稳定,且加入量较大,成本较高,恶化了工作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炼钢增碳用的块状锰碳合金球,该锰碳合金球在炼钢过程中能达到回收率高,增碳稳定,不污染钢水,成本低,且为块状含碳铁合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该锰碳合金球为块状,其组份及含量(重量%)包括Mn 30~40%,C 25%~35%。
该锰碳合金球的组份及含量(重量%)包括Mn 30~40%,C25%~35%,H2O 0~1,S 0~0.35,P 0~0.3。
将重量含量为55~65%的含Mn55~60%的锰铁粉与25%~35%的含碳95~99%的石墨粉,加入5~8%的水玻璃及1~3%的膨润土,再加入0~0.5%的纤维素,然后压成φ20~40mm的球,用烘烤炉在180~250℃ 烘烤30~60分钟。
本发明的发明效果是锰碳合金球代替增碳剂加在包底或随钢流加入,由于锰碳球比重较大,以块状形式加入钢水中,碳的回收率及其稳定性大为提高,碳的回收率在95%以上;而且锰还可起到脱氧、合金化作用,锰的回收率在93%以上,大大降低锰铁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环境条件大大改善,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锰碳合金球就是一种采用多种合金(锰铁粉、石墨粉等)与适量的活性剂按一定比例配置而成。经过破碎→混匀→压球(块)→烘烤达到炼钢用增碳剂的要求。

生产时把将重量含量为55~65%的含Mn55~60%的锰铁粉与25%~35%的含碳95~99%的石墨粉,加入5~8%的水玻璃及1~3%的膨润土,再加入0~0.5%的纤维素混匀,然后压成φ20~40mm的球,用烘烤炉在180~250℃烘烤30~60分钟,封袋保存。
实施例经化验原料的化学成分为锰铁粉含锰57%,石墨粉含碳98%。如生产该合金球,将重量含量为60%的锰铁粉与31%的石墨粉,加入6%的水玻璃及2.5%的膨润土,再加入0.5%的纤维素,然后压成φ20~40mm的球,用烘烤炉在180~250℃烘烤30~60分钟,通过化学分析该锰碳球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通过在南京钢厂用锰碳球替代增碳剂和部分锰铁的效果来看,碳的回收率为96%,非常稳定,吨钢可降直接成本6元以上,而且钢材质量得到大大提高,特别是皮下气泡和夹杂大为减少。
权利要求
1.一种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其特征是该锰碳合金球为块状,其组份及含量(重量%)包括Mn 30~40%,C 25%~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其特征是该锰碳合金球的组份及含量(重量%)包括Mn 30~40%,C 25%~35%,H2O 0~1,S 0~0.35,P 0~0.3。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的方法,其特征是将重量含量为55~65%的含Mn55~60%的锰铁粉与25%~35%的含碳95~99%的石墨粉,加入5~8%的水玻璃及1~3%的膨润土,再加入0~0.5%的纤维素,然后压成ф20~40mm的球,用烘烤炉在180~250℃烘烤30~60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该锰碳合金球为块状,其组份及含量(重量%)包括Mn 30~40%,C 25%~3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备该炼钢增碳用锰碳合金球的方法将重量含量为55~65%的含Mn55~60%的锰铁粉与25%~35%的含碳95~99%的石墨粉,加入5~8%的水玻璃及1~3%的膨润土,再加入0~0.5%的纤维素,然后压成ф20~40mm的球,用烘烤炉在180~250℃烘烤30~60分钟。该锰碳合金球在炼钢过程中能达到回收率高,增碳稳定,不污染钢水,成本低,且为块状含碳铁合金。
文档编号C21C5/28GK1876853SQ20061004312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张朝晖, 驰焱, 巨建涛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