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砂再生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85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旧砂再生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生产中所使用的旧砂再生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旧砂再生加热炉。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一立式热法再生炉,在垂直方向炉膛呈多断S 形,物料从上方加入,沿曲折炉膛内壁下滑,物料和炉膛内壁进行热传导,和向上运动的热 气流进行对流换热,物料被加热。由于物料在下降过程中是在呈S型炉膛壁上向下滑动,物 料有一定的厚度,换热效果较差。同时物料在加入加热炉之后,沿曲折炉膛壁连续下滑,物 料在炉内停留时间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延长砂 子在炉体内的时间、增加固体之间的热传导,砂子在下落时呈雨淋状并能够与气流充分对 流交换热量的旧砂再生加热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旧砂再生加热炉,它包括带有进砂 口和出砂口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隔板,所述每层隔板上均设置有漏砂通孔, 所述相邻隔板上漏砂通孔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每个隔板上的非通孔位 置累积一定量的砂子后,即形成若干个一定锥度的砂堆后沿着砂堆呈雨淋状滑落并通过漏 砂通孔下落至下一层隔板,同理逐渐到达至最底层的隔板,并通过出砂口排出,在此过程中 砂子被加热。为了提高热传导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隔板上的漏砂通孔均布; 所述进砂口设置有旧砂分散装置;所述旧砂分散装置包括安装在进砂口处的一级分散锥, 所述一级散锥下设置有二级分散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采用了隔板,且隔板上设 置有漏砂通孔,漏砂通孔错位布置能够有效延长砂子在炉体内的停留时间,砂子呈雨淋状 下落,能够与气流充分接触,所有这些均增强了换热效果,提高了加热炉的热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中,1、进砂口,2、出砂口,3、炉体,4、隔板,5、漏砂通孔,6、一级分散锥,7、二级分散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旧砂再生加热炉,它包括带有进砂口 1和出砂口 2 的炉体3,所述炉体3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隔板4,所述每层隔板4上均设置有漏砂通孔5,所 述相邻隔板4上漏砂通孔5错位设置,进砂口 1设置有旧砂分散装置,旧砂分散装置包括安 装在进砂口 1处的一级分散锥6,所述一级散锥6下设置有二级分散锥7,分散锥的数量可 以根据炉体的直径选择。其中,隔板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隔板上的漏砂通孔5均布。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 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旧砂再生加热炉,它包括带有进砂口和出砂口的炉体,其特征是,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隔板,所述每层隔板上均设置有漏砂通孔,所述相邻隔板上漏砂通孔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砂再生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隔板上的漏砂通孔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旧砂再生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进砂口设置有旧砂分散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旧砂再生加热炉,其特征是,所述旧砂分散装置包括安装在 进砂口处的一级分散锥,所述一级散锥下设置有二级分散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旧砂再生加热炉,属于铸造生产中所使用的旧砂再生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带有进砂口和出砂口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隔板,所述每层隔板上均设置有漏砂通孔,所述相邻隔板上漏砂通孔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每个隔板上的非通孔位置累积一定量的砂子后,即形成若干个一定锥度的砂堆后沿着砂堆呈雨淋状滑落并通过漏砂通孔下落至下一层隔板,同理逐渐到达至最底层的隔板,并通过出砂口排出,在此过程中砂子被加热。
文档编号B22C5/00GK201558933SQ20092027124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
发明者孙清洲, 张普庆, 王献忠, 许荣福, 赵忠魁 申请人:山东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