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床用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112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床用折叠桌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床用折叠桌。



背景技术:

桌子作为一种日常家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家居用品,无论一日三餐,还是工作学习都离不开,作为病人也是需要使用的,但是现在大部分医院普通病房受空间限制,基本是只提供一个小柜子用于病人存放物品,没有桌子可用,无法满足病人,尤其是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病人在床上完成餐饮、看书看报以及操作平板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病床用折叠桌,目的是节约占用的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病床用折叠桌,病床包括第一床板和位于第一床板上方的第二床板,所述折叠桌位于第二床板与第一床板之间且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折叠桌包括高度调节架、与高度调节架连接的桌底座和可旋转的设置于桌底座上且用于放置物品的桌板。

所述的病床用折叠桌还包括与所述桌板转动连接且用于对桌板提供支撑力的角度调节杆,所述桌底座具有多个让角度调节杆嵌入的卡槽。

所述卡槽在所述桌底座上沿与所述桌板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设置多个。

所述高度调节架包括与所述第二床板连接的第一支座、与第一支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和所述桌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且与桌底座滑动连接的第三连杆以及用于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一锁止机构。

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为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以及套设于第一限位杆和锁紧螺栓上且由锁紧螺栓固定的锁止杆,锁止杆具有让第一限位杆和锁紧螺栓嵌入的第一滑槽。

所述的病床用折叠桌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且用于在折叠桌呈展开状态时使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床板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二锁止机构。

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二限位杆和对第二限位杆施加拉力的拉杆。

所述第二限位杆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床板连接的第二支座,所述拉杆的一端与第二支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勾住所述第二限位杆。

所述的病床用折叠桌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床板连接且用于在折叠桌呈折叠状态时使所述桌底座与所述第二床板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三锁止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病床用折叠桌,能够在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之间的空间中进行展开,可以方便下铺病人用餐、看书、看报、使用笔记本电脑等,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桌面倾斜角度及高度,方便以不同坐姿使用;不用时可以折叠收起,减少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折叠桌的病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折叠桌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折叠桌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第一床体;101、第一床板;102、翻转床板;103、床腿;104、置物架;105、储物格;

2、第二床体;201、第二床板;202、床头架;

3、调节装置;301、第四支座;302、调节杆;303、顶杆;304、旋转架;305、手柄;

4、折叠桌;401、第一连杆;402、第二连杆;403、第三连杆;404、桌板;405、桌底座;406、卡槽;407、角度调节杆;408、第一限位杆;409、锁紧螺栓;410、锁止杆;411、第一滑槽;412、第一支座;413、拉杆;414、第二支座;415、锁止钩;416、第三支座;417、储物槽;418、第二限位杆;419、第二滑槽;420、挡块;421、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图1所示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的病床,该病床主要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调节装置3、床梯装置和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4。第一床体1具有第一床板101和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床板101上的翻转床板102;第二床体2是设置于第一床体1上,且具有位于第一床板101上方的第二床板201;折叠桌4是与第二床体2连接,并位于第二床板201与第一床板101之间,且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调节装置3是设置于第一床体1上,并与翻转床板102连接,且用于调节第一床板101与翻转床板102之间的夹角大小。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病床通过设置位于下方的第一床体1和位于上方的第二床体2,形成双层结构,第二床体2平时可以作为陪护人员休息用床,在床位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无行动障碍病情轻缓的病人用床,第一床体1常设为病人使用。上下两个床体均可以使用,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病房上层空间,减少对病房地面空间的占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床体1包括竖直设置的床腿103、水平设置的第一床板101和与第一床板101为转动连接的翻转床板102,翻转床板102能够上下转动,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处于水平面内且与第一床板1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床板101与床腿103固定连接,床腿103对第一床板101提供支撑,使第一床板101远离地面。翻转床板102设置成在第一床板101的床头位置处可以向上朝向床尾方向翻转,可以在病人坐起时形成提供支撑的靠背。

