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杆倒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171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阀杆倒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针对阀杆杆部倒角进行加工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阀杆生产加工中,需要对成型的粗料进行多道加工,其中就包括对阀杆粗料端面倒角的加工,阀杆粗料基本可以看出阀杆的大致外形,即具有粗大的头部和细长的杆部,由于待加工的阀杆为粗料,整体尺寸虽然偏差不大,但还是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需要对杆部端面加工倒角时比较困难,难以保证准确定位,导致在加工时出现晃动,致使加工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成品率,并且待加工的阀杆粗料由振动盘出料后,通常是通过较大的头部实现定位,即头部卡设在轨道上,杆部穿过轨道而向下耷拉,这样需要对杆部的端部进行倒角加工就十分的不方便,而不采用振动盘也无法适应自动化加工,对阀杆粗料排料也十分不便,同样的对阀杆粗料进行装载也十分不便,降低生产效率,同时加工完成后物料,收集也十分不便,难以完全自动化实现胚料的装载、夹紧加工并收料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杆倒角加工装置,其结构简单,可以自动实现输送上料转载、夹紧物料并对倒角进行磨削加工,最后收料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杆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支架和用于将阀杆粗料头部向上杆部向下排布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振动盘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上料机构、紧固机构、磨削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用于紧固阀杆粗料的固定管,所述磨削机构包括对阀杆粗料进行磨削的切削刀,所述固定管沿竖直方向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架上,上端设置于切削刀对应位置,下端为自由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将阀杆粗料送入固定管的输送柱和用于将阀杆粗料由出料口翻转180度后送至输送柱的输送臂,所述输送柱设置于固定管下方,所述输送臂可滑动的设置于固定管与出料口之间,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斗和用于驱动收料斗伸至固定管下端的第一驱动件。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振动盘将振动盘内的阀杆配料震动排布,形成头部向上杆部向下的排布方式,再由上料机构中的输送臂进行夹持转运,输送臂可以将阀杆胚料上下位置进行翻转,使得阀杆胚料头部向向下,杆部向上,再将胚料将由出料口输送至输送柱上,通过输送柱将阀杆胚料输送到固定管内,并在固定管内实现对胚料的固定,通过磨削机构对阀杆杆部倒角进行加工后,固定管取消对胚料的紧固,使得胚料从固定管中掉出,同步的收料斗运动至固定端下端,接收掉出的物料,自动化实现上料、紧固、切削和收料的操作,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有效解决传统振动盘出料后,难以对胚料进行转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磨削机构设置在加工平台上,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牵引环和用于驱动牵引环沿固定管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固定管上固定设置有抵压板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铰接有抵压杆,所述牵引环套设在固定管上,所述牵引环上具有使抵压杆摆动推动抵压板使固定管滑移的第一斜面,所述抵压杆一端抵压在抵压板上端面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一斜面上,所述加工平台上于切削刀对应位置开设有加工孔,所述固定管上端暴露在加工孔外,下端穿过加工孔设置,所述固定管上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夹爪,所述夹爪外套设有外套,所述固定管与夹爪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固定管向下滑移时与外套配合收拢夹爪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抵压在外套上,所述夹爪内壁上设置有防止阀杆头部从夹爪中滑出的限位环,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管转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固定管上还套设有使固定管滑移后复位的复位件。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紧固机构设置成这种形式,固定管竖直设置,同时可以在第二驱动件的作用下可以进行滑移,这里第二驱动件可以是气缸、油缸、电机等多种驱动装置,固定管上套设有牵引环,牵引环具有第一斜面,同时固定管上固定设置第一安装座和抵压板,第一安装座上铰接有抵压杆,抵压杆一端抵压在抵压板上端面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一斜面上,同时抵压杆中部与第一安装座铰接,在第二驱动件带动牵引环沿固定管滑动时,牵引环带动抵压杆沿第一斜面上行,由于抵压杆一端上行,另一端则向下运动,从而推顶抵压板,由于抵压板固定在固定管上,故抵压板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整个固定管向下运动,由于固定管上端间隔设置有夹爪,夹爪通过第二斜面与固定管上端连接,同时第二斜面上抵触有外套,所以在固定管向下运动通时,第二斜面同样沿外套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夹爪收拢夹紧夹爪中的阀杆,实现对阀杆的固定,同时在夹爪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保证阀杆不会被输送柱从夹爪上端顶出,更加方便固定,也更加方便对阀杆胚料位置的确定,并且固定管可以在第三驱动件的带动在转动,不影响对待加工物的夹持,从而通过磨削机构对阀杆粗料进行倒角加工,完成对胚料的加工后,由于固定管上套设有复位件,复位件可以是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以抵压在加工平台上,在牵引环活动复位后,抵压杆无法再对抵压板进行抵压后,固定管可以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固定管上行,使得外套无法对第二斜面抵压,从而夹爪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张开,解除对加工后的阀杆的紧固,使得阀杆可以依自身重力下落,这种结构可以有效进行夹持,同时结构简单,整个固定管运动幅度较小,减少能耗,同时夹持稳固,同时也适配不同大小尺寸的粗料,具有较好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管上还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牵引环固定设置,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支架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传动杆摆