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淬火装置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9670发布日期:2018-12-25 20:03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淬火装置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光淬火装置、用于探针的激光淬火工艺。

背景技术

探针在热处理中,为了增加产品硬度,需要进行淬火工艺处理。当前探针生产中的淬火环节,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将锡箔纸包住产品(包住的目的是防止产品氧化),然后放入淬火炉中加热到1000多度(该加热需要一定时间),然后保持几分钟高温,之后除去锡箔纸,将产品倒入防锈油中进行冷却(该冷却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待产品冷却至常温后再取出,再放入真空回火炉中放几个小时(回火炉的温度在300度左右),然后再取出。这种传统淬火方式有如下多种缺点需要改进:

1、效率低,升温和降温都需要较长时间;

2、不节能,由于需要淬火炉升到较高温度,对电能的消耗巨大,升温降温的过程时间长、损耗能源较大;

3、不安全,由于淬火炉温度较高,操作格外小心;

4、不环保,升温完成后探针需要进入防锈油中,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热量输入不可控,产品会产生较大形变,影响良品率;

6、生产操作需要较多人工,自动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激光淬火装置,包括有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激光组件,所述激光组件包括有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激光器、扩束镜、振镜及f-theta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激光器为co2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扩束镜为扩束倍率1~6倍连续可调的扩束镜。

一种激光淬火工艺,包括有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激光组件,所述激光组件包括有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激光器、扩束镜、振镜及f-theta透镜;工件上淬火光斑直径0.35~0.8mm,扫描速度85~120mm/s,窗口中心波长10300~10900nm,激光束功率0.8~1.5kw。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光斑直径0.35~0.5mm,扫描速度90~105mm/s,窗口中心波长10550~10750n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a,工作台上放置工件;

步骤b,参数设定,包括有设定功率、调整离焦量、设定搭接量及设定扫描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

步骤c,工件淬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步骤a之前,对工件进行除油和/或除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还包括有步骤d,工件淬火处理后,检测工件的淬火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激光淬火装置及其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维动态振镜可以保障在有效范围内光斑不发生畸变;通过精准的软件控制,淬火深度可以精确控制,对激光的输出能量、扫描路径等都可以进行精准控制,由于热输入量可控,内部晶体组织更加细化,激光功率密度高、淬火作用时间短,从而使探针的热变形区和整体的变化小,产品的一致性和良品率幅提高,对于长形工件、薄壁工件而言,探针质量尤为突出;淬硬层0.3~0.5mm,淬火畸变小,适合于高精度零件处理;硬度比常规淬火提高15%~20%,经淬火后耐磨性可提高1~10倍;由于激光扫描过探针的时间非常短,探针升温和降温都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产品的硬度大幅优于传统淬火方式;探针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淬火,不需要花费传统方式较长时间进行预处理和升温;最大激光输出能量不会超过5kw,减少能耗;激光扫描过的探针不需要再浸入防锈油中,减少了二次污染;属于无接触加热、自冷淬火,洁净的热处理;没有明显的机械作用力和工具损耗,噪声小;工艺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整个工艺过程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精准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可纳入生产流水线,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探针作为工件。

如图1所示,激光淬火装置,包括有机架3、均设置在机架3上的工作台1及激光组件,激光组件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机架3包括有骨架、壳体,工作台1及激光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空腔中;机架3设置有沿竖向分布的至少两个隔层,激光组件及工作台1设置在不同的隔层,工作台1设置在下层、激光组件设置在上层。还包括有控制器,激光器21及振镜23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激光器21的通断、控制振镜23的动作。通过振镜控制使激光按照设定路径完成扫描,让探针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淬火。探针的升温及降温都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产品的硬度大幅优于传统淬火方式。采用振镜取代六轴机械臂,使控制精度更高。

激光组件包括有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激光器21、扩束镜22及振镜23。为了进一步提高探针的淬火工艺效果,激光淬火装置还包括有f-theta透镜24;激光器21、扩束镜22、振镜23及f-theta透镜24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扩束镜22的扩束倍率为1~6倍连续可调,扩束镜22的扩束倍率平滑变化、其可调倍率范围为1~6倍,扩束器用于扩大激光入射到f-theta透镜24时表面光斑直径;扩束镜22的扩束倍率的连续变化中,工件上的淬火光斑直径连续变化。

用于探针的激光淬火工艺,包括有工作台1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的激光组件,激光组件包括有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激光器21、扩束镜22、振镜23及f-theta透镜24;工件上淬火光斑直径0.35~0.8mm,扫描速度85~120mm/s,窗口中心波长10300~10900nm,激光束功率0.8~1.5kw。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经过扩束镜之后,得到均匀的平行光束;扩束镜22的扩束倍率可连续变化,淬火中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扩束镜、对工件淬火光斑大小进行调整,实现低成本、高灵活性的光斑调整。近似平行的入射激光束经过振镜扫描后再由f-theta透镜聚焦于工作面上;f-theta透镜聚焦为平面聚焦,激光束聚焦光斑大小在整个工作面内大小一致。

更好的,工件上淬火光斑直径0.35~0.5mm,扫描速度90~105mm/s,窗口中心波长10550~10750nm。搭接量0.5~3mm,离焦量10~25mm。

如图2所示,用于探针的激光淬火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a,工作台1上放置工件,若干工件铺放在工作台1上,工件装夹固定;步骤b,参数设定,包括有设定功率、调整离焦量、设定搭接量及设定扫描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c,工件淬火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探针的淬火工艺效果,激光器21为co2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中的一种。步骤a或b中,根据工作台面上的工件位置,提前规划好的激光扫描路径。近似平行的入射激光束经过振镜23扫描后再由f-theta透镜24聚焦于工作面上。f-theta透镜24聚焦为平面聚焦,激光束聚焦光斑大小在整个工作面内大小一致。振镜23调整激光束,f-theta透镜24上改变入射激光束与轴线之间的夹角,进而改变工作面上焦点的位置。

激光淬火,又称激光相变硬化,它是以一定功率密度的激光束辐照经预处理的工件,从而使工件表面以105~106℃/s加热温度迅速上升至相变点以上,在组织奥氏体化、奥氏体晶粒未来得及长大的情况下,一旦激光停止照射,通过基体的自身热传导作用迅速冷却冷却速度可达104~106℃/s,实现自激淬火,形成表面相变硬化层。

通过扩束镜22缩小工件上淬火光斑直径,原理:d0=2λf/d。当激光束入射到f-theta透镜24时,λ为入射激光波长,f为f-theta透镜24焦距,d为激光入射到f-theta透镜24表面光斑直径;扩束镜22可以有效扩大d的直径,进而缩小工件上淬火光斑的直径。扩束镜22的扩束倍率的连续变化中,工件上的淬火光斑的直径能够连续变化。扩束镜22的扩束倍率可连续变化,淬火中根据实际需求对工件淬火光斑大小进行调整,实现低成本、高灵活性的光斑调整。

步骤a之前,对工件进行除油和/或除绣。用于探针的激光淬火工艺还包括有步骤d,工件淬火处理后,检测工件的淬火效果。

振镜23包括有壳体、均设置在壳体中的x轴组件及y轴组件;x轴组件和y轴组件均包括有镜片以及用于带动镜片摆动的马达,该两个镜片的摆动用于修改激光束路径,工件按照设定好的台面位置铺满,铺放在工作台1上工件能够进行激光淬火。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