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5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高炉的送拨风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 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
技术背景我国大、中型炼铁高炉的供风设备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汽动风 机,另一类是电动风机。汽动风机的特点是设备复杂,电气化、自动 化程度较低,因此其发生设备故障时立即停机的概率也就较低。虽然 也存在由高炉鼓风机突然停机而导致的高炉民灌渣事故,但这一问题 尚不突出。随着国内高炉冶炼技术的不断,炼铁高炉也不断向着大型 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配套使用的高炉鼓风机也不断 地向着大型化、电动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在我国大、中型高炉 普遍装备了大型电动风机。电动风机的特点是主机部分的机机械设 备趋于简单化,但其辅助系统特别是电气、控制及保护系统则日趋复 杂。停机保护由汽动机时代的四、五个,发展到现在的十几个。因此, 受电气、控制及保护系统的影响,在其正常运行时发生故障停机特别 是受电网波动的影响所造成的紧急停机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严重问题。 由于电动风机的故障停机都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且故障停机 会在十余秒内造成高炉断风,所以这种故障停机都会造成很严重的高 炉灌渣事故。这种电动风机故障停机所导致的高炉灌渣事故成为了炼 铁生产的一个严重障碍。目前国内外各钢铁企业对此均没有很好的解 决方法。由于电动机的紧急故障停机往往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一般在十余秒之内就会使供风压力降至0.15MPa以下,因此,不可能预先采取开启备用风机等有效措施来防止高炉断风,这就会导致高炉发生严重的灌渣事故。授权公告日为1997年5月28日,授权公告号 为CN225489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炉供风母管双向自动 拨风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它虽然能够解决风机的故障停机问题,但是它存在保障率不高的缺点。因此它不能够适应现代大规模炼钢生产的需要。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送拨风装置的缺陷,提供一种多 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它既可实现汽动鼓风机风源系统保电动鼓 风机,又实现不同电动鼓风机站之间的互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通过拨风管连接的 两个电动鼓风机组和一个汽动鼓风机组,其特征是汽动鼓风机组的 拨风管连接在两个电动鼓风机组的拨风管之间,两个电动鼓风机组之 间之间连接有送风管,送风管分别与两个以上炼钢高炉的进风装置连 接。所述的电动鼓风机组由一个或两个电动鼓风机组成;第一电动鼓 风机组为一台电动鼓风机,第二电动鼓风机组由两台电动鼓风机组 成;所述第一电动鼓风机组的电动鼓风机通过一号母管与一个炼钢高 炉的进风装置连接,电动鼓风机的出风口装有逆止门, 一号母管上装 有控制阀;所述的一号母管的控制阀之前设有一个支管,支管与拨风 管连接,拨风管的一端通过二号母管与一号母管连接,二号母管与一 号母管之间装有气动拨风阀和电动拨风阀;所述第二电动鼓风机组的 两台电动鼓风机的三号母管和四号母管均有三个支管,第一支管与送 风管连接,第二支管与五号母管连接,五号母管的一端与一个炼钢高 炉的进风装置连接;所述的送风管的一端通过装有控制阀后连接在一 号母管上,另一端依次装有电动拨风阀和两个气动拨风阀后与五号母 管连接,两个气动拨风阀之间有一个支管,支管连接有电动拨风阀后 与拨风管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可实现汽动鼓风机风源系统保电动鼓风机,又实现 不同电动鼓风机站之间的互保,故障的概率极低,同时它选用双联汽 动释放时全开拨风阀,具有快开慢关功能,全开时间《3S,模拟高炉 工艺,完全满足故障风机所供高炉不断风和拨风后的恢复,使拨风可 信度和成功率极高,充分满足了高炉快速拨风的要求,杜绝了高炉灌 渣事故的发生。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拨风管连接的两个电动鼓风机组1和2,以及一个汽动鼓风机组3,汽动鼓风机组3的拨风管连接 在两个电动鼓风机组1和2的拨风管4之间,两个电动鼓风机组1和 2之间之间连接有送风管5,送风管5分别与两个以上炼钢高炉的进 风装置连接。所述的电动鼓风机组由一个或两个电动鼓风机组成;第 一电动鼓风机组1为一台电动鼓风机,第二电动鼓风机组2由两台电 动鼓风机组成;所述第一电动鼓风机组的电动鼓风机通过一号母管6 与一个炼钢高炉的进风装置连接,电动鼓风机的出风口装有逆止门7, 一号母管6上装有控制阀316;所述的一号母管6的控制阀之前设有 一个支管,支管装有控制阀314后与拨风管4连接,拨风管4的一端 通过二号母管8与一号母管6连接,二号母管8与一号母管6之间装 有气动拨风阔9和电动拨风阀10;所述第二电动鼓风机组的两台电 动鼓风机11和12的三号母管13和四号母管14均有三个支管,第一 支管分别装有控制阀416、 426后与送风管5连接,第二支管分别装 有控制阀414、424后与拨风管4连接,第三支管分别装有控制阀417、 427后与五号母管15连接,五号母管15的一端与一个炼钢高炉的进 风装置连接;所述的送风管5的一端通过装有控制阀43后连接在一 号母管6上,另一端依次装有电动拨风阀45和两个气动拨风阀46、 47后与五号母管15连接,两个气动拨风阀46、 47之间有一个支管, 支管连接有电动拨风阀44后与拨风管4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的几种拨风方式-a. 