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490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车身薄板冲压前强度及时效稳定性能的回归处理工艺,属于铝合金热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严重、能源紧缺,使得汽车轻量化势在必行。铝合金具有比重轻、仅为钢的1/3,可加工性能好、焊接及抗腐蚀性能优异、回收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汽车车身薄板欧洲以成形性较好的6016、6022为主,而北美则更加倾向于使用强度较高的6111合金。6000系铝合金车身薄板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固溶、预时效以及烤漆硬化。铝板带在铝加工厂进行固溶处理及预时效后(t4p态),卷曲并运输到各个汽车制造厂,有些合金则不经过预时效,对汽车厂直接供货(t4态)。开卷后进行冲压成形及涂装烤漆,由于时效硬化同时获得较高抗凹性能。

固溶处理后的合金(t4态)在运输存储过程中,由于形成原子团簇,而发生自然时效,导致合金强度提高,使冲压成形性能恶化。并且有些合金在涂装烤漆过程中,这些原子团簇部分回溶基体,强度不升反降,发生“烤漆软化”现象。对于固溶后进行预时效处理的t4p态合金,虽然拥有一定的抗时效稳定性(6个月),但由于某些因素,板材存储时间过长(10个月以上),其强度仍会超过一般汽车车身薄板的性能要求。汽车制造厂普遍要求板材冲压前维氏硬度低于75hv,涂装烘烤后硬度应高于90hv。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改善6000系汽车车身薄板铝合金加工成形性、抗时效稳定性以及提高烘烤硬化性进行大量研究。2009年公布的专利(公开号cn101476094a),公开6016、6022等低cu汽车变形铝合金板材处理技术,该技术中介绍板材固溶后于5%-10%的聚醚水溶性介质中进行冷却,室温停留2-3天,在140℃-170℃温度下预时效10min-15min,获得良好的抗时效稳定性(4-5个月性能变化不大)。2015年公布的专利(公开号cn103320728b),公开不连续加热双级预时效处理且精确控制升温速率方法,可获得优越的烤漆硬化相应能力及成形性能。lipengding等对一种6022合金预时效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较宽工艺窗口的要求,预时效100℃+3h工艺最优。birol对自然时效7天的6016合金在225℃温度下,进行30s到5min的回归处理,发现这种方法可使自然时效团簇快速回溶,有效降低合金强度,使合金重新获得良好冲压成形能力和烤漆硬化性能。虽然已对6000系汽车薄板铝合金预处理工艺研究较多,然而针对已存储较长时间(10个月以上)的t4态或t4p态合金板这种情况,如何改善板材性能并在短期内保持稳定等问题几乎没有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6000系t4态或t4p态合金板材长时间存储,而导致强度上升、烤漆硬化性恶化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通过合理的回归处理工艺,能够显著降低长时间停放合金板材的硬度,在短期内保持性能稳定,有利于冲压成形,并同时获得优异的烘烤硬化性,实现快速时效相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针对t4态合金板材,6000系铝合金车身薄板固溶淬火后,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固溶淬火温度550℃-570℃,保温时间15min-30min,使溶质原子充分溶于基体;之后,进行回归处理温度175℃-300℃,保温时间1min-15min。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6000系铝合金经回归处理后硬度值降低至65-75hv。

一种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针对t4p态合金板材,6000系铝合金车身薄板固溶淬火后,立即进行预时效处理,随后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固溶淬火温度550℃-570℃,保温时间15min-30min,使溶质原子充分溶于基体;预时效温度50℃-150℃,保温时间5min-8h;之后,进行回归处理温度175℃-300℃,保温时间1min-15min。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6000系铝合金经回归处理后硬度值降低至65-85hv。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固溶淬火保温后,风冷至室温。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回归处理保温结束后快速冷却,冷却速率在150℃/s以上。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快速冷却采用的方式为水淬。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6000系铝合金为汽车车身外板用6016薄板材。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6016铝合金车身薄板的合金成分质量配比为:1.0-1.5%si,0.25-0.6%mg,cu<0.2%,<0.5%,fe<0.2%mn,zn<0.2%,ti<0.1%,cr<0.1%,其余为al。

所述的汽车用6000系铝合金薄板回归处理工艺,回归处理工艺是在6000系铝合金板材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后,冲压成形前进行。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特点和显著进步主要体现在:

1、本发明通过对长时间室温停放的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进行回归处理,使板材重新恢复至新淬火状态,改善成形性及烤漆硬化性,同时短期内性能保持稳定。本发明涉及的回归处理具有较宽泛的温度窗口,符合工业生产实际情况,易于实现。对于长时间室温停放的板材,这种回归处理工艺可完全取代重新固溶淬火处理工艺,从而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2、本发明回归处理工艺优先在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的合金板材上进行。板材经过固溶处理后,不论是否经过预时效处理(t4态或t4p态),在室温停放超过10个月以上的特殊条件下,过饱和溶质原子析出,发生时效硬化作用。这时,若在超过烤漆温度环境中进行短时保温并迅速冷却,析出的溶质原子会重新回溶于基体,其硬度会下降至和刚淬火时相似。经过回归处理的合金,在烤漆时,其硬度仍能够显著提升,实现烤漆硬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回归处理后室温停放14天硬度变化曲线。

