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277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将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进行沉淀时,一般人工将全部的碱性含铜蚀刻液和全部的酸性含铜蚀刻液一次性混合后调节pH值,使其中的铜离子以碱式氯化铜的形式沉淀下来,然后人工将混合液通过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人工混合效率低,且一次性混合时,中和产生的碱式氯化铜沉淀颗粒很小,经过板框压滤后呈稀泥状,且含水量很高。使板框压滤机卸滤饼时很难将滤布清理干净,另外,氯化铜沉淀颗粒含有太多水分,会夹带大量的氯化铵进入下一工序,在下一工序就要加入更多的氢氧化钠,生产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包括:

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其具有第一进液口及第一出液口;

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其具有第二进液口及第二出液口;

中和部,其包括中和罐体、设置于中和罐体顶部的旋转动力输出机构、沿中和罐体中心轴设置且连接于旋转动力输出机构的转轴以及连接于转轴底 部的搅拌桨,搅拌桨位于中和罐体内部;中和罐体上设有第三进液口、第四进液口以及第三出液口,第三进液口连通第一出液口,第四进液口连通第二出液口;以及

出料部,其包括抽料机构以及压滤机构;抽料机构具有抽料口及出料口;抽料口连通第三出液口;压滤机构具有进料口及卸料口;进料口连通出料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包括第一阀门、第一管体、第一泵体以及第二管体;第一管体连通第一泵体,第一管体具有第一进液口;第一阀门设置于第一进液口;第二管体具有第一出液口,第二管体连通第一泵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包括第二阀门、第三管体、第二泵体以及第四管体;第三管体连通第二泵体,第三管体具有第二进液口;第二阀门设置于第二进液口;第四管体具有第二出液口,第四管体连通第二泵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抽料机构包括第三阀门、第五管体、第三泵体以及第六管体;第五管体连通第三泵体,第五管体具有抽料口;第三阀门设置于抽料口;第六管体具有出料口,第六管体连通第三泵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压滤机构为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具有进料口及卸料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旋转动力输出机构为搅拌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工作平台、铁梯及铁架;工作平台环绕中和罐体设置,工作平台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中和罐体高度的至少二分之一;铁梯的顶部连接工作平台;铁架环设于中和罐体,旋转动力输出机构固定于铁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和罐体为半透明材料制成,其顶部还设有方形开口;中和罐体的周壁至少设有第一环形标线、第二环形标线以及第三 环形标线;第一环形标线对应容积为中和罐体总容积的1/8;第二环形标线对应容积为中和罐体总容积的3/8;第三环形标线对应容积为中和罐体总容积的6/8。

利用本申请中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分别通过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将酸性含铜蚀刻废液以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交替加入中和罐体中,每一次加入酸性含铜蚀刻废液或碱性含铜蚀刻废液都加过量,旋转动力输出机构通过转轴驱动搅拌桨旋转,以使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沉淀,随后加入与前一步加入废液不同的另一种废液,如此交替循环直至中和罐体接近满罐时,再控制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或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的输送速度,以调整废液的加入速度,将中和罐体中的混合液pH值调整至5.1,抽料机构将混合液抽出至压滤机构,利用压滤机构对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进行压滤,压滤完成后向压滤机构中打入清水洗涤,随后形成滤饼,通过卸料口卸料。本沉淀系统中,采用交替加入废液方法,使得滤饼含水量降低,滤饼中夹带氯化铵减少,呈块状滤饼很容易卸下,采用清水洗涤后滤饼中夹带的氯化铵进一步减少,下一工序氢氧化钠用量明显减少,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中和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1、第一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第一阀门;14、第一管体;15、第一泵体;16、第二管体;2、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1、第二进液口;22、第二出液口;23、第二阀门; 24、第三管体;25、第二泵体;26、第四管体;3、中和部;31、中和罐体;32、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3、转轴;34、搅拌桨;35、方形开口;36、第一环形标线;37、第二环形标线;38、第三环形标线;311、第三进液口;312、第四进液口;313、第三出液口;4、出料部;41、抽料机构;411、抽料口;412、出料口;413、第三阀门;414、第五管体;415、第三泵体;416、第六管体;42、压滤机构;421、进料口;5、工作台;6、铁梯;7、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请参考图1,为沉淀系统的结构图。

