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5267发布日期:2018-11-14 04:0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料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物料初加工的过程中,板状材料的表面往往会有毛刺,因此需要在加工零件时需要将毛刺或者凹凸平面表面磨平,在过去的操作中,需要用人工或者只能进行简单的粗处理,这样往往使精度不高,并且存在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不稳定等缺点,这使得传统磨平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需要对板状物料进行磨平处理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是通过多电机设置使板状材料进行更好的磨平处理。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二是通过支撑座的设置使支撑框架的高度可调节,进而使磨平带高度可调节,更好的进行板状材料的磨平处理。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对传输带电机和磨平带电机的转速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更好的对板状材料进行磨平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包括:

底座;

支撑框架,其包括支撑板和四个支撑柱;

其中,四个支撑柱分别通过支撑座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支撑座高度可调节;

传输带,其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第一磨平带,其通过支架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第二磨平带,其通过支架与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磨平带和所述第二磨平带平行间隙布置,所述第一磨平带和所述第二磨平带高度相同,并且与所述传输带具有间隙;

传输带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传输带一侧转轴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述传输带传动;

第一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磨平带一侧转轴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磨平带传动;

第二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磨平带一侧转轴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述第二磨平带传动。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座包括:

卡槽,其焊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卡槽具有凹槽;

连接柱,其一端匹配卡合在所述凹槽中,同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具有销孔;

其中,所述支撑柱具有多个销孔,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连接柱通过插销可拆卸的套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固定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传输带送料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架包括:

两个固定支架,其平行焊接固定在所述底座两侧;以及

多个固定杆,其平行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之间;

其中,所述固定杆的高度高于所述传输带的高度。

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隔板,其上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平带和所述第二磨平带之间。

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隔板,其上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平带的一侧。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平行设置。

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的控制方法,使用所述的物料装置,包括:所述传输带电机的初始转速n0满足条件为:

式中,n0_max为传输带电机的最大转速,h为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h为隔板与传输带的距离,l为第一磨平带和第二磨平带之间的距离,l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d为板状物料的厚度,d0为板状物料的校正厚度,χ1为第一磨平带摩擦系数,χ2为第二磨平带摩擦系数,δ1为第一校正系数,p1为第一经验常数。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机的初始转速n1满足条件为:

式中,n1_max为第一电机的最大转速,h为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h为隔板与传输带的距离,l为第一磨平带和第二磨平带之间的距离,l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d为板状物料的厚度,d0为板状物料的校正厚度,χ1为第一磨平带摩擦系数,χ2为第二磨平带摩擦系数,δ2为第二校正系数,p2为第二经验常数;以及

所述第二电机的初始转速n2满足条件为:

式中,n2_max为第二电机的最大转速,h为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h为隔板与传输带的距离,l为第一磨平带和第二磨平带之间的距离,l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d为板状物料的厚度,d0为板状物料的校正厚度,χ1为第一磨平带摩擦系数,χ2为第二磨平带摩擦系数,δ3为第三校正系数,p3为第三经验常数。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经验常数p1为6.24;

所述第二经验常数p2为5.7;以及

所述第三经验常数p3为6.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中,通过对传输带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合理布局设置,使本装置能够对板状材料在传输带传输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磨平处理;

2、在本发明中,通过对支撑框架底部的支撑座采用插销设置,能够对支撑框架进行有效的高度调节,进而调节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因此使用本装置能够针对不同厚度的板状材料进行更好的磨平处理;

3、在本发明中,针对不同厚度的板状材料,不同高度的隔板和磨平带,两个隔板和两个磨平带之间的距离,对传输带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初始转速进行设置,因而更好的对板状材料进行磨平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底座110、支撑框架120、传输带130、第一磨平带140和第二磨平带150,支撑框架120包括支撑板122和四个支撑柱121,支撑板122和四个支撑柱121均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四个支撑柱121分别通过支撑座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座110上,并且支撑座高度可调节,传输带130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110上,第一磨平带140通过支架与支撑框架120固定连接,第二磨平带150通过支架与支撑框架12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磨平带140和第二磨平带150平行间隙布置,第一磨平带140和第二磨平带150高度相同,并且与传输带130具有间隙,传输带电机210的输出轴与传输带140一侧转轴固定连接,进而带动传输带130传动,第一电机220的输出轴与第一磨平带140一侧转轴固定连接,进而带动第一磨平带140传动,第二电机230的输出轴与第二磨平带150一侧转轴固定连接,进而带动第二磨平带150传动。

另一种实施例中,支撑座包括:卡槽310、连接柱320和插销330;卡槽310焊接在底座110上,并且卡槽310具有凹槽,连接柱320的一端匹配卡合在凹槽中,同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柱320的另一端具有销孔,同时,支撑柱121具有多个销孔,支撑柱121与连接柱320通过插销330可拆卸的套接。

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架160,其固定连接在底座110上,并且固定架160设置在传输带130送料的一侧。

另一种实施例中,固定架160包括两个固定支架161和多个固定杆162,两个固定支架161平行焊接固定在底座两侧,多个固定杆162平行设置在固定支架之间,固定杆162的高度高于传输带130的高度,当板状物料进行传送时,使板状物料处于固定杆的下方。

如图3所示,另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隔板170和第二隔板180;第一隔板170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板122的下部,并且设置在第一磨平带140和第二磨平带150之间,第二隔板180的上端固定在支撑板122的下部,并且设置在第一磨平带170的一侧。

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70和第二隔板180的上端均焊接固定在支撑板122的下部,并且第一隔板170和第二隔板180平行设置,当板状物料进行传送时,第一隔板170和第二隔板180能够对板状物料进行压紧处理,使板状物料进行传送更具有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电机电控磨平板状物料装置的控制方法,传输带电机210的初始转速满足条件为:

式中,n0_max为传输带电机的最大转速,单位为r/min,h为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单位为m,h为隔板与传输带的距离,单位为m,l为第一磨平带和第二磨平带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l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d为板状物料的厚度,单位为m,d0为板状物料的校正厚度,单位为m,χ1为第一磨平带摩擦系数,χ2为第二磨平带摩擦系数,δ1为第一校正系数,p1为第一经验常数;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第一经验常数p1为6.24。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电机220的初始转速满足条件为:

式中,n1_max为传输带电机的最大转速,单位为r/min,h为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单位为m,h为隔板与传输带的距离,单位为m,l为第一磨平带和第二磨平带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l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d为板状物料的厚度,单位为m,d0为板状物料的校正厚度,单位为m,χ1为第一磨平带摩擦系数,χ2为第二磨平带摩擦系数,δ2为第二校正系数,p2为第二经验常数;

第二电机230的初始转速满足条件为:

式中,n2_max为传输带电机的最大转速,单位为r/min,h为磨平带与传输带的距离,单位为m,h为隔板与传输带的距离,单位为m,l为第一磨平带和第二磨平带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l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d为板状物料的厚度,单位为m,d0为板状物料的校正厚度,单位为m,χ1为第一磨平带摩擦系数,χ2为第二磨平带摩擦系数,δ3为第三校正系数,p3为第三经验常数;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第二经验常数p2为5.7,第三经验常数p3为6.1。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