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3128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器,所述铸造器包括:长方体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有一长方体凹槽,所述长方体凹槽的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4个导向柱,且所述4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设有第一浇注漏斗和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二夹板上端面设有第三浇注漏斗和第四浇注漏斗,第一丝杆,第二丝杆,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毛刷,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毛刷,第一喷水器,第二喷水器,实现了铸造工具的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铸造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业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铸造器。
【背景技术】
[0002]铸造在工业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铸造可以生产出各种部件来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铸造通常是将原料高温溶解后倒入模具中冷却定型,然后拆开模具就可以得到需要的工件,根据不同形状的模具可以生产出不同的工件。
[0003]现有技术中的铸造装置通常结构设计简单,使用简单的固定装置对模具进行固定,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固定不稳还容易影响铸造的精度,并且现有技术中的铸造工具在铸造时,都是将液体金属直接倒入模具中,通过使用人员的经验对倒入的方式和量进行操作,导致原料容易浪费和铸造的工件精度较差和容易产生气泡,因铸造通常都是在高温的金属液中进行,对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要求较高,通常铸造完成后需要特殊的工具进行取放,使用不便,且具有较强的危险性。
[0004]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铸造设备结构设计简单,使用简单的固定装置对模具进行固定,在铸造时需要通过使用人员的经验对倒入的方式和量进行操作,导致原料容易浪费和铸造的工件精度较差和容易产生气泡,对使用人员的安全操作要求较高,通常铸造完成后需要特殊的工具进行取放,使用不便,且具有较强的危险性,所以,现有的铸造工具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较差,使用不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器,解决了现有的铸造工具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较差,使用不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铸造工具的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造器,所述铸造器包括:
长方体底座,所述长方体底座上表面有一长方体凹槽,其中,所述长方体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长方体底座的长度,所述长方体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长方体底座的宽度;
所述长方体底座上表面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长方体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4个导向柱,分别为: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三导向柱,第四导向柱,且所述4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设有第一浇注漏斗和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二夹板上端面设有第三浇注漏斗和第四浇注漏斗,其中,所述浇注漏斗与所述夹板活动连接;
第一圆杆,第二圆杆,所述第一圆杆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所述第二端与第一旋转手柄连接,所述第二圆杆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四端与第二旋转手柄连接;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长方体凹槽内,所述传送带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毛刷,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毛刷;
第一喷水器,第二喷水器,所述第一喷水器与所述第二喷水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毛刷,所述第二毛刷,所述第一喷水器,所述第二喷水器均位于所述第一丝杆的同一侧。
[0007]其中,所述第一浇注漏斗,所述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三浇注漏斗,所述第四浇注漏斗外表面均设有刻度,所述第一浇注漏斗,所述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三浇注漏斗,所述第四浇注漏斗底面均设有活动挡板。
[0008]其中,所述浇注漏斗与所述夹板销连接,所述浇注漏斗可绕所述夹板旋转。
[0009]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表面均分布有锥形颗粒。
[0010]其中,所述第一毛刷和所述第二毛刷均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毛刷和所述第二毛刷距离所述传送带上表面的距离值为第一预设距离值。
[001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浇注漏斗进行铸造,并且浇注漏斗上还设有刻度,浇注漏斗可以进行旋转
浇注,所以保障了浇注的精度,采用了使用传送带进行模具和工件的传送,既效率又安全,并且设有毛刷对传送带和模具以及工件进行清理,还设有喷水器对模具工件进行清洗降温,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铸造工具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较差,使用不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铸造工具的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铸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铸造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一浇注漏斗与第一夹板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长方体底座,2-长方体凹槽,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第一导向柱,6-第二导向柱,7-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第一烧注漏斗,10-第三烧注漏斗,11-第一圆杆,12-第二圆杆,13-第一旋转手柄,14-第二旋转手柄,15-传送带,16-第一支撑板,17-第二支撑板,18-第一毛刷,19-第二毛刷,20-第一喷水器,21第二喷水器,22-第三导向柱,23-第二浇注漏斗,24-第四浇注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器,解决了现有的铸造工具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较差,使用不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铸造工具的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0014]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采用了浇注漏斗进行铸造,并且浇注漏斗上还设有刻度,浇注漏斗可以进行旋转浇注,所以保障了浇注的精度,采用了使用传送带进行模具和工件的传送,既效率又安全,并且设有毛刷对传送带和模具以及工件进行清理,还设有喷水器对模具工件进行清洗降温,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铸造工具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较差,使用不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铸造工具的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0015]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6]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铸造器,请参考图1-图3,所述铸造器包括:
