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喷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3241发布日期:2018-06-30 02:3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自动喷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塔塔筒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喷砂装置。



背景技术:

钢构产品需要经过喷砂除锈清理。喷砂除锈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焊接产品表面的锈蚀、焊渣、氧化皮以及表面附着物,使产品表面达到一定的清洁度指标,以增强漆膜的附着力,从而根本上提高产品的抗腐蚀能力和表面质量,为涂装作业准备一个清洁无锈蚀的表面。

在风力发电塔筒制造行业中,塔筒内外侧表面喷砂大多采用人工手动喷砂的方式,特别是塔筒内侧喷砂,自动化实施难度大,要求高。目前行业中塔筒内侧的喷砂方式为,首先操作工全身穿戴好防护服、防护帽、防护鞋;喷砂过程中,操作工手持砂枪,控制砂枪口朝向塔筒表面,来回晃动砂枪对塔筒表面进行喷砂操作;喷完一片区域后,操作工抱着砂枪行走到另一区域,重复喷砂操作直至整段塔筒内外侧表面全部喷完,对于喷涂不到位的区域需要复喷。由于在喷砂过程中,作业环境封闭,粉尘遍布,钢砂飞溅,操作工喷砂一段时间后需要暂停作业并进入休息区休息。

因此,现有的喷砂作业环境恶劣,照明条件差,粉尘吸入和钢砂飞溅容易造成人身伤害。而且,操作工劳动强度高,作业时间有限制,降低了喷砂效率。此外,砂抢和砂管重量较大,且喷砂后坐力大,一个操作工只能手持1到2把砂抢,单位时间喷砂面积小,进一步降低了喷砂效率。还要,人工操作导致喷砂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不均匀,返工率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喷砂装置,能替代人工喷砂操作,能不间断连续作业,提高了喷砂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动喷砂装置,包括多个支撑座、导轨、喷涂车和喷砂机构,支撑座用于承载塔筒,支撑座上设有驱使塔筒转动的滚轮;导轨沿着塔筒的轴线方向穿过塔筒设置;喷涂车可移动地连接于导轨;喷砂机构包括多根砂枪,各砂枪连接在喷涂车上,各砂枪的喷口对准塔筒的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喷砂装置还包括主支架和副支架,该主支架与该副支架相对设置,该导轨的一端连接于该主支架,该导轨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副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一主导向机构和第二主导向机构,该第一主导向机构和该第二主导向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该主支架上,该副支架上设有第一副导向机构和第二副导向机构,该第一副导向机构和该第二副导向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副支架上,该导轨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该第一轨道与该第二轨道相对设置地连接于该第一主导向机构与该第一副导向机构之间,该第三轨道与该第四轨道相对设置地连接于该第二主导向机构与该第二副导向机构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喷砂装置还包括第一钢绳收放机构和第二钢绳收放机构,该第一钢绳收放机构和第二钢绳收放机构固定在该主支架上,该第一钢绳收放机构输出的第一钢绳依次经过该第一主导向机构和该第一副导向机构,该第一钢绳形成该第一轨道和该第二轨道,该第二钢绳收放机构输出的第二钢绳依次经过该第二主导向机构和第二副导向机构,该第二钢绳形成该第三轨道和该第四轨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钢绳收放机构包括第一机架、第一卷筒和第一收放驱动器,该第一卷筒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一机架,该第一钢绳卷绕在该第一卷筒上,该第一机架连接在该主支架上,该第一收放驱动器的驱动轴与该第一卷筒连接;该第二钢绳收放机构包括第二机架、第二卷筒和第二收放驱动器,该第二卷筒可转动地连接于该第二机架,该第而钢绳卷绕在该第二卷筒上,该第二机架连接在该主支架上,该第二收放驱动器的驱动轴与该第二卷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一齿轮导轨和第二齿轮导轨,该第一主导向机构内设有配合该第一齿轮导轨的齿轮组件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一手摇轮;该第二主导向机构内设有配合该第二齿轮导轨的齿轮组件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二手摇轮;该副支架上设有第三齿轮导轨和第四齿轮导轨,该第一副导向机构内设有配合该第三齿轮导轨的齿轮组件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三手摇轮;该第二副导向机构内设有配合该第四齿轮导轨的齿轮组件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四手摇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喷砂装置还包括第一拉紧驱动器和第二拉紧驱动器,该第一拉紧驱动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主导向机构,该第一拉紧驱动器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钢绳连接,该第二拉紧驱动器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主导向机构,该第二拉紧驱动器的另一端与该第二钢绳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喷涂车包括第一上滑轮、第二上滑轮、第一下滑轮、第二下滑轮和滑轮驱动器,该第一上滑轮和该第二上滑轮连接于该喷涂车的顶部,该第一上滑轮设置在该第一轨道上,该第二上滑轮设置在该第三轨道上,该第一下滑轮和该第二下滑轮连接于该喷涂车的底部,该第一下滑轮设置在该第二轨道上,该第二下滑轮设置在该第四轨道上,该滑轮驱动器设置在该喷涂车内,该滑轮驱动器用于驱使该第一下滑轮和该第二下滑轮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自动喷砂装置还包括地板,该底板上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该主支架的底部设有与该第一滑轨配合的滚轮以及驱使该滚轮转动的滚轮驱动器,该副支架的底部设有与该第二滑轨配合的滚轮以及驱使该滚轮转动的滚轮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的支撑座用于承载塔筒,支撑座上设有驱使塔筒转动的滚轮;导轨沿着塔筒的轴线方向穿过塔筒设置;喷涂车可移动地连接于导轨;喷砂机构包括多根砂枪,各砂枪连接在喷涂车上,各砂枪的喷口对准塔筒的内表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可替代人工喷砂操作,能不间断连续作业,提高了喷砂效率。而且,一台自动喷砂装置只需一人看管控制,无需进入塔筒内部进行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喷涂车内能同时装备至少四把砂枪,喷砂力度和喷砂速度大幅提升,能获得更高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还有,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可控制喷砂范围和喷砂速度,避免同一位置重复喷砂,能获得均匀的表面喷砂质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自动喷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自动喷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对塔筒喷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喷砂装置及自动喷砂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自动喷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自动喷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对塔筒喷砂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喷砂装置100包括地板10、多个支撑座20、主支架30、副支架40、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第一拉紧驱动器70a和第二拉紧驱动器70b、喷涂车80和喷砂机构90。

