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锡还原熔炼六电极矩形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0453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锡冶炼技术领域类,特别涉及一种粗锡还原熔炼六电极矩形电炉。



背景技术:

锡冶炼过程中需要对矿粉进行电炉冶炼,制得粗锡以后采用电解槽进行精炼,在粗锡冶炼过程中,大多使用电炉进行冶炼,电炉内部温度主要依靠电极插入电炉的深度进行控制,现有技术的矩形电炉由于电炉内部温度高,通常在1300℃以上,无法采用机械搅拌的模式对熔料进行搅拌,由于电极在电炉中是点接触的加热方式,这就导致温度在电炉中呈多区间分布,影响电炉的熔炼效果,而且会导致粗锡产品质量波动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粗锡还原熔炼六电极矩形电炉,该装置结构紧凑,通过对矩形电炉内部熔料进行测量,增设永磁搅拌器对熔融段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有效的增加电炉内部温度的均匀,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锡还原熔炼六电极矩形电炉,包括炉体,永磁搅拌器,主油缸,电极,其特征在于:炉体由外而内依次设置有壳体、硅酸铝纤维板、硅藻土层、粘土砖层、镁砖层,炉体右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炉体右侧中上部设置有出渣口,炉体左侧下部设置有轨道,永磁搅拌器下部设置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右侧设置有行走轮,行走轮与轨道上表面形成配合,永磁搅拌器上部设置有活动套,炉体左侧中上部设置有固定杆,活动套套接在固定杆上并可沿固定杆滑动,炉体顶端左部设置有进料口,炉体顶端右部设置有排烟口,炉体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主油缸,主油缸顶部设置有主横梁,主横梁中部设置有下抱闸,下抱闸内部与电极形成配合,电极贯穿炉体顶部中间位置向炉体内部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炉体内部上端沿炉体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有两块档板,档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横梁上部中段对称设置有一对辅助油缸,辅助油缸上部设置有小横梁,小横梁中部设置有上抱闸,上抱闸与电极上部相应位置形成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横梁边缘位置设置有支架,支架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套,转动套上设置有钢绳,钢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电极顶端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多层耐火保温材料的组合设计,有效的增加炉体内部耐高温、耐冲刷的性能,可行走的永磁搅拌器达到投资小,建设省的标准,可沿矩形电炉运动从而对电炉内部的熔融物料进行搅拌,增加炉体内部传热及温度的均匀性,在炉体内部增设的档板在冒顶事故的发生时,有效的防止高温熔融物料对炉顶上部各部件造成损坏,主油缸与辅助油缸的组合设计,采用多种方式对电极升降进行控制,对电极形成多点稳定,防止电极升降过程中的摆动,钢绳的增设主要是为防止电极滑脱掉落在炉体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小横梁;2-电极;3-主横梁;4-主油缸;5-进料口;6-挡板;7-固定杆;8-活动套;9-永磁搅拌器;10-行走电机;11-行走轮;12-轨道;13-炉体;14-镁砖层;15-粘土砖层;16-出料口;17-硅藻土层;18-硅酸铝纤维板;19-壳体;20-出渣口;21-排烟口;22-下抱闸;23-辅助油缸;24-上抱闸;25-转动套;26-支架;27-钢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结合图1所示一种粗锡还原熔炼六电极矩形电炉,包括炉体13,永磁搅拌器9,主油缸4,电极2,其特征在于:炉体13由外而内依次设置有壳体19、硅酸铝纤维板18、硅藻土层17、粘土砖层15、镁砖层14,炉体13右侧下部设置有出料口16,炉体13右侧中上部设置有出渣口20,炉体13左侧下部设置有轨道12,永磁搅拌器9下部设置有行走电机10,行走电机10右侧设置有行走轮11,行走轮11与轨道12上表面形成配合,永磁搅拌器9上部设置有活动套8,炉体13左侧中上部设置有固定杆7,活动套8套接在固定杆7上并可沿固定杆7滑动,炉体13顶端左部设置有进料口5,炉体13顶端右部设置有排烟口21,炉体13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主油缸4,主油缸4顶部设置有主横梁3,主横梁3中部设置有下抱闸22,下抱闸22内部与电极2形成配合,电极2贯穿炉体13顶部中间位置向炉体13内部延伸,通过多层耐火保温材料的组合设计,有效的增加炉体内部耐高温、耐冲刷的性能,可行走的永磁搅拌器达到投资小,建设省的标准,可沿矩形电炉运动从而对电炉内部的熔融物料进行搅拌,增加炉体内部传热及温度的均匀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炉体13内部上端沿炉体13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有两块档板6,档板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在炉体内部增设的档板在冒顶事故的发生时,有效的防止高温熔融物料对炉顶上部各部件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主横梁3上部中段对称设置有一对辅助油缸23,辅助油缸23上部设置有小横梁1,小横梁1中部设置有上抱闸24,上抱闸24与电极2上部相应位置形成配合,主油缸与辅助油缸相互配合,在电极上形成两点控制,增加电极的稳定性,主油缸可进行长距离运作,辅助油缸主要用于微调电极,在辅助油缸运行时将下抱闸打开,然后辅助油缸运行,将电极调整到位,然后下抱闸关闭,稳定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主横梁3边缘位置设置有支架26,支架26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套25,转动套25上设置有钢绳27,钢绳27的另一端固定在电极2顶端中心位置,在电极发生滑脱后,转动套转动,钢绳拉住滑脱电极,防止电极掉落在炉体内部造成安全事故,主要起到预防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