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462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属于V法造型领域。



背景技术:

V法造型(亦称负压造型)是一种新兴的造型工艺,是采用单一干砂(不加水、粘结剂及附加物)作型砂,用塑料薄膜经加热后在带有通气孔和轴气装置的模样上腹膜成型,密封砂箱,并依靠真空泵抽出型内空气,造成铸型内外压力差使干砂得到紧实,经行程所需的型腔的一种物理造型法。

在V法造型线上,利用推送缸带动小车来推送砂箱,在推送过程中推送缸会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由于推送缸与造型线机架之间通过管卡固定连接,管卡固定效果差,会使推送缸发生往上翘的现象,造成造型线不能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用来将推送缸固定在造型线机架上,推送缸的尾端设置有伸缩杆,推送缸的尾部设置有与推送缸相配合的方形基板,基板与推送缸的尾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两个第一螺栓、与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母、两个第二螺栓、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的第二螺母、连接板、多个第三螺栓、与第三螺栓相配合的第三螺母、底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央设置有与推送缸相配合的圆形通孔,固定板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供伸缩杆进出的开口,开口与通孔连通,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凸部,凸部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孔,基板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二螺孔,基板的上部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的第三螺孔和与第三螺栓相配合的第四螺孔,第三螺孔设置在通孔的下方,第四螺孔设置在第三螺孔的下方,基板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的第五螺孔,基板的下部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基板的下方,连接板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三螺栓相配合的第六螺孔,连接板的上部与固定板的底部通过第三螺栓和第三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设置在连接板的下方,底板的顶部与连接板的下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底板的底部与造型线机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本文所述左、右、前、后、上、下均相对于后文附图中图1的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而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部的内侧为弧形,两个凸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通孔的直径为R,R>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相配合的凸板,凸板与连接板之间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和维修方便、快捷,维修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利用固定板、连接板、底板配合基板,提高推送缸的刚性,消除推送缸径向以外的作用力,推送缸作业时向上的力矩减少,避免推送缸作业时发生往上翘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板结构示意图。所述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用来将推送缸10固定在造型线机架20上,推送缸10的尾端设置有伸缩杆11,推送缸10的尾部设置有与推送缸10相配合的方形基板12,基板12与推送缸10的尾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31、两个第一螺栓32、与第一螺栓32相配合的第一螺母33、两个第二螺栓34、与第二螺栓34相配合的第二螺母35、连接板36、多个第三螺栓37、与第三螺栓37相配合的第三螺母38、底板39,所述固定板31的中央设置有与推送缸10相配合的圆形通孔311,固定板3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供伸缩杆11进出的开口312,开口312与通孔311连通,开口31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凸部313,凸部313上设置有与第一螺栓32相配合的第一螺孔314,基板12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螺栓32相配合的第二螺孔,基板12的上部与固定板3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32和第一螺母3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螺栓34相配合的第三螺孔315和与第三螺栓37相配合的第四螺孔316,第三螺孔315设置在通孔311的下方,第四螺孔316设置在第三螺孔315的下方,基板12的下部设置有与第二螺栓34相配合的第五螺孔,基板12的下部与固定板31之间通过第二螺栓34和第二螺母3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6设置在基板12的下方,连接板36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三螺栓37相配合的第六螺孔,连接板36的上部与固定板31的底部通过第三螺栓37和第三螺母38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9设置在连接板36的下方,底板39的顶部与连接板36的下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底板39的底部与造型线机架20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本文所述左、右、前、后、上、下均相对于图1的造型线上推送缸专用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而言。将固定板31移至伸缩杆11处,在开口312的作用下,固定板31穿过伸缩杆11后,在通孔311的作用下,将固定板31套在推送缸10的尾部;基板12的上部与固定板31之间通过第一螺栓32和第一螺母33固定连接,基板12的下部与固定板31之间通过第二螺栓34和第二螺母35固定连接,不但保证使得基板12与固定板31之间结合强度提高,而且还便于后续维修拆卸。基板12与固定板31配合消除了推送缸10径向以外的作用力,保证推送缸10的稳定;基板12、固定板31同时在连接板36、底板39的配合下,推送缸10作业时向上的力矩减少,避免推送缸10作业时发生往上翘的现象。其中,连接板36、底板39起缓冲、连接的作用,还方便后续拆卸,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方便固定板31穿过伸缩杆11,所述凸部313的内侧为弧形,两个凸部313之间的最短距离为H,通孔311的直径为R,R>H。凸部313的内侧为弧形,方便固定板31穿过伸缩杆11;R>H的原因是,保证固定板31有足够的面积与基板12接触,提高固定效果,凸部313具有缓冲作用,能有效减少推送缸10作业时向上的力矩。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板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板36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固定板31相配合的凸板361,凸板361与连接板36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在凸板361的作用下,保证固定板31与连接板36之间结合的更稳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