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121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传动轴产品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零件,传动轴使用时需传递高速旋转的扭矩,使用中承受高速摩擦,为了达到工作强度和延长传动轴的使用寿命,一般要对传动轴表面进行淬火处理,通过淬火处理来提高传动轴的表面强度和耐磨性。

目前的传动轴在制造时通常用增加中频感应淬火的方法提高其强度。现有的汽车轴类零件都采用圆圈型感应器进行扫描移动加热淬火,感应淬火时,通过感应器能使待淬火零件表面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快速升温达到淬火温度并快速冷却淬火,使所述零件表面达到高硬度,芯部不加热保持低硬度。感应淬火要使零件不同部位获得不同的硬化层形状,能容易得到并保证任意难度要求的淬硬层要求,淬火表面没有裂纹,溶化等现象,芯部硬度无变化,表面马氏体组织需符合国家标准。

由于节能和汽车轻量化的要求,现有实轴零件现大多用空心轴代替(两端为花键轴,中间用空心管代替),空心管可减轻零件的重量,并且空心管直径变粗可不加热淬火,减少零件淬火能耗;但为了延长传动轴的使用寿命,零件的两端花键需要进行感应加热进行表面淬火。传统的汽车轴类零件都采用圆圈型感应器进行扫描移动加热淬火,若对空心轴感应淬火,这种圆圈感应器需将空心轴进行二次上下料调头淬火,工作量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降低对空心轴进行感应加热淬火时的工作量的感应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包括支架、水冷装置和两个感应圈,所述感应圈包括两个空心直管,一个第一弧形管和两个第二弧形管,所述第一弧形管为半圆形,两个第二弧形管能围成与第一弧形管相同的半圆形,所述两个直管横向平行且并列设置,两个直管一侧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管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管竖向设置,两个直管另一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弧形管的一端连通,两个第二弧形管围成的半圆形和第一弧形管平行且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弧形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水冷装置连通,所述两个感应圈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两侧,两个感应圈的第一弧形管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两个第二弧形管之间设有绝缘片。

优选地,所述两个感应圈的直管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导磁体。

优选地,所述两个感应圈的第一弧形管和第二弧形管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导磁体。

优选地,所述感应圈的直管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固定板,所述直管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感应圈为铜质材料。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空心轴二端同时进行感应加热摧毁,大大简化加热程序参数,只需设定加热位置,加热时间,加热功率。经过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淬火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感应圈和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标号:

1 支架 2 感应圈

21 直管 22 第一弧形管

23 第二弧形管 3 水冷装置

4 绝缘片 51 第一导磁体

52 第二导磁体 6 固定板

7 连接体 8 空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 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包括支架1、水冷装置3和两个感应圈2,所述感应圈2包括两个空心直管21,一个第一弧形管22和两个第二弧形管23,所述第一弧形管22为半圆形,两个第二弧形管23能围成与第一弧形管22相同的半圆形,所述两个直管21横向平行且并列设置。两个直管21一侧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弧形管22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管22竖向设置,两个直管21另一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弧形管23的一端连通,两个第二弧形管23围成的半圆形和第一弧形管22平行且位置相对应,两个第二弧形管2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水冷装置3连通。所述两个感应圈2安装在所述支架1的两侧,两个感应圈2的第一弧形管22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空心轴类零件的感应加热淬火,如图5所示,空心轴8的外壁为弧形,正常情况下,如果感应圈2均为直管,那感应圈2的直管21两端位置的磁场密度小于直管21中间位置的磁场密度,这就会导致对空心轴的加热不均,进而导致淬火深度出现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弧形管22和两个第二弧形管23,通过半圈形机构起到增强磁场密度的效果,让直管21两端的位置也能达到预设的磁场密度要求。

如图1所示,感应圈2通电加热,水冷装置3向感应圈2内进行加水冷却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弧形管23共同围成一个半圆形,这会使得两个第二弧形管23之间的距离很近,工作时感应圈2整体都会有电流通过,为了避免两个第二弧形管23相互接触导致电流短路,结合图1和图3,所述两个第二弧形管23之间设有绝缘片4。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感应圈2的直管21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导磁体51;所述两个感应圈2的第一弧形管22和第二弧形管23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导磁体52。通过合适数量的第一、第二导磁体来调整感应圈2上传递到空心轴的磁场强度。

使用时,为了保证感应圈的2位置,避免其直管21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形变,如图1所示,所述感应圈2的直管21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的固定板6,所述直管21通过连接件7与所述固定板6相连接,所述连接件7可以是螺栓等常规零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感应圈2为铜质材料,并且所述直管21、第一弧形管22和第二弧形管23为一根铜管弯折而成。

结合图1-图5所示,使用时,将空心轴8安装在机架(图中未表示)上,机架能够驱动空心轴8转动,本实用新型放置在空心轴8的一侧,两个感应圈2分别位于空心轴8的两端位置,即如图5所示,其中直管21与空心轴8的轴线平行,第一弧形管22和第二弧形管23 在空心轴8的外侧。工作开始后,感应圈2通电,图5中箭头方向为电流方向,水冷装置3也开始对感应圈2进行通水冷却,感应圈2对空心轴8进行感应加热淬火,在感应加热的同时,空心轴8持续转动,确保其周向淬火均匀。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让空心轴8只进行一次淬火,只需要设定加热位置、加热时间和加热功率即可,能够有效控制淬火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空心轴加热淬火感应装置,能够提高空心轴淬火的效率,保证淬火质量。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