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体加热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7301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炉体加热风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风管,特别涉及一种炉体加热风管。
背景技术
在铝箔的生产工艺中,退火是其热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退火工艺包括升温、保温、降温几个阶段。现有技术中,铝箔的退火设备主要采用传统的箱式退火炉,箱式退火炉只有一个炉膛空间,将所有铝箔堆放在内后缓慢升温至指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降温;降至常温后将所有铝箔推出,并待炉腔完全冷却后再进行下一炉的升温;整个周期需要3-5天时间。升温阶段的工艺是将铝卷放在升温炉内,通过热风加热的方法使铝卷达到需求的温度。现有技术中,加热风管分布在升温炉体外,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管热量散失量大,且加热后的热风扩散到空气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使热量得到循环利用,且能减少热量损失的炉体加热风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炉体加热风管,包括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循环热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所述排风管与循环热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加热风管还包括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回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孔,所述进风管、排风管、出风管和回风管安装在所述炉体内。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长度方向与所述回风管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安装在炉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风管,所述第一连接风管对称分布在所述进风管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安装在炉体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排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风管,所述第二连接风管与所述回风管的连接点设置在所述回风管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风孔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和所述回风管水平方向的两侧,经过所述风孔的气流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风孔的直径为5-15mm。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出风管、第一连接风管、排风管、回风管、第二连接风管为方形或圆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为升温炉或者保温炉或者降温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加热风管,具有以下优点I、热量得到循环利用,风管热量损失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加热风管,进风管与热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排风管与热风机的进风口连接,进风管与出风管连接,排风管与回风口连接,通过在出风管与回风管上设置风孔,达到进风与排风的目的,使热风在炉体内形成一个内热循环,加热铝卷的热风得到循环利用,节约了能源。同时,加热风管设置在炉体内,热风传递过程中,炉体内的环境温度与加热风管的温度相差不大,因此,热量损失小。2、炉体内热风气流稳定、均匀,铝箔受热均匀。出风管安装在炉体的底部,回风管安装在炉体的顶部,在炉体内形成的内热循环,使热空气在炉体内的气流较稳定;且出风管与回风管的风孔设置在风管的两侧,热风在炉体内扩散,避免了气流对铝箔直接进行冲击,影响铝箔的性能,同时,气流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流动,炉体内气流均匀,温度稳定,从而使铝箔受热均匀,性能稳定。3、风孔处的气流均匀。在进风管与出风管之间设置第一连接风管,排风管与回风管之间设置第二连接风管,且第一连接风管对称分布在进风管的两侧,第二连接风管与回风管的连接点设置在回风管的中心位置,第一连接风管和第二连接风管具有缓冲作用,热风气流在连接风管、出风管和回风管内均匀、稳定,使从出风管各风孔排出的气流流速相当,进入回风管的各风孔的气流流速相当,从而进一步提高炉体内气流的均匀性,保证整个内热循环的稳定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清楚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炉体加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I-进风管,2-排风管,3-出风管,4-回风管,5-第一连接风管,6_第二连接风管,7-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图I,炉体加热风管,包括进风管I和排风管2,进风管I与循环热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排风管2与循环热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加热风管还包括出风管3和回风管4,出风管3与进风管I连接,回风管4与排风管2连接,出风管3与回风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孔7,进风管I、排风管2、出风管3和回风管4安装在所述炉体内。进风管I与循环热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排风管2与循环热风机的进风口连接,出风管3与进风管I连接,回风管4与排风管2连接,出风管3与回风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孔7,使被热风机加热的热风循环利用,节约能源。[0028]进风管I、排风管2、出风管3和回风管4安装在所述炉体内,在炉体内形成一个内热风循环系统,且风管的温度与炉体内环境温度相当,减少了热量的损失,提高热风的利用效率。优选地,出风管3长度方向与回风管4长度方向垂直,使从出风管的风孔流出的气流方向与进入回风管的风孔的气流方向垂直,在炉体内,增加了气流内循环的路径,气流在炉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从而减少了铝箔的加热时间;同时,增大了气流的流动路径,使气流扩散至整个炉体。 优选地,出风管3安装在炉体的底部,热风气流向上运动,在整个炉体内流动炉体内温度分布均匀。进风管I与出风管3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风管5,气流由进风管进入第一连接风管5后,在第一连接风管5内得到缓冲,使进入出风管3的气流均匀、稳定,优选地,第一连接风管5对称分布在进风管I的两侧,气流从进风管I流出后两侧的路径相同,使分布到炉体两侧的气流的量相当,炉体内铝箔的受热均匀。优选地,当出风管3安装在炉体底部时,回风管4安装在炉体的顶部,气流在炉体内上下对流,流通效果好,保证炉体内竖直方向的热风气流均匀。回风管4与排风管2之间可以设置第二连接风管6,第二连接风管6器缓冲的作用,优选地,第二连接风管6与回风管4的连接点设置在回风管4的中心位置,使炉体内进入回风管4的气流均匀,从而在整个炉体内形成一个均匀的热风循环系统,有利于铝箔性能的稳定。其中,风孔7优选地设置在出风管3和回风管4水平方向的两侧,经过风孔7的气流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热风气流在水平方向运动,然后扩散至整个炉体,进一步强化了炉体内气流的均匀性。优选地,风孔7的直径为5_15mm,使热风气流的流速和流量符合炉体内加热需求,风孔的孔径也可以根据炉体的环境、铝箔需加热的温度、风孔数量等因素计算。优选地,进风管I、出风管3、第一连接风管5、排风管2、回风管4、第二连接风管6为方形或圆形结构,风管结构规则,减少气流阻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加热风管,可适用于升温炉、保温炉、降温炉等炉体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循环热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所述排风管与循环热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加热风管还包括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回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孔,所述进风管、排风管、出风管和回风管安装在所述炉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长度方向与所述回风管长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安装在炉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风管,所述第一连接风管对称分布在所述进风管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安装在炉体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排风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风管,所述第二连接风管与所述回风管的连接点设置在所述回风管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和所述回风管水平方向的两侧,经过所述风孔的气流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孔的直径为5-15mm。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出风管、第一连接风管、排风管、回风管、第二连接风管为方形或圆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炉体加热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为升温炉或者保温炉或者降温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体加热风管,包括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与循环热风机的排风口连接,所述排风管与循环热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加热风管还包括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出风管与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回风管与所述排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与所述回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风孔,所述进风管、排风管、出风管和回风管安装在所述炉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炉体加热风管,炉体加热热量得到循环利用,风管热量损失小,炉体内热风气流稳定、均匀,铝箔受热均匀。
文档编号C22F1/04GK202369611SQ20112049207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