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包括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中和部3以及出料部4。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用于将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入中和部3中,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用于将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入中和部3中,中和部3用于将交替输送入其内部的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进行充分混合,于中和部3内调节pH值至5.1;出料部4用于将pH值为5.1的含有碱性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进行压滤并出料。

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具有第一进液口11及第一出液口12,第一进液口11连接酸性含铜蚀刻废液的产生装置,该产生装置产生的酸性含铜蚀刻废液通过第一进液口11进入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输送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至第一出液口12。

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具有第二进液口21及第二出液口22,第二进液口21连接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的产生装置,该产生装置产生的碱性含铜蚀刻废液通过第二进液口21进入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输送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至第二出液口22。

中和部3包括中和罐体31、设置于中和罐体31顶部的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沿中和罐体31中心轴设置且连接于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的转轴33以及连接于转轴33底部的搅拌桨34,搅拌桨34位于中和罐体31内部;中和罐体31上设有第三进液口311、第四进液口312以及第三出液口313,第三进液口311连通第一出液口12,第四进液口312连通第二出液口22。酸性含铜蚀刻废液通过第三进液口311进入中和罐体31内部,碱性含铜蚀刻废液通过第四进液口312进入中和罐体31内部,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通过转轴33驱动搅拌桨34旋转,使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沉淀。其中,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为搅拌电机。

出料部4包括抽料机构41以及压滤机构42;抽料机构41具有抽料口411及出料口412;抽料口411连通第三出液口313;压滤机构42具有进料口421及卸料口;进料口421连通出料口412。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通过抽料机构41从抽料口411抽出,经出料口412进入压滤机构42的进料口421,压滤机构42对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进行压滤,形成滤饼,滤饼由卸料口进行卸料。其中,压滤机构42为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具有进料口421及卸料口。

继续参阅图1所示,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包括第一阀门13、第一管体14、第一泵体15以及第二管体16;第一管体14连通第一泵体15,第一管体14具有第一进液口11;第一阀门13设置于第一进液口11;第二管体16具有第一出液口12,第二管体16连通第一泵体15。打开第一阀门13,启动第一泵体15,酸性含铜蚀刻废液流入第一进液口11,再依次经过第一管体14、第一泵体15以及第二管体16泵出,通过连通的第一出液口12及第三进液口311流至中和罐体31中。

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包括第二阀门23、第三管体24、第二泵体25以及第四管体26;第三管体24连通第二泵体25,第三管体24具有第二进液口21;第二阀门23设置于第二进液口21;第四管体26具有第二出液口22,第四管体26连通第二泵体25。打开第二阀门23,启动第二泵体25,碱性含铜蚀刻废液流入第二进液口21,再依次经过第三管体24、第二泵体25以及第四管体26泵出,通过连通的第二出液口22及第四进液口312流至中和罐体31中。

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混合后,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通过转轴33带动搅拌桨34转动,使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充分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沉淀。

抽料机构41包括第三阀门413、第五管体414、第三泵体415以及第六管体416;第五管体414连通第三泵体415,第五管体414具有抽料口411; 第三阀门413设置于抽料口411;第六管体416具有出料口412,第六管体416连通第三泵体415。抽料机构41用于将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从中和罐体31中抽取入压滤机构42中,打开第三阀门413,启动第三泵体415,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从第三出液口313流入抽料口411,再依次经过第五管体414、第三泵体415及第六管体416泵出,通过连通的出料口412及进料口421进入压滤机构42。压滤机构42对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进行压滤形成滤饼。

