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66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囊模具抛光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胶囊生产过程中,胶囊模具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使用一个阶段后,模具的表面会有部分轻微的擦痕,如果继续长时间使用,模具的轻微擦痕就会加大,就会对胶囊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持胶囊模具光洁度,一般空心胶囊生产企业对模具的维护保养都十分重视,会定期对胶囊模具进行抛光处理以消除模具表面的轻微擦痕。胶囊模具抛光的主要设备为振动抛光机,抛光机内装入一定量的抛光磨料,再加入适量的光亮剂,把胶囊模具放入抛光机内开启抛光机抛光一定的时间,取出模具,清洗干净即完成模具抛光过程,抛光后的模具光亮如新。

现有技术中,由于多条胶囊模具放进抛光机内,没有对其相对位置限位,胶囊模具相互碰撞,会产生新的擦痕,因此采用逐条进行抛光,但是逐条进行抛光的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能够提高抛光效率,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包括轴体、若干第一支撑体和若干第二支撑体,所述轴体的前部设有呈圆周状分布的第一支撑体,所述轴体的后部设有呈圆周状分布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 撑体的后侧设有第一模具固定槽,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杆、座体、第一固定座、固定螺栓、弹簧、第二模具固定槽和滑体,所述座体通过第一支杆与轴体固定连接,所述座体的前端插入有滑体,所述固定螺栓的杆体从座体的后端插入并与滑体螺纹连接,所述滑体与座体之间的固定螺栓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滑体的前端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前端设有第二模具固定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二支杆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通过第二支杆与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后侧设有第一模具固定槽。

作为优选,所述滑体的横截面成正方形形状,所述滑体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固定螺栓的杆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胶囊模具的一端插入第一模具固定槽,然后转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通过滑体带动第一固定座运动,直到胶囊模具的另一端完全插入第二模具固定槽即可,固定架可实现多个胶囊模具定位,防止多个胶囊模具在抛光时发生碰撞,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抛光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体、2-第一支撑体、3-第二支撑体、4-第一模具固定槽、21-第二支杆、22-第二固定座、31-第一支杆、32-座体、33-第一固定座、34-固定螺栓、35-弹簧、36-第二模具固定槽、37-滑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包括轴体1、若干第 一支撑体2和若干第二支撑体3,所述轴体1的前部设有呈圆周状分布的第一支撑体2,所述轴体1的后部设有呈圆周状分布的第二支撑体3,所述第一支撑体2的后侧设有第一模具固定槽4,所述第二支撑体3包括第一支杆31、座体32、第一固定座33、固定螺栓34、弹簧35、第二模具固定槽36和滑体37,所述座体32通过第一支杆31与轴体1固定连接,所述座体32的前端插入有滑体37,所述固定螺栓34的杆体从座体32的后端插入并与滑体37螺纹连接,所述滑体37与座体32之间的固定螺栓34的杆体上套设有弹簧35,所述滑体37的前端设有第一固定座33,所述第一固定座33的前端设有第二模具固定槽36,所述第一支撑体2包括第二支杆21和第二固定座22,所述第二固定座22通过第二支杆21与轴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22的后侧设有第一模具固定槽4,所述滑体37的横截面成正方形形状,所述滑体37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固定螺栓34的杆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胶囊模具抛光机用固定架在工作过程中,将胶囊模具的一端插入第一模具固定槽4,然后转动固定螺栓34,固定螺栓34通过滑体37带动第一固定座33运动,直到胶囊模具的另一端完全插入第二模具固定槽36即可,固定架可实现多个胶囊模具定位,防止多个胶囊模具在抛光时发生碰撞,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提高抛光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使用方便。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