如图2所示,翻转床板102为矩形平板,第一床板101的端部具有容纳翻转床板102的矩形凹槽,翻转床板102的端部设有与第一床板101转动连接的销轴,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位于第一床板101的两端之间,翻转床板102向上翻起后,其与第一床板101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翻转床板102在完全放倒后其另一端可以与第一床板101的头部对齐,从而能够形成完整的床板。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通过在第一床体1上设置调节装置3,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快速的调节翻转床板102与第一床板101之间的夹角大小,将翻转床板102调节至能够使病人较为舒适的靠坐的位置。如图3所示,调节装置3包括设置于第一床体1上的第四支座301、与第四支座301为螺纹连接的调节杆302、与调节杆302连接的顶杆303和与顶杆303转动连接且用于对翻转床板102施加使其旋转的作用力的旋转架304,顶杆303的长度方向与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四支座301设置于第一床板101的下方且与第一床板101连接,调节杆302和顶杆303横置在第一床板101的下方,调节杆302与第四支座301为螺纹连接,调节杆302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相应在第四支座301内部设置让调节杆302穿过的螺纹孔。顶杆303的一端与调节杆302的端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旋转架304为转动和滑动连接。旋转架304位于翻转床板102的下方,旋转架304的一端与顶杆303连接,另一端与翻转床板102的底面接触,旋转架304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通过销轴与第一床板101转动连接,旋转架304的旋转中心线与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且旋转架304的旋转中心线位于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和第一床板101的端部之间。调节杆302的一端伸出至第四支座301外,且在该端设置用于操作调节杆302旋转的手柄305。在需要调节翻转床板102的角度时,通过旋转手柄305,使调节杆302相对第四支座301进行旋转并能够沿直线移动,调节杆302同时推动顶杆303移动,顶杆303移动就会推动旋转架304翻转,旋转架304翻转的同时也会向上推动翻转床板102旋转。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床体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床板201和设置于第二床板201两端的床头架202,第二床板201位于第一床板101的上方且两者相平行,第一床板10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床板201的长度方向也为相平行。第二床板201并与下方的床腿103固定连接,由床腿103提供支撑。

如图1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4设置在第二床体2上,并使折叠桌4能够在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201之间的空间中进行展开,可以方便下铺病人用餐、看书、看报、使用笔记本电脑等,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桌面倾斜角度及高度,方便以不同坐姿使用;不用时可以折叠收起,减少占用的空间。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4包括与第二床体2连接的高度调节架、与高度调节架连接的桌底座405、可旋转的设置于桌底座405上且用于放置物品的桌板404以及与桌板404转动连接且用于对桌板404提供支撑力的角度调节杆407,桌板404的旋转中心线与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桌底座405为折叠桌4上处于最下方的部件,高度调节架可以在竖直方向进行伸缩,可以调节桌底座405及其上的桌板404的高度。将桌板404设置成可旋转的,从而可以调节桌板404的倾斜角度,方便病人在不同坐姿时的使用。