长方体底座I,所述长方体底座I上表面有一长方体凹槽2,其中,所述长方体凹槽2的长度等于所述长方体底座I的长度,所述长方体凹槽2的宽度小于所述长方体底座I的宽度;
所述长方体底座I上表面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分别位于所述长方体凹槽2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之间连接有4个导向柱,分别为:第一导向柱5,第二导向柱6,第三导向柱22,第四导向柱,且所述4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夹板7和第二夹板8,所述第一夹板7上端面设有第一浇注漏斗9和第二浇注漏斗23,所述第二夹板8上端面设有第三浇注漏斗10和第四浇注漏斗24,其中,所述浇注漏斗与所述夹板活动连接;
第一圆杆11,第二圆杆12,所述第一圆杆11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3与所述第一夹板7连接,所述第二端与第一旋转手柄13连接,所述第二圆杆12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4与所述第二夹板8连接,所述第四端与第二旋转手柄14连接;
传送带15,所述传送带15位于所述长方体凹槽2内,所述传送带15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16和第二支撑板17,所述第一支撑板16上设有第一毛刷18,所述第二支撑板17上设有第二毛刷19 ;
第一喷水器20,第二喷水器21,所述第一喷水器20与所述第二喷水器21位于所述传送带15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毛刷18,所述第二毛刷19,所述第一喷水器20,所述第二喷水器21均位于所述第一丝杆11的同一侧。
[0017]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浇注漏斗9,所述第二浇注漏斗23,所述第三浇注漏斗10,所述第四浇注漏斗24表面均设有刻度,所述第一浇注漏斗9,所述第二浇注漏斗23,所述第三浇注漏斗10,所述第四浇注漏斗24底面均设有活动挡板。
[0018]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浇注漏斗与所述夹板销连接,所述浇注漏斗可绕所述夹板旋转。
[0019]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7与所述第二夹板8表面均分布有锥形颗粒。
[0020]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毛刷18和所述第二毛刷19均位于所述传送带15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毛刷18和所述第二毛刷19距离所述传送带15上表面的距离值为第
一预设距离值。
[0021]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可以将模具放入本申请实施例的铸造装置中,通过旋转手柄控制夹板对模具进行固定,然后使用浇注漏斗进行浇注,因浇注漏斗可以进行旋转浇注以及设有刻度,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浇注的位置和量进行控制,浇注完成后松开夹板,将模具和浇注好的工件放到传送带上传输到下个工序,因传送带上设有毛刷和清洗器,可以对工件和模具进行清洗和降温。
[0022]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浇注漏斗进行铸造,并且浇注漏斗上还设有刻度,浇注漏斗可以进行旋转浇注,所以保障了浇注的精度,采用了使用传送带进行模具和工件的传送,既效率又安全,并且设有毛刷对传送带和模具以及工件进行清理,还设有喷水器对模具工件进行清洗降温,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铸造工具存在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较差,使用不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铸造工具的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铸造精度和效率较高的技术效果。
[0023]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2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铸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器包括: 长方体底座,所述长方体底座上表面有一长方体凹槽,其中,所述长方体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长方体底座的长度,所述长方体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长方体底座的宽度; 所述长方体底座上表面对称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所述长方体凹槽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4个导向柱,分别为: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第三导向柱,第四导向柱,且所述4个导向柱均穿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设有第一浇注漏斗和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二夹板上端面设有第三浇注漏斗和第四浇注漏斗,其中,所述浇注漏斗与所述夹板活动连接; 第一圆杆,第二圆杆,所述第一圆杆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所述第二端与第一旋转手柄连接,所述第二圆杆具有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四端与第二旋转手柄连接;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位于所述长方体凹槽内,所述传送带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毛刷,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毛刷; 第一喷水器,第二喷水器,所述第一喷水器与所述第二喷水器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毛刷,所述第二毛刷,所述第一喷水器,所述第二喷水器均位于所述第一丝杆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浇注漏斗,所述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三浇注漏斗,所述第四浇注漏斗外表面均设有刻度,所述第一浇注漏斗,所述第二浇注漏斗,所述第三浇注漏斗,所述第四浇注漏斗底面均设有活动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漏斗与所述夹板销连接,所述浇注漏斗可绕所述夹板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表面均分布有锥形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刷和所述第二毛刷均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且所述第一毛刷和所述第二毛刷距离所述传送带上表面的距离值为第一预设距离值。
【文档编号】B22D39/02GK103920869SQ201410174145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叶维敏, 张军, 汪庭文, 杨军 申请人: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