图2是实施例2回归处理后室温停放14天硬度变化曲线。

图3是实施例3回归处理后室温停放14天硬度变化曲线。

图4是实施例4回归处理后室温停放14天硬度变化曲线。

图5是实施例5回归处理后室温停放14天硬度变化曲线。

图6是实施例6回归处理后室温停放14天硬度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进一步阐释并进行数据说明。

为便于对比,下述实施例中均使用汽车车身薄板6016铝合金。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1.10%si,0.55%mg,0.09%cu,0.13%fe,0.05%mn,0.01%zn,0.01%ti,0.01%cr,其余为al。合金硬度测试在kb3000bvrz宏观万能硬度测试机上进行,测试载荷为5kgf,持续时间为10s。每个试样取5个测试点,计算平均值。

下述实施例中,使用6016汽车薄板,固溶处理后的t4态或t4p态板材均室温停留10个月以上,过饱和溶质原子析出,强度升高。回归处理短时保温后应快速冷却,冷却速率在150℃/s以上。为检测回归处理后合金板材短期内性能稳定性,对下述部分实施例中试样进行延长至14天的硬度测试。模拟涂装烤漆前没有进行模拟冲压变形(2%拉伸变形),若增加冲压变形,涂装烤漆后硬度约增加8hv-10hv。

对比实施例1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态),进行硬度测试。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烘烤后进行硬度测试。

实施例1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态)。在中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回归处理,回归处理制度为225℃×5min,水淬至室温后,于1天内进行硬度测试。随后,分别于10天、12天和14天进行硬度测试。选用回归处理后室温停留10天试样进行模拟烤漆。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烤漆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

实施例2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态)。在中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回归处理,回归处理制度为250℃×2min,水淬至室温后,于1天内进行硬度测试。随后,分别于10天、12天和14天进行硬度测试。选用回归处理后室温停留10天试样进行模拟烤漆。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烤漆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

实施例3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态)。在中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回归处理,回归处理制度为300℃×15min,水淬至室温后,于1天内进行硬度测试。随后,分别于10天、12天和14天进行硬度测试。选用回归处理后室温停留10天试样进行模拟烤漆。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烤漆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

表1为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1-3回归处理后一天内及模拟烤漆后测试硬度值,每个硬度值测试5个点,取平均值。

由表1和附图1-3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提出的回归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t4态6016合金板材因长时间停放而增加的强度,且室温下短期内(14天)保持性能稳定,模拟烤漆后能够获得较好抗凹性能。若回归处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虽然板材硬度仍降低,但模拟烤漆硬化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抗凹性能要求。

对比实施例2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立即于100℃温度下进行8h预时效处理。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p态),进行硬度测试。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烘烤后进行硬度测试。

实施例4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立即于100℃温度下进行8h预时效处理。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p态),在中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回归处理,回归处理制度为250℃×2min,水淬至室温后,于1天内进行硬度测试。随后,分别于10天、12天和14天进行硬度测试。选用回归处理后室温停留10天试样进行模拟烤漆。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烤漆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

实施例5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立即于100℃温度下进行8h预时效处理。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p态),在中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回归处理,回归处理制度为275℃×1min,水淬至室温后,于1天内进行硬度测试。随后,分别于10天、12天和14天进行硬度测试。选用回归处理后室温停留10天试样进行模拟烤漆。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烤漆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

实施例6

冷轧1mm厚汽车车身用6016铝合金薄板,在高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560℃×20min固溶保温后,风冷至室温,立即于100℃温度下进行8h预时效处理。室温停放10个月以上(t4p态),在中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回归处理,回归处理制度为300℃×15min,水淬至室温后,于1天内进行硬度测试。随后,分别于10天、12天和14天进行硬度测试。选用回归处理后室温停留10天试样进行模拟烤漆。模拟涂装烤漆在低温热风循环炉中进行,工艺制度为185℃×20min,烤漆处理后进行硬度测试。

表2为对比实施例2和实施例4-6回归处理后一天内及模拟烤漆后测试硬度值,每个硬度值测试5个点,取平均值。

由表2和附图4-6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提出的回归处理工艺能够有效降低t4p态6016合金板材因长时间停放而增加的强度,且室温下短期内(14天)保持性能稳定,模拟烤漆后能够获得较好抗凹性能。若回归处理温度过低,板材硬度下降不明显,不利于冲压成形。若回归处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虽然板材硬度仍降低,但模拟烤漆硬化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抗凹性能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发明只选择欧洲普遍使用的6016汽车车身薄板为研究对象,但是不同6000系铝合金强化析出相演变规律基本相同。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也适用于6022、6111等其他6000系铝合金。在应用本发明时,只要针对合金成分不同,对回归处理工艺温度、时间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