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电机座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2352发布日期:2018-08-10 13:2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电机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制造电机座的工装。



背景技术:

铸造生产是机械制造工业中制作机械零件或者零件毛坯的重要方法。铸造是指制造铸型、熔炼金属,并将熔融金属液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相似的铸型型腔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件(铸件)的方法。大多数铸件毛坯需要再经过切削加工制成机械零件。在一定工艺条件下,铸造也可以生产少削精密零件毛坯或无切削的零件。铸造成形实质上是利用熔融金属的流动性能实现成形的。

传统电机座采用铆焊的工艺,多块拼接焊接组装为一个机壳,制造工艺复杂,效率低,不能形成标准化,焊接部位多,产品外观缺陷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机座制造工艺复杂,效率低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造电机座的工装,边模之间设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侧壁上设有滑槽,对应的边模的位置上设有与滑槽对应的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进行前后移动,工艺过程标准化,有效解决了现有电机座制造工艺复杂,效率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造电机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下模组以及设在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之间的四个边模,所述四个边模包括前边模、后边模、左边模以及右边模,所述边模之间设有定位座,所述上模组和所述下模组之间设有上模芯和砂芯结构,所述上模芯在所述砂芯结构内,其中,所述定位座的侧壁上设有滑槽,对应的所述边模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滑槽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槽内进行前后移动,所述前边模、后边模、左边模以及右边模与电机座外部相适配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砂芯结构包括螺旋形主体、加固条、以及设在螺旋形主体与加固条之间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的上模连接板、顶杆压板、顶杆板以及上模板,其中,所述顶杆板和所述上模板之间设有导杆、顶杆和复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板和所述上模板间还设有用于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与所述边模连接处设有滑槽,所述边模对应位置设有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组中心处设有铝液进孔和铝水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造电机座的工装,边模之间设有定位座,定位座的侧壁上设有滑槽,对应的边模的位置上设有与滑槽对应的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进行前后移动,工艺过程标准化,有效解决了现有电机座制造工艺复杂,效率低问题;

2)砂芯结构包括螺旋形主体、加固条、以及设在螺旋形主体与加固条之间的连接部,连接方便,同时使连接部更牢靠;下模组与边模连接处设有滑槽,边模对应位置设有滑块,进一步方便制造过程,提高效率;

3)顶杆板和上模板间还设有用于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管,进行快速冷却,进一步减少针渣孔的形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装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边模与左边模处的结构图;

图4为电机座的结构图。

图中:1.上模组,11.上模连接板,12.顶杆压板,13.顶杆板,14.导杆,15.复位杆,16.顶杆,17.上模板,2.下模组,3.冷却风管,41.螺旋形主体,42.加固条,43.连接部,5.滑槽,6.滑块,7.铝液进孔,8.铝水流道,9.定位座,10.上模芯,100.电机座主体部,101.进水孔,102.出水孔,103.吊装部,91.块状凹槽,18.条状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电机座包括电机座主体部100、进水孔101、出水孔102以及吊装部103。

如图1-3所示,一种制造电机座的工装,包括上模组1、下模组2以及设在上模组1和下模组2之间的四个边模,四个边模包括前边模、后边模、左边模以及右边模,边模之间设有定位座9,上模组1和下模组2之间设有上模芯10和砂芯结构,上模芯10在砂芯结构内,其中,定位座9的侧壁上设有滑槽5,对应的边模的位置上设有与滑槽5对应的滑块6,滑块6可在滑槽5内进行前后移动,前边模、后边模、左边模以及右边模与电机座外部相适配的形状;砂芯结构包括螺旋形主体41、、以及设在螺旋形主体41与加固条42之间的连接部43,连接条容纳在块状凹槽91内,加固条42容纳在条状槽18内;上模组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顺序连接的上模连接板11、顶杆压板12、顶杆板13以及上模板17,其中,顶杆板13和上模板17之间设有导杆14、顶杆16和复位杆15;顶杆板13和上模板17间还设有用于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管3;下模组中心处设有铝液进孔7和铝水流道8。

滑块6沿滑槽5进行前后移动,不会发生跑偏,不需要多次进行调整,大大提升了效率。

边模以及上模组1、下模组2的移动通过电动或液动推动其进行移动,电动方式可以选取电机,液动可以选取液压油缸。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下模组2与边模连接处设有滑槽5,边模对应位置设有滑块6。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