如图4和图5所示,高度调节架的上端与第二床板201连接,下端与桌底座405连接。桌板404设置成在桌底座405的上方可前后翻转,相应在桌底座405的顶面上设置多个让角度调节杆407嵌入的卡槽406。角度调节杆407的一端与桌板404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嵌入桌底座405的顶面上所设的卡槽406中,卡槽406起到限位作用。当角度调节杆407嵌入卡槽406中后,角度调节杆407可以对桌板404提供支撑作用,避免桌板404向后倾倒,而且桌底座405上的卡槽406为沿与桌板404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设置多个,通过将角度调节杆407卡入不同的卡槽406中,可以调节桌板404的倾角。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高度调节架包括与第二床体2固定连接的第一支座412、与第一支座412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401、与第一连杆401和桌底座405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402、与第二连杆402转动连接且与桌底座405滑动连接的第三连杆403以及用于使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一锁止机构。第一连杆401、第二连杆402和第三连杆403依次连接形成连杆机构,第一支座412与第二床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杆401的一端与第一支座41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0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40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02的另一端与桌底座405转动连接,第三连杆403的一端与第二连杆40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桌底座405为滑动连接,第三连杆403与第二连杆402的连接点位于第二连杆402的两端之间。第三连杆403与第二连杆402的连接点、第二连杆402与桌底座405的连接点以及第三连杆403与桌底座405的连接点呈三角形分布,第三连杆403是用于对桌底座405提供拉力,使桌底座405能够保持水平悬置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锁止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杆401上的第一限位杆408、与第二连杆402为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409以及套设于第一限位杆408和锁紧螺栓409上且由锁紧螺栓409固定的锁止杆410,锁止杆410具有让第一限位杆408和锁紧螺栓409嵌入的第一滑槽411。在第一锁止机构解锁后,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之间的夹角大小可调节,从而可以调节高度调节架的长度。在高度调节架调节至合适长度后,通过第一锁止机构的锁止使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保持固定,避免桌底座405下坠。第一限位杆408为垂直设置于第一连杆401上,锁紧螺栓409为垂直设置于第二连杆402上,第一限位杆408和锁紧螺栓40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杆4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一限位杆408位于第一连杆401的两端之间,锁紧螺母位于第二连杆402的两端之间,在第二连杆402上并设有让锁紧螺母插入的螺纹孔。锁止杆410为长直杆,第一滑槽411为沿锁止杆410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且为沿锁止杆4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槽。第一限位杆408的直径与第一滑槽411的宽度大小相等,锁紧螺栓409的头部直径大于第一滑槽411的宽度,第一限位杆408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拧紧锁紧螺栓409,可以通过锁紧螺栓409的头部与第二连杆402相配合夹紧锁止杆410,第一限位杆408可以防止第一连杆401摆动,从而可以将第一连杆401与第二连杆402锁止固定。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在桌底座405的侧面上设有让第三连杆403的下端部嵌入的第二滑槽419,第二滑槽419为沿与桌板404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槽,第三连杆403的上端与第二连杆402铰接,第三连杆403的下端可以在第二滑槽419中滑动。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4还包括与第一连杆401连接且用于在折叠桌4呈展开状态时使第一连杆401与第二床体2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二锁止机构。第二锁止机构包括与第二床体2连接的第二支座414、设置于第一连杆401上的第二限位杆418和与第二支座414转动连接且用于对第二限位杆418施加拉力的拉杆413。第二支座414与第二床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支座414并位于桌底座405的上方。第二限位杆418为垂直设置于第一连杆401上,第二限位杆41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杆40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且与第一连杆401的旋转中心线相平行。第一限位杆408和第二限位杆418相平行且两者分别朝向第一连杆401的一侧伸出,第二限位杆418并位于第一限位杆408与第一连杆401的与第一支座412连接的端部之间。拉杆413为长杆,拉杆413的一端与第二支座414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勾住第二限位杆418,且该端具有L形的钩部结构,拉杆413通过该钩部结构可以勾住位于斜下方的第二限位杆418,通过对第二限位杆418施加拉力,可以避免第一连杆401相对于第一支座412和第二床体2发生旋转,在折叠桌4展开后使第一连杆401与第二床板201之间的夹角大小保持恒定,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二限位杆418在第一连杆40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相邻两个第二限位杆418之间的距离确保要让拉杆413的钩部结构通过。拉杆413通过旋转选择勾住不同位置处的第二限位杆418,从而可以调节第一连杆401与第二床板201之间的夹角,进而也就可以调节高度调节架的长度。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桌4还包括与第二床体2连接且用于在折叠桌4呈折叠状态时使桌底座405与第二床体2保持相对固定的第三锁止机构。第三锁止机构包括与第二床体2连接的第三支座416、与桌底座405连接的挂环421和与第三支座416转动连接且用于勾住挂环421的锁止钩415。第三支座416与第二床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三支座416位于桌底座405的上方,第三支座416并位于第一支座412与第二支座414之间。挂环421与第二滑槽419共同设置于桌底座405的同一侧面上,锁止钩415的上端与第三支座416转动连接,下端用于勾住挂环421,且锁止钩415的下端为L形的钩部结构,锁止钩415通过该钩部结构可以勾住下方的挂环421,对挂环421施加拉力,可以避免桌底座405下坠,在折叠桌4折叠后使桌底座405与第二床板201保持相对固定,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支座412、第一连杆401、第二连杆402和第三连杆403均设置相平行的两个,两个第一支座412处于与第二床板20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第一连杆401分别与一个第一支座412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连杆402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杆401转动连接,两个第三连杆403分别与一个第二连杆402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三连杆403的端部分别在桌底座405的一侧与桌底座405滑动连接,相应在桌底座405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均设置一个第二滑槽419。相应的,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三锁止机构也均设置两个,两个第一锁止机构分别与一个第一连杆401和第二连杆402连接,两个第三锁止机构分别设置于桌底座405的一侧,第二锁止机构设置一个。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桌底座405的内部还具有位于桌板404下方且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槽417,该储物槽417在桌底座405的侧面上形成让物品进出的开口。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床体1还包括与第一床板101固定连接的置物架104,置物架104具有多个用于储存物品的储物格105。置物架104为竖直设置,第一床板101的一端与床腿1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置物架104固定连接,旋转架304的旋转中心线处于翻转床板102的旋转中心线与置物架104之间。第二床板201并的一端与下方的床腿10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方的置物架104固定连接,由床腿103和置物架104提供支撑。储物格105为在置物架104的侧面上设置且朝向置物架104内部延伸形成的空腔体,翻转床板102位于储物格105的下方。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一床体1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床体1为并排设置,两个置物架104位置相邻且相连接,第二床体2也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床体2并排设置,各个第二床体2分别设置于一个第一床体1上,形成四连体式病床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