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016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由上部容量部、下部盛液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组成;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容器内的液体可以长期储存,当需要提取的时候既可以精确提取又不污染剩余储存的液体;通过对壳体合金进行改进,使得其抗菌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专利说明】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0002]液体储存和取用在生活和工业领域较为常见,现有常规设置方式为两种,第一种为直接在长期储存的容器中设置刻度,在取用的时候容过容器上的刻度来衡量取用的体积;第二种为将液体储存在长期储存容器中,当需要取用的时候,将该容器中的液体倒入称量容器中,再将称量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实际运用。
[0003]上述两种储存和取用的设置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种既取用体积不能精确测量,并且由于取用的时候直接采用长期储存容器,里面剩余液体即与空气或实际其他环境(如其他液体等)所接触,导致剩余液体受到污染;第二种虽然相对可以合理限定取用体积,但是其也在转移液体的时候使得液体受到污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抗菌性能优良的钛合金。
[000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由上部容量部、下部盛液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组成;
所述下部盛液部用于承接液体,包括液体承接容器和内部管道;
所述上部容量部用于暂时存储液体的同时测量所需液体,包括液体容留器、容量测试部件、液体管道、液体出口部和顶盖;
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用于将下部盛液部中的液体抽压到上部容量部,包括外壳、内部抽压泵、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以及液体抽压管道;
所述下部盛液部的上部以及上部容量部的下部均与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螺旋密封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下部盛液部的液体承接容器为合金材质,在一侧垂直开有玻璃窥视口,所述玻璃窥视口由底部延伸到液体承接容器与中部压力控制部密封连接部位的下部。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为合金材质,在与下部盛液部的玻璃窥视口同侧设置容量测试部件,通过容量测试部件检测抽压到液体容留器中液体的体积。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部容量部的液体管道为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的设置;所述液体出口部与液体容留器上部侧位连接,通过该液体出口部将液体容留器中的液体倾倒出,所述液体出口部为弯曲下部延长口形式设置。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内部抽压泵为液体正向抽压泵,通过液体抽压管道与上部容量部的液体管道以及下部盛液部的内部管道相连通,所述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为弹压式的,按下时从下部盛液部将液体通过管道抽至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中,松开时停止抽压。
[0010]作为优选,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下部盛液部的液体承接容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均为抗菌钛合金材质,所述钛合金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u
1.0~8.2%, Al 5.6~7.8%, V 3.8~5.9%, Nb 0.6~1.2%, RE 0.08~0.26%, W 0.05~0.09%, Zn0.15~0.28,Cr 0.25~0.38%, Co 0.08~0.21%, Mn 0.28~0.48%, Mo 0.65~1.08%,余量为 Ti。
[0011]作为优选,所述钛合金为α + β双相钛合金,其微观结构中析出相CuTi2在钛合金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在横截面中CuTi2析出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5^3.6%。
[0012]作为优选,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加热到88(T102(TC,保温2.8^4.2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2(T340°C,保温2.2^3.8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5(T560°C,保温2.1-2.8h,水冷到室温。
[0013]一种抗菌性能优异的钛合金,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u l.(T8.2%,Al
5.6~7.8%, V 3.8~5.9%, Nb 0.6~1.2%, RE 0.08~0.26%, W 0.05~0.09%, Zn 0.15~0.28,Cr
0.25~0.38%, Co 0.08~0.21%, Mn 0.28~0.48%, Mo 0.65~1.08%,余量为 Ti ;所述钛合金为α+β双相钛合金,其微观结构中析出相CuTi2在钛合金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在横截面中CuTi2析出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5^3.6%。;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加热到88(Tl020°C,保温2.8~4.2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2(T340°C,保温2.2~3.8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5(T560°C,保温2.1-2.8h,水冷到室温。
[0014]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通过上下结构分离的抽压方式的设置,使得液体容器既能精确控制液体提取量,又能分离剩余液体和提取液体,使得剩余液体没有与外部空气接触,避免了剩余液体被污染;
2,通过中部压力控制部的设置使得液体抽取方便和便捷;
3,通过设定钛合金的组分和微观结构的设定,使得钛合金的抗菌性能得到改善,通过热处理和组分、微观结构的配合,使得在抗菌性能提高的情况下,韧性和强度得到改善,更好的提高液体容器的质量。
[0015]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抽压式液体容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抽压式液体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体出口部;2,液体管道;3,液体管道下部;4,液体容留器;5,液体抽压管道;6,内部抽压泵;7,内部管道;8,顶盖;9,外壳;10,液体承接容器;11,容量测试部件;12,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13,玻璃窥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由上部容量部、下部盛液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组成;
所述下部盛液部用于承接液体,包括液体承接容器和内部管道;
所述上部容量部用于暂时存储液体的同时测量所需液体,包括液体容留器、容量测试部件、液体管道、液体出口部和顶盖;
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用于将下部盛液部中的液体抽压到上部容量部,包括外壳、内部抽压泵、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以及液体抽压管道;
所述下部盛液部的上部以及上部容量部的下部均与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螺旋密封连接。
[0018]所述下部盛液部的液体承接容器为钛合金材质,在一侧垂直开有玻璃窥视口,所述玻璃窥视口由底部延伸到液体承接容器与中部压力控制部密封连接部位的下部。
[0019]所述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为钛合金材质,在与下部盛液部的玻璃窥视口同侧设置容量测试部件,通过容量测试部件检测抽压到液体容留器中液体的体积。
