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4514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带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产品规格有0.1~3×50~250mm各种状态铜带产品,由于其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能较好,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耐蚀器材。如生产电气元器件、开关、垫圈、垫片、电真空器件、散热器、导电母材及汽车水箱、散热片、气缸片等各种零部件等;铜带在轧制生产中,由于轧制油粘度大,铜带表面除油困难,铜带除油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轧机的运行速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铜带精轧机设计中通常要增加除油装置,除油装置现有两种,一种是用在容器内装上铜带导向轮,其中一个导向轮浸在清洗剂中,由于导向轮的压迫作用,铜带在运行时与金属清洗剂接触,通过刮水器将多余的金属清洗剂刮掉;另一种去油方法工艺结构形式相同,只是将铜带除油装置移出前处理机外。两种形式存在的问题是铜带在运行时,在导向轮的作用下,铜带浸入清洗剂面积有限,并无停留时间,铜带上的油膜其表面上比较牢固,尤其是在油膜厚的情况下用此工艺方法很难彻底清除,如果油膜不彻底清除,涂锡时严重影响铜与锡料的结合,并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和报废率。

经检索,中国授权专利的授权公开号为:CN 203080072 U;发明名称:一种铜带除油清洗装置;包括一敞口箱体,敞口箱体内设置有铜带摩擦装置,铜带摩擦装置包括上摩擦部和下摩擦部,上摩擦部和下摩擦部之间设置有铜带通过的间隙,上摩擦部和下摩擦部内分别设置有导液孔,导液孔与铜带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出液口,清洗装置还包括清洗剂槽,清洗剂槽的低端出口通过柔性管道与导液孔相连接。本铜带除油清洗装置采用摩擦擦洗,并向摩擦装置中不断导入清洗液,有效提高了铜带除油效果,与传统清洗方式相比,避免了及时更换清洗液的繁琐,保证铜带除油清洗的连续进行,清洗效率高;但装置内缺乏干燥装置,清洗后的铜带上依然有清洗剂,必须自然晾干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这无疑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该装置通过吸水压辊作用铜带表面,在上气缸与下气缸推力作用下,可将铜带表面的水渍、多余的去油液瞬间吸收掉,实现了铜带除油后的迅速干燥,使铜带能够快速进入下一工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包括:箱体、去油机构与干燥机构;所述去油机构设在箱体内部的一侧,所述干燥机构设在箱体远离去油机构的一侧;所述去油机构包括第一导辊,所述第一导辊的上方设有去油液箱,所述去油液箱下端连接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一侧分别设有上基板与下基板,所述输液管分别与上基板、下基板连通,所述上基板下端设有上毡垫,所述下基板上端设有下毡垫,所述上毡垫、下毡垫间设有铜带间隙;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部远离去油液箱的一侧设有上气缸,所述上气缸与固定柱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下部设有下气缸,所述上气缸、下气缸的推头端均设有吸水压辊,所述箱体内远离第一导辊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去油液箱的上端设有加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基板、下基板的两侧均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可调节铜带间隙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压辊两端均设有轴承,所述上气缸、下气缸的推头端均与轴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输液管通过三通使出液端分别与上基板、下基板联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辊、第二导辊上外表层均套有一层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是:在箱体内部一侧增设有干燥机构,干燥机构通过气缸的伸缩压紧铜带与吸水压辊的接触面,从去油机构出来的铜带,在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的作用下移动至干燥机构,吸水压辊将铜带上下面的水渍或污渍全部吸附掉,从而使铜带能够加快干燥,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处理,去油液箱内的去油液通过输液管流至上基板与下基板内,被上毡垫与下毡垫所吸收,并作用在铜带上,使铜带上的油渍能够顺利去除,若去油液箱内的去油液用完时,关闭控制阀,再从加液口进行加液,加完时便可打开控制阀继续工作,第一导辊、第二导辊上的橡胶垫增加了导辊与铜带间的摩擦力,使之不会产生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水压辊作用铜带表面,在上气缸与下气缸推力作用下,可将铜带表面的水渍、多余的去油液瞬间吸收掉,实现了铜带除油后的迅速干燥,使铜带能够快速进入下一工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中吸水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导辊、3-去油液箱、4-输液管、5-上毡垫、6-上基板、7-下毡垫、8-下基板、9-固定柱、10-紧固件、11-上气缸、12-下气缸、13-吸水压辊、14-第二导辊、15-加液口、16-调节螺栓、17-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铜带表面除油装置,包括:箱体1、去油机构与干燥机构;去油机构设在箱体1内部的一侧,干燥机构设在箱体1远离去油机构的一侧;去油机构包括第一导辊2,第一导辊2的上方设有去油液箱3,去油液箱3下端连接有输液管4,输液管4一侧分别设有上基板6与下基板8,输液管4分别与上基板6、下基板8连通,上基板6下端设有上毡垫5,下基板8上端设有下毡垫7,上毡垫5、下毡垫7间设有铜带间隙;干燥机构包括固定柱9,固定柱9下部远离去油液箱3的一侧设有上气缸11,上气缸11与固定柱9通过紧固件10固定连接,箱体1下部设有下气缸12,上气缸11、下气缸12的推头端均设有吸水压辊13,箱体1内远离第一导辊2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辊14;去油液箱3的上端设有加液口15;上基板6、下基板8的两侧均设有调节螺栓16,调节螺栓16可调节铜带间隙的大小;吸水压辊13两端均设有轴承,上气缸11、下气缸12的推头端均与轴承固定连接;输液管4上设有控制阀17,输液管4通过三通使出液端分别与上基板6、下基板8联通;第一导辊2、第二导辊14上外表层均套有一层橡胶垫。

在箱体1内部一侧增设有干燥机构,干燥机构通过气缸的伸缩压紧铜带与吸水压辊13的接触面,从去油机构出来的铜带,在第一导辊2与第二导辊14的作用下移动至干燥机构,吸水压辊13将铜带上下面的水渍或污渍全部吸附掉,从而使铜带能够加快干燥,可直接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处理,去油液箱3内的去油液通过输液管4流至上基板6与下基板8内,被上毡垫5与下毡垫7所吸收,并作用在铜带上,使铜带上的油渍能够顺利去除,若去油液箱3内的去油液用完时,关闭控制阀17,再从加液口15进行加液,加完时便可打开控制阀17继续工作,第一导辊2、第二导辊14上的橡胶垫增加了导辊与铜带间的摩擦力,使之不会产生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水压辊13作用铜带表面,在上气缸11与下气缸12推力作用下,可将铜带表面的水渍、多余的去油液瞬间吸收掉,实现了铜带除油后的迅速干燥,使铜带能够快速进入下一工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用时,铜带在第一导辊2与第二导辊14作用下从第一导辊2进入箱体1,调节螺栓16控制铜带间隙的大小,在铜带间隙内的铜带被上毡垫5与下毡垫7进行除油,去除油污后再到吸水压辊13处,吸水压辊13将水渍与污渍吸收掉,再从第二导辊14一侧溜出箱体1,及完成铜带表面的除油预干燥。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