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语文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
背景技术:
在语文老师讲课时,会经常因为书本的张力而将所翻阅的书页自然合拢,特别是较新和纸张较厚的书本,更会出现自然合拢的现象,给语文教师带来很大的不便。很多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或者粉笔盒将书固定,这样很容易弄脏书页甚至破坏,所以急需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来解决现有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将教材放置在托板上用压书棒压住,以免教材自然合拢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且语文教学架能够调节和放置其他教学用具,为教师的使用提供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语文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包括底座、支撑套筒、笔筒、粉笔筒、支撑杆、紧定螺钉、下连接座、上连接座、销钉、托板、挡槽、压书棒和置物槽,将教材放置在托板上用压书棒压住,以免教材自然合拢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且语文教学架能够调节和放置其他教学用具,为教师的使用提供方便。
支撑套筒的下端设置有球形连接头。
支撑套筒连接在底座的上端,笔筒与粉笔筒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左右两侧,支撑杆插装在支撑套筒的上端,紧定螺钉将支撑套筒与支撑杆之间固定。下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顶端,上连接座通过销钉铰接连接在下连接座的上端,托板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座的顶端,挡槽设置在托板的前边缘处,压书棒设置在托板的后边缘处,置物槽设置在托板的右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所述的支撑套筒与支撑杆同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所述的压书棒有多个,并且多个压书棒均匀的分布在托板的后边缘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所述的底座的上端的内部设置有球形连接头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将教材放置在托板上用压书棒压住,以免教材自然合拢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且语文教学架能够调节和放置其他教学用具,为教师的使用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的支撑套筒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支撑套筒2;球形连接头2-1;笔筒3;粉笔筒4;支撑杆5;紧定螺钉6;下连接座7;上连接座8;销钉9;托板10;挡槽11;压书棒12;置物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语文教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语文教学架,包括:底座1、支撑套筒2、笔筒3、粉笔筒4、支撑杆5、紧定螺钉6、下连接座7、上连接座8、销钉9、托板10、挡槽11、压书棒12和置物槽13,将教材放置在托板上用压书棒压住,以免教材自然合拢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且语文教学架能够调节和放置其他教学用具,为教师的使用提供方便。
支撑套筒2的下端设置有球形连接头2-1。
支撑套筒2连接在底座1的上端,笔筒3与粉笔筒4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笔筒3与粉笔筒4分别用于放置笔和粉笔,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方便。支撑杆5插装在支撑套筒2的上端,紧定螺钉6将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5之间固定,通过调节支撑杆5插入到支撑套筒2中的深度,使得教学架整体的高度得到调节,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下连接座7固定连接在支撑杆5的顶端,上连接座8通过销钉9铰接连接在下连接座7的上端,下连接座7与上连接座8之间能够相对转动,通过调节下连接座7与上连接座8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从而使得托板10的倾斜角度得到调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托板10固定连接在上连接座8的顶端,挡槽11设置在托板10的前边缘处,挡槽11能够有效的防止教材的落下,压书棒12设置在托板10的后边缘处,置物槽13设置在托板10的右端,置物槽13的设置为物品的放置提供方便。
将教材放置在托板10上,用压书棒11压住,以免教材自然合拢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且语文教学架能够调节和放置其他教学用具,为教师的使用提供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撑套筒2与支撑杆5同轴,保证调整的平稳性。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压书棒12有多个,并且多个压书棒12均匀的分布在托板10的后边缘处。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底座1的上端的内部设置有球形连接头2-1的安装孔,使得球形连接头2-1能够在底座1上的安装孔中转动,便于多功能语文教学架的调整,为教师的使用提供方便。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