[0020]所述上部容量部的液体管道为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的设置;所述液体出口部与液体容留器上部侧位连接,通过该液体出口部将液体容留器中的液体倾倒出,所述液体出口部为弯曲下部延长口形式设置。
[0021]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内部抽压泵为液体正向抽压泵,通过液体抽压管道与上部容量部的液体管道以及下部盛液部的内部管道相连通,所述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为弹压式的,按下时从下部盛液部将液体通过管道抽至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中,松开时停止抽压。
[0022]实施例2
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由上部容量部、下部盛液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组成;
所述下部盛液部用于承接液体,包括液体承接容器和内部管道;
所述上部容量部用于暂时存储液体的同时测量所需液体,包括液体容留器、容量测试部件、液体管道、液体出口部和顶盖;
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用于将下部盛液部中的液体抽压到上部容量部,包括外壳、内部抽压泵、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以及液体抽压管道;
所述下部盛液部的上部以及上部容量部的下部均与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螺旋密封连接。
[0023]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下部盛液部的液体承接容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均为抗菌钛合金材质,所述钛合金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u 3.2%,Al 6.8%,V
4.9%, Nb 0.9%, RE 0.16%, W 0.08%, Zn 0.19,Cr 0.28%, Co 0.19%, Mn 0.36%, Mo 0.98%,余量为Ti。
[0024]所述钛合金为α+β双相钛合金,其微观结构中析出相CuTi2在钛合金基体中均勻弥散分布,在横截面中CuTi2析出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6%。
[0025]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加热到910°C,保温3.2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30°C,保温2.9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460°C,保温2.6h,水冷到室温。
[0026]经过对钛合金壳体表面进行抗菌试验得到,杀菌率达到89%,细胞相对增值率为95%,毒性评级为O。
[0027]实施例3
一种抗菌性能优异的钛合金,该钛合金应用于抽压式液体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u 8.1%,Al 6.2%, V 4.2%, Nb 1.0%, RE 0.12%, W 0.08%, Zn 0.18,Cr 0.28%,Co 0.16%,Mn 0.38%,Mo 0.98%,余量为Ti ;所述钛合金为α + β双相钛合金,其微观结构中析出相CuTi2在钛合金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在横截面中CuTi2析出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6% ;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加热到980°C,保温3.2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30°C,保温2.8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420°C,保温2.6h,水冷到室温。
[0028]经过对钛合金表面进行抗菌试验得到,杀菌率达到92%,细胞相对增值率为96%,毒性评级为O。
【权利要求】
1.一种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由上部容量部、下部盛液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组成; 所述下部盛液部用于承接液体,包括液体承接容器和内部管道; 所述上部容量部用于暂时存储液体的同时测量所需液体,包括液体容留器、容量测试部件、液体管道、液体出口部和顶盖; 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用于将下部盛液部中的液体抽压到上部容量部,包括外壳、内部抽压泵、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以及液体抽压管道; 所述下部盛液部的上部以及上部容量部的下部均与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螺旋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盛液部的液体承接容器为合金材质,在一侧垂直开有玻璃窥视口,所述玻璃窥视口由底部延伸到液体承接容器与中部压力控制部密封连接部位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为合金材质,在与下部盛液部的玻璃窥视口同侧设置容量测试部件,通过容量测试部件检测抽压到液体容留器中液体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容量部的液体管道为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的设置;所述液体出口部与液体容留器上部侧位连接,通过该液体出口部将液体容留器中的液体倾倒出,所述液体出口部为弯曲下部延长口形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内部抽压泵为液体正向抽压泵,通过液体抽压管道与上部容量部的液体管道以及下部盛液部的内部管道相连通,所述抽压泵外部控制按钮为弹压式的,按下时从下部盛液部将液体通过管道抽至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中,松开时停止抽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上部容量部的液体容留器、下部盛液部的液体承接容器以及中部压力控制部的外壳均为抗菌钛合金材质,所述钛合金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u 1.0~8.2%, Al 5.6~7.8%, V 3.8~5.9%, Nb 0.6~1.2%,RE 0.08~0.26%, W 0.05~0.09%, Zn 0.15~0.28%, Cr 0.25~0.38%, Co 0.08~0.21%, Mn.0.28~0.48%, Mo 0.65~1.08%,余量为 Ti。
7.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为α+β双相钛合金,其微观结构中析出相CuTi2在钛合金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在横截面中CuTi2析出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5^3.6%。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加热到88(T102(TC,保温2.8^4.2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20~340°C,保温2.2~3.8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50~560°C,保温2.1~2.8h,水冷到室温。
9.一种抗菌性能优异的钛合金,该钛合金应用于权利要求f 8任意一项所述的抽压式液体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为:Cu 1.0-8.2%,Al 5.6^7.8%,V.3.8~5.9%, Nb 0.6~1.2%, RE 0.08~0.26%, W 0.05~0.09%, Zn 0.15~0.28,Cr 0.25~0.38%, Co .0.08~0.21%,Mn 0.28~0.48%,Mo 0.65~1.08%,余量为Ti ;所述钛合金为α +β双相钛合金,其微观结构中析出相CuTi2在钛合金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在横截面中CuTi2析出相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5~3.6% ;所述钛合金采用如下热处理制度进行热处理:加热到880-1020℃,保温2.8^4.2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20-340°C,保温2.2^3.8h,空冷到室温;然后再加热到350-560°C,保温2.1-2.8h,水冷到室温。
【文档编号】C22F1/18GK103803183SQ201410059694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3日
【发明者】王文姣 申请人:王文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