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输出轴与传动杆自由端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驱动件与牵引环的这种的驱动方式,保证抵压杆可以沿第一斜面进行充分的运动,同时整个牵引环运动幅度较小,以摆动的方式带动牵引环上下滑移,操作施力更小,节约能耗,同时结构更为稳定,使得整体机构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抵压板分别与固定管螺纹配合,所述抵压板上端面具有第三斜面,所述抵压杆抵压在第三斜面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抵压板和第一安装座都采用螺纹配合方式与固定管连接,保证与固定管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对抵压板和第一安装座位置进行微调,以适应不同的待加工件,可以针对不同长度的抵压杆进行调节,适应性更好,在安装时也更容易调配到合适的位置,更加方便安装,同样在抵压板上设置第三斜面,保证更好的抵压效果,使得设备运行更为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套设在固定管上,所述从动轮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管于限位槽对应位置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与限位槽插接配合,所述主动轮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第三驱动件设置成这种形式,从动轮可以上设置限位槽,并且固定管上设置于限位槽插接配合的凸筋,保证由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时可以有效带动固定管转动,同时固定管在上下滑移时只要凸筋不滑出限位槽,就可以被电机带动转动,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保证切削加工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臂包括第二安装座、夹具和驱动夹具伸入出料口夹持物料的第二气缸,所述夹具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与第二气缸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气缸翻转的第三气缸,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道,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滑道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二安装座沿滑道滑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二安装座与第四气缸输出轴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输送臂这样设置,夹具可以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伸出,完成伸入出料口夹持物料的操作,并且第二安装座与第二气缸间设置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为回转气缸,可以使得第二气缸转动,从而带动夹具转动,从而实现对待加工阀杆胚料的180度转动,使得阀杆胚料头部向下,杆部向上,同时整个第二安装座可以在滑道上滑动,完成送料操作,当然夹具上需要设置有可以驱动夹具张开合拢的驱动气缸,使得夹具完成夹持和松放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磨削机构还包括第三安装座、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三安装座设置在加工平台上,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活动板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方向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活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上,所述切削刀安装在第二活动板上并靠近加工孔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磨削机构采用这种设置,使得切削刀的位置可以上下左右进行调整,从而按需对阀杆杆部的倒角进行加工,保证切削质量,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位置可以通过气缸进行调整,整体操作更为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架和用于驱动输送柱沿竖直方向插入固定管的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为第五气缸,所述支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安装架可滑动的设置在导轨上,所述输送柱沿竖直方向固定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五气缸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第五气缸输出轴与安装架连接。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保证输送柱可以有效的将物料送入固定管,保证固定管对物料的接收,并且输送柱插入固定管进行送料,使得进料更为方便准确,保证物料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倾斜设置支架上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收料斗与滑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设置在第二安装架底面上,所述收料斗底面延伸有抵压块,所述第六气缸输出端抵压在抵压块上。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收料机构这样设计,在倒角加工完成后,固定管向下复位时,收料斗可以有滑槽滑至固定管底部,从而接收物料,并且收料斗倾斜设置,使得接收的物料可以沿收料斗滑出支架,进行收集,同时收料斗可以收缩,避免与输送柱相互干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振动盘包括出料轨道,所述出料口开设于出料轨道侧壁上,所述出料轨道侧壁上于出料口对应位置开设有供阀杆粗料大头落入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出料口导通。