地板10水平设置,地板10上设有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13,第一滑轨12与第二滑轨13平行且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12和第二滑轨1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优选地,地板10上分别设有两根第一滑轨12和两根第二滑轨13,但并不以此为限。

各支撑座20相互间隔地设置在地板10上,并位于第一滑轨12与第二滑轨13之间。支撑座20用于承载塔筒100a,塔筒100a可水平放置在多个支撑座20上。在实施例中,支撑座20上设有驱使塔筒100a转动的滚轮22和旋转驱动器(图未示),其中,滚轮22包括用于承载塔筒100a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相对设置地连接于支撑座20。塔筒100a的外壁可抵靠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旋转驱动器用于驱使主动轮转动,进而驱使塔筒100a绕着轴线方向转动。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5所示,主支架30上设有第一齿轮导轨32、第二齿轮导轨33、第一主导向机构34和第二主导向机构35。第一齿轮导轨32和第二齿轮导轨33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主支架30上。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与第一齿轮导轨32配合可活动地连接在主支架30上,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与第二齿轮导轨33配合可活动地连接在主支架30上。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架30可活动地设置在地板10上,具体地,主支架3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滑轨12配合的滚轮以及驱使该滚轮转动的滚轮驱动器(例如电机),也就是说,主支架30可沿着第一滑轨12的长度方向移动。为了方便工人控制喷涂车80进行喷砂作业,主支架30的一侧还设有爬梯,主支架30的顶部设有操作平台。

