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72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熔炼炉,尤其是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特别适合不锈钢氧化铁皮的再生利用。
背景技术
不锈钢氧化铁皮是不锈钢铸造和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废料,除含有大量Fe外,还含有不少Cr,Ni, Cu, Mu等金属,不设法去回收利用,不但浪费贵重金属,还造成环境污染。目前,现有技术正设法予以回收,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电弧炉或高炉配以相应的还原工艺来进行。然而,采用电弧炉一直存在不锈钢氧化铁皮重量轻浮在钢水表面不容易溶入钢水中、采用硅铁作还原剂成本较高以及不能回收Cr只能回收Fe等不足之处;采用高炉进行回收亦因高炉炉温约1500° C,而Cr2O3的还原温度达1600 1700° C,只能回收Fe无法回收Cr和Mu。对于电渣炉,由于无炉衬,炉温低更无法胜任回收工作。因此,迄今为止,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适合的炉子来实现不锈钢氧化铁皮的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金属熔炼炉用于不锈钢氧化铁皮的再生利用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该炉子适合不锈钢氧化铁皮回收工艺使用,而且回收率高,质量好,电耗低及电效率高。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主要由炉体、炉盖、变压器及电缆、电极及升降机构、除尘罩、上料装置和自动加料机组成,其改进之处是炉体的炉壁为喷淋式的水冷炉壁,在炉体内衬有耐火材料砖,所述的炉盖由钢板制成的内盖体、冷却水槽和耐火捣料层组成,顶面封闭的冷却水槽沿内盖体形状设置于内盖体上表面,耐火捣料层捣置于设有若干个挂钩的内盖体下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完善所述的耐火材料砖采用石墨碳砖或半石墨碳砖或氧化娃结合碳化娃砖。所述的耐火捣料层由矾土水泥、高铝矾土熟料粉、高铝矾土熟料砂组成。从上述改进措施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炉体采用水冷炉壁,在炉体内衬有耐火材料砖,炉盖除设有冷却水槽外,还在面对熔池的底面还捣打有耐火材料层,从而使炉子的耐高温能力大大提高,经测试,该炉子所承受的温度高达1800° C,完全满足了不锈钢氧化铁皮回收工艺熔化温度高的使用要求。经与电弧炉和高炉对比表明,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不锈钢氧化铁皮回收工作还具有回收率高、质量好、电耗低以及电效率高的优点。

图I为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炉体(I)与炉盖(2)装配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主要由炉体I、炉盖2、变压器3、电缆4、电极5、升降机构6、除尘罩7、上料机构8和自动加料机9组成。如图2所示,其特征是炉体I的炉壁10为喷淋式的水冷炉壁,在炉体I内衬有耐火材料砖11。本实用新型炉盖2由钢板制成的内盖体12、冷却水槽13和耐火捣料层14组成,顶面封闭的冷却水槽13沿内盖体12形状设置于内盖体12上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焊接方法将槽钢形的冷却水槽13焊接于内盖体12上,在内盖体12下面均匀设有若干个挂钩15,耐火捣料层14捣打于设有挂钩15的内盖体12下面。 在实施时,所述的水冷炉壁10的水喷淋装置由设置于炉壁外侧的带喷水孔的环形水管16和环形集水槽17构成,所述的耐火材料砖11选用石墨碳砖,所述的耐火捣料层13由矾土水泥、高铝矾土熟料粉、高铝矾土熟料砂组成。附图中,18为电极孔,19为加料管,20为出钢口。
权利要求1.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主要由炉体(I)、炉盖(2)、变压器(3)、电缆(4)、电极(5)、升降机构(6 )、除尘罩(7 )、上料机构(8 )和自动加料机(9 )组成,其特征是炉体(I)的炉壁(10)为喷淋式的水冷炉壁,在炉体(I)内衬有耐火材料砖(11),所述的炉盖(2)由钢板制成的内盖体(12)、冷却水槽(13)和耐火捣料层(14)组成,顶面封闭的冷却水槽(13)沿内盖体(12)的形状设置于内盖体(12)的上表面,耐火捣料层(14)设置于设有若干个挂钩(15)的内盖体(12)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有衬电渣炉,其特征是所述的耐火材料砖(11)为石墨碳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炉盖的高温有衬电渣炉,该炉子主要由炉体、炉盖、变压器及电缆、电极及升降机构、除尘罩、上料装置和自动加料机组成,其改进之处是炉体的炉壁为喷淋式的水冷炉壁,在炉体内衬有耐火材料砖,所述的炉盖由钢板制成的内盖体、冷却水槽和耐火捣料层,顶面封闭的冷却水槽沿内盖体形状设置于内盖体上表面,耐火捣料层安置于设有若干个挂钩的内盖体下面。该有衬电渣炉所承受的温度达1800°C,完全满足不锈钢氧化铁皮回收工艺使用,与电弧炉和高炉相比还具有回收率高,质量好,电耗低以及点效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C22B9/187GK202369625SQ20112041202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顾卫东 申请人:顾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