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阀杆粗料在出料轨道上依次排布,并且出料轨道上设置卡槽,使得阀杆粗料可以逐一落入卡槽内,保证输送臂可以准确的夹取物料,提高准确性,避免夹持出现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机构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磨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动盘及输送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至图7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杆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支架1和用于将阀杆粗料头部向上杆部向下排布的振动盘5,所述振动盘5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振动盘5包括出料轨道51,所述出料轨道51于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52,所述出料轨道51于出料口52对应位置开设有供阀杆粗料头部落入的卡槽511,所述卡槽511与出料口52导通,支架1上设置有加工平台11、上料机构、紧固机构、磨削机构和收料机构,所述加工平台11上开设有加工孔14,所述加工平台11上设置有磨削机构,所述磨削机构包括切削刀24、第三安装座21、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3,所述第三安装座21设置在加工平台11上,所述第三安装座2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211,所述第一活动板22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轨211上,所述第一活动板22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方向有第二滑轨221,所述第二活动板23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轨221上,所述切削刀24安装在第二活动板23上并靠近加工孔14设置,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管31、传动杆36、牵引环32和用于驱动牵引环32沿固定管31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传动杆36与牵引环32固定设置,所述传动杆36一端与支架1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传动杆36摆动的第一气缸37,所述第一气缸37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第一气缸37输出轴与传动杆36自由端连接,所述固定管31上固定设置有抵压板34和第一安装座33,所述第一安装座33和抵压板34分别与固定管31螺纹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座33上铰接有抵压杆35,所述牵引环32套设在固定管31上,所述牵引环32上具有使抵压杆35摆动推动抵压板34使固定管31滑移的第一斜面321,所述抵压板34上端面具有第三斜面341,所述抵压杆35一端抵压在第三斜面341上,另一端抵压在第一斜面321上,所述固定管31上端暴露在加工孔14外,下端穿过加工孔14设置,所述固定管31上端间隔设置有若干夹爪91,所述夹爪91外套设有外套92,所述固定管31与夹爪9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在固定管31向下滑移时与外套92配合收拢夹爪91的第二斜面911,所述第二斜面911抵压在外套92上,所述夹爪91内壁上设置有防止阀杆头部从夹爪91中滑出的限位环912,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固定管31转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电机41、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所述从动轮43套设在固定管31上,所述从动轮43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位槽431,所述固定管31于限位槽431对应位置设置有凸筋311,所述凸筋311与限位槽431插接配合,所述主动轮42套设在电机41输出轴上,所述主动轮42与从动轮43通过皮带44连接,所述电机41固定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固定管31上还套设有使固定管31滑移后复位的复位件,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将阀杆粗料送入固定管31的输送柱71和用于将阀杆粗料由出料口52翻转180度后送至输送柱71的输送臂,所述输送臂可滑动的设置于固定管31与出料口52之间,所述输送臂包括第二安装座61、夹具62和驱动夹具62伸入出料口52夹持物料的第二气缸63,所述夹具62与第二气缸6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61与第二气缸6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气缸63翻转的第三气缸64,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滑道12,所述第二安装座61可滑动的设置在滑道12上,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第二安装座61沿滑道12滑动的第四气缸65,所述第二安装座61与第四气缸65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架72和用于驱动输送柱71沿竖直方向插入固定管31的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为第五气缸73,所述支架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轨13,所述第一安装架72可滑动的设置在导轨13上,所述输送柱71沿竖直方向固定在第一安装架72上并对应设置于固定管31下方,所述第五气缸73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支架1上,所述第五气缸73输出轴与第一安装架72连接,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斗82、倾斜设置支架1上的第二安装架81和用于驱动收料斗82伸至固定管31下端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安装架81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收料斗82与滑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六气缸83,所述第六气缸83设置在第二安装架81底面上,所述收料斗82底面延伸有抵压块821,所述第六气缸83输出端抵压在抵压块821上。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阀杆胚料置入振动盘5中,由振动盘5以头部向上,杆部向下的排列形式振动出料,输送臂夹具62伸入出料口52夹持胚料,再伸出出料口52并进行180度转动,使得胚料头部向下,杆部向上,同步的第二安装座61在第四气缸65的作用下在滑道12上滑动,将物料送至输送柱71对应位置,夹具62将胚料置于输送柱71上,输送柱71竖直向上运动将胚料送入固定管31,固定管31上传动杆36摆动,牵引环32同步下移,牵引环32带动抵压杆35沿第一斜面321上行,由于抵压杆35一端上行,另一端则向下运动,从而推顶抵压板34,由于抵压板34固定在固定管31上,故抵压板3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整个固定管31向下运动,由于固定管31上端间隔设置有夹爪91,夹爪91通过第二斜面911与固定管31上端连接,同时第二斜面911上抵触有外套92,所以在固定管31向下运动通时,第二斜面911同样沿外套92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夹爪91收拢夹紧夹爪91中中阀杆,实现对阀杆的固定,完成阀杆胚料的固定后,输送柱71下行回位,并且固定管31可以在从动轮43的带动下转动,同步的磨削机构通过第一活动板22和第二活动板23上下运动或者左右运动,调整切削刀24至合适位置,完成对阀杆杆部倒角的磨削,完成磨削后,传动杆36反向摆动,牵引环32上行,第一斜面321不再对抵压杆35进行抵压,从而固定管31通过复位件上行复位,使得外套92无法对第二斜面911抵压,从而夹爪91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张开,解除对加工后的阀杆的紧固,使得阀杆可以依自身重力下落,同步的收料斗82伸至固定管31底部,接收完成加工的物料,使得阀杆沿斜面滑出支架1,完成接收后收料斗82收回,完成对阀杆粗料杆部的倒角加工。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