具体地,第一主导向机构34内设有配合第一齿轮导轨32的齿轮组件(图未示)、第一主导向轮342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一手摇轮343。第一手摇轮343与齿轮组件连接,齿轮组件与第一齿轮导轨32相互啮合,转动第一手摇轮343可驱使第一主导向机构34沿着第一齿轮导轨3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主导向机构35内设有配合第二齿轮导轨33的齿轮组件(图未示)、第二主导向轮352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二手摇轮353。第二手摇轮353与齿轮组件连接,齿轮组件与第二齿轮导轨33相互啮合,转动第二手摇轮353可驱使第二主导向机构35沿着第二齿轮导轨33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导向机构34和第二主导向机构35内可设置驱使齿轮组件活动的驱动器(例如电机),实现第一主导向机构34和第二主导向机构35可自动在主支架30上移动。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6所示,副支架40与主支架30相对设置,副支架40和主支架30可分别设置位于塔筒100a的两端。副支架40上设有第三齿轮导轨42、第四齿轮导轨43、第一副导向机构44和第二副导向机构45。第三齿轮导轨42和第四齿轮导轨43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副支架40上。第一副导向机构44与第三齿轮导轨42配合可活动地连接在副支架40上,第二副导向机构45与第四齿轮导轨43配合可活动地连接在副支架40上。在本实施例中,副支架40可活动地设置在地板10上,具体地,副支架40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滑轨13配合的滚轮以及驱使滚轮转动的滚轮驱动器(例如电机),也就是说,副支架40可沿着第二滑轨13的长度方向移动。为了方便工人控制喷涂车80进行喷砂作业,副支架40的一侧还设有爬梯,副支架40的顶部设有操作平台。

具体地,第一副导向机构44内设有配合第三齿轮导轨42的齿轮组件(图未示)、第一副导向轮441、第二副导向轮442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三手摇轮443。第一副导向轮441与第二副导向轮442上下对称设置,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副导向机构44;第三手摇轮443与齿轮组件连接,齿轮组件与第三齿轮导轨42相互啮合,转动第三手摇轮443可驱使第一副导向机构44沿着第三齿轮导轨4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副导向机构45内设有配合第四齿轮导轨43的齿轮组件(图未示)、第三副导向轮451、第四副导向轮452以及驱动齿轮组件的第四手摇轮453。第三副导向轮451与第四副导向轮452上下对称设置,并可自由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副导向机构45;第四手摇轮453与齿轮组件连接,齿轮组件与第四齿轮导轨43相互啮合,转动第四手摇轮453可驱使第二副导向机构45沿着第四齿轮导轨43的长度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副导向机构44和第二副导向机构45内可设置驱使齿轮组件活动的驱动器(例如电机),实现第一副导向机构44和第二副导向机构45可自动在副支架40上移动。

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固定在主支架30上,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可向外输出第一钢绳52,第一钢绳52依次经过第一主导向机构34和第一副导向机构44,第一钢绳52转向180°后将其端部固定在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上。具体地,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包括第一机架53、第一卷筒和第一收放驱动器55,第一卷筒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架53,第一钢绳52卷绕在第一卷筒上,第一机架53连接在主支架30上,第一收放驱动器55的驱动轴与第一卷筒连接。第一收放驱动器55可驱使第一卷筒正反转动,当第一收放驱动器55驱使第一卷筒正向旋转时,第一卷筒向外输出第一钢绳52,第一钢绳52经过第一主导向机构34的第一主导向轮342、第一副导向机构44的第一副导向轮441和第二副导向轮442后转向180°,并将第一钢绳52的端部固定在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上,此时第一钢绳52形成供喷涂车80活动的第一轨道521和第二轨道522,也就是说,第一轨道521与第二轨道522相对设置地连接于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与第一副导向机构4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放驱动器55采用液压驱动,例如第一收放驱动器55由液压泵、阀、管路、液压马达、油箱等组成,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采用电气系统进行驱动。

