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4987发布日期:2019-06-29 00:5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砂带研磨加工行业内,工件的输送和定位主要采用真空吸附输送装置,这种装置通常由皮带输送机构、真空吸附腔体、高压风机和连接管路共同组成。皮带输送机构的皮带上密布有吸附孔,皮带下方设置真空吸附腔体,真空吸附腔体通过连接管路与高压风机相连。工作时通过高压风机产生超强的真空吸附力来吸附定位皮带上的研磨工件。

然而企业实际的研磨如去毛刺加工生产环节往往包含多道工序而不仅限于去毛刺一道工序,例如对于研磨后的工件进行折弯及折弯后处理工序等。因此在现行的研磨加工生产环节中工件并非自始至终在真空吸附皮带输送机构上传递,而是必须经历不同工序间上、下料周转的过程。

原先企业针对研磨工件的上、下料周转主要由人工从皮带上直接取放搬运工件,但人工运载量有限,效率低下。为此一些企业采用机械手上、下料,但机械手直接抓取工件易对刚研磨好的工件造成损伤,而且工件规格形状多种多样,也不利于机械手的对位抓取。

另一方面,当已有的真空吸附输送装置假如对于研磨工件的吸附力不强时容易造成研磨工件在托盘内微动,影响工件的研磨加工精度和质量。行业内目前除了增强高压风机功率之外没有其他好的解决办法,而高压风机功率提高一方面加大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高压风机损耗大,使用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这种托盘上具有吸附孔,当放置在真空吸附皮带输送机构的皮带上时同样能够利用真空吸力吸附定位工件,从而作为研磨工件良好的承载体,更利于研磨工件的上、下料周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配合真空吸附输送装置使用,包括盘底板和设于盘底板上的围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底板上贯通设有若干吸附孔,当该托盘置于真空吸附输送装置的皮带上时,盘底板上的吸附孔用于同皮带上的吸附孔配合产生真空吸力以吸附固定放置在盘底板上的研磨工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盘底板为双层结构,由底层的支撑板和贴附并固定于支撑板上的聚氨酯板构成,所述支撑板和聚氨酯板上密布有对应贯通的所述吸附孔,同时支撑板的底面上对应其每个吸附孔均设置有与该吸附孔底部连通的增强吸附凹槽,各吸附孔均位于相应的增强吸附凹槽内。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围框由置于聚氨酯板上的单一环状压条构成,或由若干压条拼接围合而成,压条上开有螺钉孔用于配合螺钉以穿设固定所述支撑板和聚氨酯板。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聚氨酯板与支撑板藉由胶水粘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各增强吸附凹槽的轮廓均为对称图形,而吸附孔位于该图形的中心位置。这样设计有利于盘底板上吸附力形成和分布的均匀性,并增强吸附力。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各增强吸附凹槽均为椭圆形或长圆孔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盘底板上的吸附孔分布形成位于中间的强效吸附区和对称分布于强效吸附区两侧的普通吸附区,强效吸附区的吸附孔的密度大于普通吸附区。强效吸附区的吸附孔分布密集,吸附力更强,利于吸附一些小型研磨工件,而普通吸附区的吸附孔分布则相对松散。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装载和输送研磨工件,具体使用时其放置在现有的真空吸附输送装置的皮带上,盘底板上的吸附孔与皮带上的吸附孔是相对应的,当高压风机启动后同样能够在托盘内形成真空吸力将研磨工件吸附定位在托盘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本实用新型托盘上由于设计有吸附孔,故当放置在真空吸附输送装置的皮带上并随皮带运行时同样能够利用真空吸力吸附定位研磨工件。这样当需要转移研磨工件时,研磨工件无需单独取出而是随托盘一同转移,故本实用新型作为研磨工件良好的承载体,更利于研磨工件的上、下料周转,能够提高周转效率,同时保护研磨工件不受损伤,且机械手抓取时是抓取托盘而非研磨工件,不受研磨工件规格影响,故也利于机械手的对位抓取,大大提高抓取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中其吸附力的增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盘底板的双层结构,其中上层为聚氨酯板,聚氨酯板与金属的研磨工件具有很强的摩擦粘附性,能够有效防止研磨工件位移;另一方面则是底层的支撑板底面对应吸附孔开设的增强吸附凹槽,实际使用时,这些增强吸附凹槽与皮带贴合构成一个个小型的真空腔,产生更直接的真空吸附效应,能够大大增强对应的吸附孔的吸附力,确保将研磨工件牢牢吸附固定住。

3.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身结构改进能够进一步增强对于研磨工件的吸附定位能力,而无需像常规技术那样增大高压风机功率,这样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并有利于降低高压风机损耗,延长高压风机使用寿命。

4. 本实用新型托盘便于研磨工件的归类叠放,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板;2、聚氨酯板;3、吸附孔;4、增强吸附凹槽;5、压条;6、螺钉孔;A、强效吸附区;B、普通吸附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图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

这种托盘具有矩形的盘底板和设于盘底板上的矩形围框,核心改进在于所述盘底板为双层结构,由底层的支撑板1和贴附并固定于支撑板1上的聚氨酯板2构成,所述支撑板1和聚氨酯板2上密布有对应贯通的吸附孔3,同时支撑板1的底面上对应其每个吸附孔3均设置有与该吸附孔3底部连通的增强吸附凹槽4,各吸附孔3均位于相应的增强吸附凹槽4内,具体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的围框由四根压条5拼接围合而成,每根压条5上均开有螺钉孔6用于配合螺钉以穿设固定所述支撑板1和聚氨酯板2,具体结合图1和图2所示。

同时为了增强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板2与支撑板1还藉由胶水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各增强吸附凹槽4的轮廓均为长圆孔形,而吸附孔3位于该长圆孔形的中心位置。

并且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盘底板上的吸附孔3沿矩形长度方向分布形成位于中间的强效吸附区A和对称分布于强效吸附区A两侧的普通吸附区B,强效吸附区A的吸附孔3的密度大于普通吸附区,也即单位面积内强效吸附区A的吸附孔3数量比普通吸附区多,分布更密集。相应的,支撑板1底面上对应强效吸附区A内的吸附孔3的增强吸附凹槽4也排布更密集,且相比对应普通吸附区B内吸附孔3的增强吸附凹槽4面积更小,但不影响增强吸附力的效能。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装载和输送研磨工件,具体使用时其放置在现有的真空吸附输送装置的皮带上,盘底板上的吸附孔3与皮带上的吸附孔是相对应的,当高压风机启动后同样能够在托盘内形成真空吸附力将研磨工件吸附定位在托盘内。这样当需要转移研磨工件时,研磨工件无需单独取出而是随托盘一同转移,故本实用新型作为研磨工件良好的承载体,更利于研磨工件的上、下料周转,能够提高周转效率,同时保护研磨工件不受损伤,且机械手抓取时是抓取托盘而非研磨工件,故也利于机械手的对位抓取。

同时本实用新型吸附力的增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盘底板的双层结构,其中上层为聚氨酯板2,聚氨酯板2与金属的研磨工件具有很强的摩擦粘附性,能够有效防止研磨工件位移;另一方面则是底层的支撑板1底面对应吸附孔3开设的增强吸附凹槽4,实际使用时,这些增强吸附凹槽4与皮带贴合构成一个个小型的真空腔,产生更直接的真空吸附效应,能够大大增强对应的吸附孔3的吸附力,确保将研磨工件牢牢吸附固定住。

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身结构改进能够进一步增强对于研磨工件的吸附定位能力,而无需像常规技术那样增大高压风机功率,这样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并有利于降低高压风机损耗,延长高压风机使用寿命。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