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912发布日期:2018-11-07 21:4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铸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机用于连续铸钢,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的铸坯。连铸机包括结晶器、中间包、钢包、引锭杆等。钢包内的钢水通过钢包水口流入到中间包,中间包内的钢水通过不同的中间包水口流入到不同的结晶器中。待需要更换中间包时,需要暂停机组的运转,通过拉锭杆将更换中间包之前浇铸的前铸坯拉出结晶器,之后再更换新的中间包,之后再进行浇铸,并将拉锭杆插入后浇铸的铸坯中。该过程耗时较长,严重影响了连铸机的作业效率。

因此,如何在更换中间包时避免影响浇铸作业,提高连铸机的作业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坯连接装置,以在更换中间包时避免影响浇铸作业,提高连铸机的作业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铸坯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闭合体,所述第一闭合体能够插接于前铸坯中;

与所述第一闭合体共轴线的第二闭合体,所述第二闭合体能够插接于后铸坯中;

若干连接柱,若干所述连接柱围绕所述第一闭合体和所述第二闭合体的周向布置,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闭合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闭合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闭合体为第一圆环,所述第二闭合体为第二圆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圆环和所述第二圆环之间的止位标识环,所述止位标识环用于限定所述铸坯连接装置插入所述前铸坯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止位标识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以及所述止位标识环均为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环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圆环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上设置有把手。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铸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闭合体、第二闭合体以及若干连接柱。待更换新的中间包后,将铸坯连接装置放入结晶器中,并将第一闭合体插入到前铸坯中,随着前铸坯的冷却,第一闭合体铸连于前铸坯中,之后继续浇铸,形成后铸坯,随着后铸坯的冷却,第二闭合体铸连于后铸坯中。连接柱用于连接第一闭合体和第二闭合体。引锭杆在拉动前铸坯时,前铸坯会通过铸坯连接装置带动后铸坯移动。如此便能确保连铸机连续铸造,避免影响连铸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铸坯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铸坯连接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为连接柱、2为第一圆环、3为止位标识环、4为第二圆环、5为第一加强筋、6为第二加强筋、7为把手、8为结晶器、9为坯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坯连接装置,以在更换中间包时避免影响浇铸作业,提高连铸机的作业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2。本实用新型中的铸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闭合体、第二闭合体以及若干连接柱1。第一闭合体能够插接于更换中间包之前的前铸坯中。第二闭合体能够插接于更换中间包之后的后铸坯中。连接柱1为若干个,若干个连接柱1围绕第一闭合体和第二闭合体的周向布置。且连接柱1的一端与第一闭合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闭合体连接。连接柱1可以限定为钢杆。

待更换新的中间包后,将铸坯连接装置放入结晶器8中,并将第一闭合体插入到前铸坯中,随着前铸坯的冷却,第一闭合体铸连于前铸坯中,之后继续浇铸,形成后铸坯,随着后铸坯的冷却,第二闭合体铸连于后铸坯中。连接柱1用于连接第一闭合体和第二闭合体。引锭杆在拉动前铸坯时,前铸坯会通过铸坯连接装置带动后铸坯移动。如此便能确保连铸机连续铸造,避免影响连铸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将第一闭合体限定为第一圆环2,将第二闭合体限定为第二圆环4。圆环形状的闭合体受力更加均匀。当然,第一闭合体和第二闭合体还可以为方形结构或者菱形结构。本文对第一闭合体和第二闭合体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前铸坯和后铸坯的连接均落入本文的保护范围。铸坯在冷却的过程中会按照从边缘到中心的方向凝固。位于结晶器8内的前铸坯的外表面为固态的坯壳9,前铸坯的内芯为液态的钢水。而且越往下,坯壳9会越厚,钢水的直径会越小。为了能够顺利地将第一圆环2插入到前铸坯中,需要将第一圆环2的直径设计为小于前铸坯的直径。由于在浇铸后铸坯前第二圆环4已经位于结晶器8内,因此第二圆环4的直径可以设计的比第一圆环2的直径大一些,以便更好地带动后铸坯移动。如此便形成了下小上大的喇叭状结构。

理想的状态是铸坯连接装置的下半部分插入前铸坯中,后半部分插入后铸坯中。因此,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增设了止位标识环3。该止位标识环3位于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4中间。下放铸坯连接装置时,当止位标识环3碰触到前铸坯后便停止下放。止位标识环3与连接柱1连接,止位标识环3的直径小于第一圆环2,大于第二圆环4。连接柱1自下而上依次焊接在第一圆环2、止位标识环3以及第二圆环4上。

为了加强第一圆环2和第二圆环4的结构强度,延长铸坯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可以在圆环内焊接第一加强筋5,在第二圆环4内设置第二加强筋6。另外,还可以在第二加强筋6上焊接把手7,操作人员握住把手7后能够更好地对铸坯连接装置施力。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