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固定在主支架30上,并位于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的一侧。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可向外输出第二钢绳62,第二钢绳62依次经过第二主导向机构35和第二副导向机构45,第二钢绳62转向180°后将其端部固定在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上。具体地,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包括第二机架63、第二卷筒和第二收放驱动器65,第二卷筒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机架63,第二钢绳62卷绕在第二卷筒上,第二机架63连接在主支架30上,第二收放驱动器65的驱动轴与第二卷筒连接。第二收放驱动器65可驱使第二卷筒正反转动,当第二收放驱动器65驱使第二卷筒正向旋转时,第二卷筒向外输出第二钢绳62,第二钢绳62经过第二主导向机构35的第二主导向轮352、第二副导向机构45的第三副导向轮451和第四副导向轮452后转向180°,并将第二钢绳62的端部固定在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上,此时第二钢绳62形成供喷涂车80活动的第三轨道621和第四轨道622,也就是说,第三轨道621与第四轨道622相对设置地连接于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与第二副导向机构45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放驱动器65采用液压驱动,例如第二收放驱动器65由液压泵、阀、管路、液压马达、油箱等组成,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采用电气系统进行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输出的第一钢绳52和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输出的第二钢绳62用于形成供喷涂车80活动导轨,但并不以此为限,导轨可使用柔性高强度材料替代钢绳或者使用刚性钢条等替代,只需将导轨沿着塔筒100a的轴线方向穿过塔筒100a,并使导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主支架30和副支架40或者固定在横梁、悬臂等结构上,利用主支架30和副支架40或者横梁、悬臂等结构替代主支架30和副支架40作为受力结构。导轨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可自由安排,例如设置四根导轨,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保证喷涂车80可平稳的在第一钢绳52上移动,需要保证第一钢绳52处于张紧的状态。当第一钢绳52的端部固定在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上时,第一收放驱动器55驱使第一卷筒反向旋转张紧第一钢绳52,此时第一收放驱动器55锁止第一卷筒。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张紧第一钢绳52,将第一拉紧驱动器70a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上,第一拉紧驱动器70a的另一端与第一钢绳52连接,通过第一拉紧驱动器70a收缩张紧第一钢绳52。第一拉紧驱动器70a采用液压驱动,例如第一拉紧驱动器70a由液压泵、阀、管路、液压马达、油箱等组成,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采用电气系统进行驱动。

为了保证喷涂车80可平稳的在第二钢绳62上移动,需要保证第二钢绳62处于张紧的状态。当第二钢绳62的端部固定在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上时,第二收放驱动器65驱使第二卷筒反向旋转张紧第二钢绳62,此时第二收放驱动器65锁止第二卷筒。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张紧第二钢绳62,将第二拉紧驱动器70b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上,第二拉紧驱动器70b的另一端与第一钢绳52连接,通过第二拉紧驱动器70b收缩张紧第一钢绳52。第二拉紧驱动器70b采用液压驱动,例如第二拉紧驱动器70b由液压泵、阀、管路、液压马达、油箱等组成,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可采用电气系统进行驱动。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喷涂车80包括车厢82、多块隔板(图未示)、盖板83、第一上滑轮84、第二上滑轮85、第一下滑轮86、第二下滑轮、滑轮驱动器(图未示)、限位结构(图未示)、电缆88和控制器(图未示)。各隔板设置在车厢82内;盖板83的一端铰接在车厢82上,盖板83的另一端扣合在车厢82上。第一上滑轮84和第二上滑轮85连接于喷涂车80的车厢82顶部,第一上滑轮84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轨道521上,第二上滑轮85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三轨道621上;第一下滑轮86和第二下滑轮连接于喷涂车80的车厢82底部,第一下滑轮86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轨道522上,第二下滑轮可活动地设置在第四轨道622上。滑轮驱动器设置在喷涂车80内,滑轮驱动器用于驱使第一下滑轮86和第二下滑轮滚动,从而驱使喷涂车80在轨道上移动。限位结构设置在车厢82内,限位结构分别与第一下滑轮86和第二下滑轮连接,限位结构用于定位第一下滑轮86和第二下滑轮,使喷涂车80固定在轨道上。电缆88的一端分别滑轮驱动器和限位结构连接,电缆88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控制器分别与滑轮驱动器和限位结构电信号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滑轮驱动器和限位结构启动或关闭,进而控制喷涂车80移动或停止。值得一提的是,喷涂车80也可使用外置的牵引机构进行移动,并非限定于内置的滑轮驱动器。