另外,沉淀系统还包括工作平台5、铁梯6及铁架7;工作平台5环绕中和罐体31设置,工作平台5距离地面的高度等于中和罐体31高度的至少二分之一;铁梯6的顶部连接工作平台5;铁架7环设于中和罐体31,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固定于铁架7。工作平台5及铁梯6方便工作人员从中和罐体31中取混合液进行pH值的测量,其中,中和罐体31上可以设置一取液口,取液口上连接一管体,管体上设置一取液龙头,当需要取液时,打开取液龙头,混合液通过管体从取液龙头流出。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为中和罐体31的结构图。中和罐体31为半透明材质制成,从中和罐体31外部能够看到中和罐体31内部贮存的液体的位置,其上还设有方形开口35、第一环形标线36、第二环形标线37以及第三环形标线38;其中,第一环形标线36对应容积为中和罐体31总容积的1/8;第二环形标线37对应容积为中和罐体31总容积的3/8;第三环形标线38对应容积为中和罐体31总容积的6/8。其中,方形开口35设于中和罐体31顶面靠近铁梯6的一侧。通过三个环形标线由中和罐体31外部或通过方形开口35观察加入中和罐体31中的混合液的体积,分多步控制交替加入的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的体积,以使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充分反应,避免压滤后滤饼中含有过多水分以及氯化铵。

本申请中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实用方法如下:

先将第一进液口11连通酸性含铜蚀刻废液产生装置,第二进液口21连通 碱性含铜蚀刻废液产生装置,打开第二阀门23以及第二泵体25,碱性含铜蚀刻废液流入第二进液口21,再依次经过第三管体24、第二泵体25以及第四管体26泵出,通过连通的第二出液口22及第四进液口312流至中和罐体31中,当观察中和罐体31中贮存的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到达第一环形标线36时,关闭第二阀门23及第二泵体25。接着打开第一阀门13及第一泵体15,酸性含铜蚀刻废液流入第一进液口11,再依次经过第一管体14、第一泵体15以及第二管体16泵出,通过连通的第一出液口12及第三进液口311流至中和罐体31中,当观察中和罐体31中贮存的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混合液到达第二环形标线37时,关闭第一阀门13及第一泵体15。接着再打开第二阀门23以及第二泵体25,向中和罐体31中加入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当观察中和罐体31中贮存的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混合液到达第三环形标线38时,关闭第二阀门23及第二泵体25,然后打开第一阀门13及第一泵体15,设置好第一泵体15的运转速率,以调节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进入中和罐体31的速度,使酸性含铜蚀刻废液缓慢加入中和罐体31中,在缓慢加入酸性含铜蚀刻废液时,通过取液口取出混合液,用pH计测量混合液的pH值,当混合液的pH值为5.1时,停止酸性含铜蚀刻废液的加入,启动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带动转轴33及连接于转轴33底部的搅拌桨34对混合液进行搅拌5分钟,随后用pH计测量混合液的pH值,根据pH值选择缓慢加入酸性含铜蚀刻废液或碱性含铜蚀刻废液,直至混合液的pH值再次为5.1,然后向中和罐体31内加入絮凝剂,搅拌桨34继续搅拌适量时间后停止搅拌,打开第三泵体415及第三阀门413,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流入抽料口411,再依次经过第五管体414、第三泵体415以及第六管体416泵出,通过连通的出料口412及进料口421进入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对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进行压滤形成滤饼,压滤完成后向板框压滤机中打入清水洗涤5分钟后,滤饼从卸料口卸出。

利用本申请中酸碱含铜蚀刻液中铜离子沉淀系统,分别通过酸性含铜蚀 刻废液输送部1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将酸性含铜蚀刻废液以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交替加入中和罐体31中,每一次加入酸性含铜蚀刻废液或碱性含铜蚀刻废液都加过量,旋转动力输出机构32通过转轴33驱动搅拌桨34旋转,以使酸性含铜蚀刻废液及碱性含铜蚀刻废液充分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沉淀,随后加入与前一步加入废液不同的另一种废液,如此交替循环直至中和罐体31接近满罐时,再控制酸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1或碱性含铜蚀刻废液输送部2的输送速度,以调整废液的加入速度,将中和罐体31中的混合液pH值调整至5.1,抽料机构41将混合液抽出至板框压滤机,利用板框压滤机对含有碱式氯化铜沉淀的混合液进行压滤,形成滤饼,压滤完成后通过进料口向板框压滤机中打入清水洗涤,随后通过卸料口卸料。本沉淀系统中,采用交替加入废液方法,使得滤饼含水量降低,滤饼中夹带氯化铵减少,呈块状滤饼很容易卸下,采用清水洗涤后滤饼中夹带的氯化铵进一步减少,下一工序氢氧化钠用量明显减少,节约生产成本。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