四鼓风一台机运行,汽动鼓风机作拨风源时,45#电动拨风阀 全关,4賴电动拨风阀全开,47#气动拨风阀全关自动位。b. 四鼓风一台机运行,三、四鼓风互为拨风源时,44#电动拨风 阀全关,45#电动拨风阀全开,46tt气动拨风阀全开,47#气动 拨风阀全关自动位;同时414#或424#风阀全开为三鼓风提供拨风源。c. 四鼓风两台机运行,互为拨风源时,4賴电动拨风阀全关,45tt 电动拨风阀全开,46#气动拨风阀全开,47#气动拨风阀全关自 动位。d. 四鼓风两台机运行,汽动鼓风机作拨风源时,44tt、 45#电动拨 风阀全开,47#气动拨风阀全关自动位,,46#气动拨风阀全关 手动位。2) 不同拨风方式下的拨风系统功能a. 四鼓风一台机运行,汽动鼓风机作拨风源时,多功能多向智能送、 拨风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四鼓风任意一台运行机组的运行情况,保 证在运行中的鼓风机组发生突发故障时,准确、及时的打开拨风 阀,将汽动鼓风机的风源投入到高炉;b. 四鼓风一台机运行,三、四鼓风互为拨风源时,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系统可以全面控制两座高炉的供风情况,智能化判断两台运行机组的运行状态,有效控制故障情况下拨风阀的开启,真 正实现两座高炉双向拨风的功能;c. 四鼓风两台机运行,互为拨风源时,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系 统可以智能化判断本站所内两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不论那一台机 组出现问题,都能准确、及时打开拨风阀,真正实现两台高炉鼓 风机暗备用功能;d. 四鼓风两台机运行,汽动鼓风机作拨风源时,多功能多向智能送、 拨风系统可以适时监控两台电动鼓风机的风源和汽动鼓风机的风 源,智能化的将电动鼓风和汽动鼓风有效的结合起来,有效保证 高炉的安全生产;e. 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系统设计有专门的执行电路,实现了两 台机组的PLC共同控制一台拨风阀的功能,并设计有防误动装置, 有效提高了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系统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它包括通过拨风管连接的两个电动鼓风机组和一个汽动鼓风机组,其特征是汽动鼓风机组的拨风管连接在两个电动鼓风机组的拨风管之间,两个电动鼓风机组之间之间连接有送风管,送风管分别与两个以上炼钢高炉的进风装置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电动鼓风机组由一个或两个电动鼓风机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其特征 是第一电动鼓风机组为一台电动鼓风机,第二电动鼓风机组由两台 电动鼓风机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第一电动鼓风机组的电动鼓风机通过一号母管与一个炼钢高 炉的进风装置连接,电动鼓风机的出风口装有逆止门, 一号母管上装 有控制阀。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一号母管的控制阀之前设有一个支管,支管与拨风管连接, 拨风管的一端通过二号母管与一号母管连接,二号母管与一号母管之 间装有气动拨风阀和电动拨风阀。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动鼓风机组的两台电动鼓风机的三号母管和四号母管 均有三个支管,第一支管与送风管连接,第二支管与五号母管连接, 五号母管的一端与一个炼钢高炉的进风装置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送风管的一端通过装有控制阀后连接在一号母管上, 另一端依次装有电动拨风阀和两个气动拨风阀后与五号母管连接,两 个气动拨风阀之间有一个支管,支管连接有电动拨风阀后与拨风管连 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高炉的送拨风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多向智能送拨风装置。它包括通过拨风管连接的两个电动鼓风机组和一个汽动鼓风机组,其特征是汽动鼓风机组的拨风管连接在两个电动鼓风机组的拨风管之间,两个电动鼓风机组之间连接有送风管,送风管分别与两个以上炼钢高炉的进风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既可实现汽动鼓风机风源系统保电动鼓风机,又实现不同电动鼓风机站之间的互保,故障的概率极低,完全满足故障风机所供高炉不断风和拨风后的恢复,使拨风可信度和成功率极高,充分满足了高炉快速拨风的要求,杜绝了高炉灌渣事故的发生。
文档编号C21B9/10GK201106056SQ200720088078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8日
发明者宋兴州, 李家连, 杨国华, 梅汉林, 汤会良, 焦立军, 聪 罗, 魏海峰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