如图7所示,喷砂机构90包括多根砂枪92、多根砂管93和多个悬挂支架94。多根砂枪92相互间隔地设置在喷涂车80的车厢82内,并由隔板和盖板83进行固定,各砂枪92的喷口对准塔筒100a的内表面。各砂管93的一端分别与各砂枪92连接,各砂管93的另一端与砂源连接。各悬挂支架94相互间隔设置,且各悬挂支架94可活动地连接在第一轨道521和第三轨道621上;悬挂支架94用于钩挂喷涂车80的电缆88和喷砂机构90的砂管9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悬挂支架94可随着喷涂车80同步移动,悬挂支架94上设有与第一轨道521和第三轨道621配合的悬挂轮。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方法利用上述的自动喷砂装置100对塔筒100a进行自动喷砂,自动喷砂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将塔筒100a吊运至支撑座20上,同时驱使主支架30和副支架40移动至塔筒100a两端的中心位置。

步骤S2,调整第一主导向机构34和第二主导向机构35的高度,使其高于塔筒100a两端法兰内侧面的最低处,同时调整第一副导向机构44和第二副导向机构45的高度,使其高于塔筒100a两端法兰内侧面的最低处,并确保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与第一副导向机构44的高度相同,确保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与第二副导向机构45的高度相同。

步骤S3,启动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控制第一收放驱动器55正向旋转,使第一卷筒放出第一钢绳52,第一钢绳52绕在第一主导向机构34的第一主导向轮342上,之后水平进入塔筒100a并穿过塔筒100a内侧到达另一端,接着依次绕在第一副导向机构44的第一副导向轮441和第二副导向轮442上,之后转向180°重新进入塔筒100a并穿过塔筒100a内侧连接于第一拉紧驱动器70a,将第一拉紧驱动器70a的端部固定在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上。

步骤S4,启动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控制第二收放驱动器65正向旋转,使第二卷筒放出第二钢绳62,第二钢绳62绕在第二主导向机构35的第二主导向轮352上,之后水平进入塔筒100a并穿过塔筒100a内侧到达另一端,接着依次绕在第二副导向机构45的第三副导向轮451和第四副导向轮452上,之后转向180°重新进入塔筒100a并穿过塔筒100a内侧连接于第二拉紧驱动器70b,将第二拉紧驱动器70b的端部固定在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上。

步骤S5,通过调整第一主导向机构34与第一副导向机构44以及第二主导向机构35与第二副导向机构45的高度,进而调整第一钢绳52和第二钢绳62与塔筒100a内侧面的距离,确保第一钢绳52和第二钢绳62于塔筒100a两端内侧面最低处的垂直距离相同。

步骤S6,启动第一拉紧驱动器70a收缩张紧第一钢绳52,同时启动第二拉紧驱动器70b收缩张紧第二钢绳62。

步骤S7,将喷涂车80设置在第一钢绳52和第二钢绳62形成的导轨上,将砂枪92连接在喷涂车80上,使砂枪92的喷口对准塔筒100a的内表面,利用支撑座20的滚轮22驱使塔筒100a转动,砂枪92喷射砂粒,待塔筒100a转动一周或多周后,移动喷涂车80到下一喷射位置。

步骤S8,喷砂完成后取下喷涂车80,第一拉紧驱动器70a和第二拉紧驱动器70b泄压,放松钢丝绳,启动第一钢绳收放机构50和第二钢绳收放机构60,控制第一收放驱动器55和第二收放驱动器65反向旋转回收第一钢绳52和第二钢绳62。

步骤S9,启动主支架30的底部的滚轮驱动器,移动主支架30;启动副支架40的底部的滚轮驱动器,移动副支架40。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100的支撑座20用于承载塔筒100a,支撑座20上设有驱使塔筒100a转动的滚轮22;导轨沿着塔筒100a的轴线方向穿过塔筒100a设置;喷涂车80可移动地连接于导轨;喷砂机构90包括多根砂枪92,各砂枪92连接在喷涂车80上,各砂枪92的喷口对准塔筒100a的内表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100可替代人工喷砂操作,能不间断连续作业,提高了喷砂效率。而且,一台自动喷砂装置100只需一人看管控制,无需进入塔筒100a内部进行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喷涂车80内能同时装备至少四把砂枪92,喷砂力度和喷砂速度大幅提升,能获得更高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还有,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喷砂装置100可控制喷砂范围和喷砂速度,避免同一位置重复喷砂,能获得均匀的表面喷砂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