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939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材热处理装置,特别是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
技术背景现有热处理炉(退火炉、淬火炉等)大多采用辐射管等加热设备,燃料在辐射管内 燃烧,燃烧产物由辐射管的另一端排出,热量通过被加热的辐射管以辐射传热的方式传给 加热工件,炉膛内通氮气等保护性气体,燃烧废气不与工件直接接触,达到工件不被氧化的 目的。现有热处理炉结构由炉体、炉体内输送辊、作为热辐射管的炉内U形管组成,板材 或线材在炉内进行热处理。但热处理炉一般工作温度90(TC左右,在此温度条件下辐射传热 效率很低,另一缺点是辐射管设备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热处理炉包括由炉体、炉体内输送辊组成的炉本体,其特征 在于炉本体的炉体顶部设置与有排气阀连通的排气管;炉本体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蓄热 发生炉,蓄热发生炉由炉体、蓄热墙、烧嘴组成,发生炉炉体由长方体空腔状的炉框架及框 架内的耐火材料内壁组成,炉体内壁中间设置有空间隔断式蓄热墙,AL2O3材质的蓄热墙墙 体上均布若干个纵横排平行通孔,发生炉蓄热墙一侧的炉壁上固定有一排烧嘴,烧嘴通过 管路与炉体外的煤气阀连通,煤气阀与煤气空气合成的混合气气源管连通,这一侧炉壁上 还通过惰气进口管与炉体外的惰气阀连通,惰气阀与惰气气源管连通;发生炉蓄热墙另一 侧炉顶上设置有与废气阀连通的排气管,该侧炉壁上设置有过流管通过过流阀与炉本体对 应设置的过流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两个蓄热发生炉交替为炉本体供热,热量通过隋性气体 进入炉内,以对流方式进行热交换,热效率大幅提高,节能效果显著;设备投资费用低,维护 工作量少,维护费用省。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热处理炉包括由炉体、炉体内输送辊组成的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炉 本体1的炉体顶部设置与有排气阀2连通的排气管;炉本体1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蓄热发 生炉5,蓄热发生炉5由炉体、蓄热墙、烧嘴6组成,发生炉5炉体由长方体空腔状的炉框架 及框架内的耐火材料内壁组成,炉体内壁中间设置有空间隔断式蓄热墙,AL2O3材质的蓄热 墙墙体上均布若干个纵横排平行通孔,发生炉5蓄热墙一侧的炉壁上固定有一排烧嘴6,烧嘴6通过管路与炉体外的煤气阀7连通,煤气阀7与煤气空气合成的混合气气源管连通,这 一侧炉壁上还通过惰气进口管与炉体外的惰气阀8连通,惰气阀8与惰气气源管连通;发生 炉5蓄热墙另一侧炉顶上设置有与废气阀4连通的排气管,该侧炉壁上设置有过流管通过 过流阀3与炉本体1对应设置的过流管连通。 操作过程为打开一侧发生炉5的煤气阀7、废气阀4,点火燃烧煤气,AL2O3材质的 蓄热墙受热并蓄热,燃烧废气由废气阀4排出;待蓄热达到要求,关闭该侧煤气阀7,打开该 侧惰气阀8,让氮气先将发生炉5内的废气挤出后,关闭废气阀4,再打开过流阀3、炉本体1 排气阀2。氮气在气源管的压力下流经蓄热墙受热后,经过过流阀3进入炉本体1对物料进 行加热,加热后氮气由排气阀2排出,过流达到一段时间后关闭惰气阀8、过流阀3、排气阀 2。而后是另一侧发生炉5同样操作,两个发生炉5交替连续给炉本体1实施供热。
权利要求1.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包括由炉体、炉体内输送辊组成的炉本体(1),其特 征在于炉本体(1)的炉体顶部设置与有排气阀(2)连通的排气管;炉本体(1)两侧对称分 布有两个蓄热发生炉(5),蓄热发生炉(5)由炉体、蓄热墙、烧嘴(6)组成,发生炉(5)炉体 由长方体空腔状的炉框架及框架内的耐火材料内壁组成,炉体内壁中间设置有空间隔断式 蓄热墙,AL(2)0(3)材质的蓄热墙墙体上均布若干个纵横排平行通孔,发生炉( 蓄热墙一侧 的炉壁上固定有一排烧嘴(6),烧嘴(6)通过管路与炉体外的煤气阀(7)连通,煤气阀(7) 与煤气空气合成的混合气气源管连通,这一侧炉壁上还通过惰气进口管与炉体外的惰气阀 (8)连通,惰气阀(8)与惰气气源管连通;发生炉( 蓄热墙另一侧炉顶上设置有与废气阀 (4)连通的排气管,该侧炉壁上设置有过流管通过过流阀C3)与炉本体(1)对应设置的过流 管连通。
专利摘要蓄热高效保护性气氛热处理炉,涉及钢材热处理装置。炉本体的炉体顶部设置有排气阀;炉本体两侧对称分布有两个蓄热发生炉,蓄热发生炉由炉体、蓄热墙、烧嘴组成,炉体内壁中间设置有空间隔断式均布若干个排孔的蓄热墙,烧嘴通过管路与炉体外的煤气阀连通,煤气阀与煤气空气合成的混合气气源管连通,这一侧炉壁上还通过惰气进口管与炉体外的惰气阀连通,惰气阀与惰气气源管连通;发生炉蓄热墙另一侧炉顶上设置有与废气阀连通的排气管,该侧炉壁上设置有过流管通过过流阀与炉本体对应设置的过流管连通。优点在于两个蓄热发生炉交替隋性气体进入炉内,以对流方式进行热交换,热效率大幅提高。
文档编号C21D1/74GK201901688SQ20102064670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林元强 申请人: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