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05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风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



背景技术:

在叶片加工领域中,最终都需要经磨抛工序才能达到技术要求,但是,这一工序是很繁重的,而且又很脏很累的劳动,目前国内所有叶片加工厂家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抛磨,并且抛磨的效率很低、精度差,叶片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叶片余量不均匀,甚至在一件工件上出现余量过厚、过薄的现象,如果用常规的机械进行抛磨,就会出现跑量过多或过量过薄的现象,更严重的后果是使砂带拉断,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所述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工作台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装置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位于所述工作台装置上方的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气缸装置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下方的抛光装置,所述工作台装置包括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上方的工作台、位于所述本体下方的固定柱、设置于所述固定柱上的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滚轮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弹簧,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一侧的第一推动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一侧的固定块,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右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横杆及第三横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气缸、位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的第三推动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下方的连接杆,所述抛光装置包括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右侧的水平杆、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圆轮及设置于所述圆轮上的抛光环,所述支撑杆呈倾斜状,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柱轴转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矩形槽,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矩形槽中且与所述支撑杆轴转连接。

所述底座呈长方体,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内设有凸块。

所述本体呈长方体,所述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且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本体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凸块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中。

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面上设有凹槽。

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有第一矩形孔。

所述第三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柱上设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上设有第二矩形孔。

所述连接杆呈L型,所述第三推动杆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侧面接触。

所述转轴呈圆柱体,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圆轮呈圆柱体,所述圆轮水平放置,所述转轴的左端与所述圆轮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抛光环为横截面呈圆环状的柱体,所述抛光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圆轮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风力机叶片进行维修抛光时,使得叶片的余量均匀,不会出现余量过厚或者过薄的现象发生,并且其精度高,效率高,效果好,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工作台装置2、位于所述工作台装置2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3、位于所述工作台装置2上方的支撑装置4、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4上的气缸装置5及位于所述气缸装置5下方的抛光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呈长方体,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收容腔11,所述第一收容腔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收容腔11内设有凸块12,所述凸块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凸块12呈长方体,所述凸块12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凸块12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如图1所示,所述工作台装置2包括本体21、位于所述本体21上方的工作台22、位于所述本体21下方的固定柱23、设置于所述固定柱23上的支撑杆25、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5上的滚轮26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杆25上的弹簧27。所述本体21呈长方体,所述本体21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中且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本体21可以在所述第一收容腔11中上下移动,所述本体2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矩形槽24,所述第一矩形槽24呈长方体,所述凸块12收容于所述第一矩形槽24中。所述工作台22呈长方体,所述工作台22与所述本体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23呈圆柱体,所述固定柱23与所述本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25呈倾斜状,所述支撑杆25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柱23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杆25可以围绕所述固定柱23旋转,所述支撑杆25的下端设有矩形槽251,所述矩形槽251呈长方体状。所述滚轮2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轮26收容于所述矩形槽251中且与所述支撑杆2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26可以在所述矩形槽251中旋转,所述滚轮26顶靠在所述第一收容腔11的底面上。所述弹簧27水平放置,所述弹簧27与所述支撑杆2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31一侧的第一推动杆32及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2一侧的固定块33。所述第一气缸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3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推动杆3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2在所述第一气缸31的作用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3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3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33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33的一侧面上设有凹槽331,所述凹槽331向内部凹陷形成四分之一圆形,所述凹槽331可以较为牢固的固定住叶片。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第一支撑柱4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41左侧的第二支撑柱4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42右侧的第一支架43、位于所述第一支架43右侧的第三支撑柱44、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柱44右侧的第一横杆45、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5下方的第二横杆46及第三横杆47。所述第一支撑柱4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4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左表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杆411,所述第一定位杆4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411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411上设有第一矩形孔412,所述第一矩形孔412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支撑柱4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4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架43呈Z字型,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4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44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柱44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44上设有第二定位杆441,所述第二定位杆44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定位杆441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柱4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44上设有第二矩形孔442,所述第二矩形孔442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横杆4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45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4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柱4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5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46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4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7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47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4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5包括第二气缸5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51下方的第二推动杆52、位于所述第二气缸51左侧的第三气缸53、位于所述第三气缸53下方的第三推动杆55及位于所述第三推动杆55下方的连接杆54。所述第二气缸5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47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气缸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5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推动杆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52在所述第二气缸5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所述第三气缸5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4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气缸5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推动杆55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推动杆5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气缸53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推动杆55可以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杆54呈L型,所述第三推动杆55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杆54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44的侧面接触,所述连接杆54的另一端竖直向下。

如图1所示,所述抛光装置6包括转轴61、设置于所述转轴61上的第一电机62、位于所述第一电机62右侧的水平杆63、设置于所述转轴61上的圆轮64及设置于所述圆轮64上的抛光环65。所述转轴61呈圆柱体,所述转轴61水平放置,所述转轴61贯穿所述第二推动杆52、连接杆54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61的右端与所述电机62连接,使得所述转轴61在所述电机62的作用下旋转。所述水平杆63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杆63的左端与所述电机6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63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411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水平杆63可以沿着所述第一定位杆411上下移动。所述圆轮64呈圆柱体,所述圆轮64水平放置,所述转轴61的左端与所述圆轮6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抛光环65呈圆环状,所述抛光环65的内表面与所述圆轮64固定连接,所述抛光环65的外表面可以对物体进行抛光。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使用时,首先将需要抛光的叶片放置在工作台22上,然后启动左右两侧的第一气缸31,使得固定块33向所述工作台22靠近,直至固定块33将叶片夹住,由于凹槽331的设置,使得叶片不会上下移动。然后启动第二气缸51及第三气缸53,使得转轴61开始向下移动,同时启动电机62,使得圆轮64开始旋转,带动抛光环65进行旋转,从而抛光环65可以对叶片进行抛光,由于支撑杆25及弹簧27的设置,当抛光环65向下的压力较大时,所述工作台22可以向下移动,防止对叶片造成损坏,直至叶片抛光至满足需求即可。至此,本发明风力机叶片维修用电动抛光机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