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支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7439发布日期:2019-11-05 23:5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机械手支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壳体成型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手支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工业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工序已经完全用机械手替代人工,尤其是一些需要不停重复的工序,机械手相比于人手更具优势,机械手频繁重复相同的动作后不会疲劳,误差也较小。如今在人力成本的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机械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机械手具有支架,支架不仅可支撑抓取机构,还能在支架内走线,一些机器人机械手的支架可以直接做成人类手臂的形状。图1所示为一种机械手支架,形状不规则,曲面较多,模具成型是批量生产这种机械手支架的最佳选择。由于图1中的机械手支架壁薄,浇注液在模具的型腔内冷却时收缩,容易在成型的机械手支架表面产生裂纹缺陷。注:图1中的机械手支架的两边向一侧弯卷,在该侧形成内凹面,内凹面的两侧各设有一排螺钉安装柱1a。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手支架成型模具,减少了机械手支架浇铸成型时表面裂纹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机械手支架成型模具,包括上壳芯和下壳芯,上壳芯和下壳芯围成相通的砂芯槽和主流道,砂芯槽内设有砂芯,上壳芯内设有与主流道相通的浇口,砂芯槽通过主流道和浇口与外界相通,砂芯槽内壁与砂芯下表面围成型腔,型腔的上表面内凹,上壳芯与砂芯上表面围成保温流道,保温流道与型腔相通,保温流道沿着型腔的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械手支架的内凹面内隔着砂芯设置保温流道,注入保温流道内的浇注液凝固时间,相比于型腔内的浇注液凝固时间延后,因此型腔内的浇注液成型后,保温流道内的浇注液可为型腔内的成型物保温,使成型物缓慢冷却,从而减少成型物上冷缩裂纹的产生。

优选的,型腔和砂芯从一端至另一端的高度逐渐降低,型腔较高的一端连通有浇冒口,浇冒口由上壳芯与下壳芯围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口从高处向型腔内注入浇注液,浇注液在重力作用下充满整个型腔,可保证型腔充满,减少了成型物的缺陷。

优选的,保温流道为两道,砂芯上表面设有凹槽,两道保温流道分别贴附于凹槽内壁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机械手支架两侧的弯曲部分容易产生表面缺陷,因此利用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可分别为这两处弯曲部分保温。

优选的,砂芯上设有与型腔两侧位置对应的两道凸条,两道凸条位置较高的一端分离,两道凸条位置较低的一端一体成型,凹槽位于两道凸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道凸条分别覆盖于机械手支架的两侧壁上,凹槽的设置使保温流道与型腔之间隔着的砂芯厚度变薄,提高了保温效果。

优选的,两道凸条位置较高的一端各设有一个浇冒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型腔内的浇注液冷却后收缩,浇冒口位置高于型腔,在重力和大气压的双重作用下,浇冒口内的浇注液自行向下补充型腔内的收缩量。

优选的,主流道上连通有三道支流道,三道支流道分别连接型腔侧边的两端及两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三道支流道同时从型腔长度方向的三处向型腔注入浇注液,既能提高浇注效率,又能保证型腔各处充满。

优选的,砂芯与上壳芯围成桥流道,桥流道的两端分别通至型腔上的螺钉安装柱成型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流道较窄,桥流道内的浇注液比型腔内的浇注液成型快,桥流道内先成型的拱状物的两端拉住型腔两侧的两个螺钉安装柱,避免螺钉安装柱在成型时冷缩而发生位置变化,导致安装位置产生偏差。

优选的,砂芯上设有若干通孔,上壳芯与下壳芯在通孔处围成溢流冒口,溢流冒口与型腔相通,且溢流冒口位于型腔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注液充满型腔后会溢出至溢流冒口内,当型腔内的浇注液冷却收缩时,溢流冒口内的浇注液在重力作用下会进入型腔作为补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机械手支架的内凹面内隔着砂芯设置保温流道,注入保温流道内的浇注液凝固时间,相比于型腔内的浇注液凝固时间延后,因此型腔内的浇注液成型后,保温流道内的浇注液可为型腔内的成型物保温,使成型物缓慢冷却,从而减少成型物上冷缩裂纹的产生;

2. 通过设置较窄的桥流道,桥流道内的浇注液比型腔内的浇注液成型快,桥流道内先成型的拱状物的两端拉住型腔两侧的两个螺钉安装柱,避免螺钉安装柱在成型时冷缩而导致安装位置产生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脱模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模与砂芯的爆炸图;

图3是脱模产品置于下壳芯内的正视图;

图4是图3隐藏下壳芯后的正视图;

图5是脱模产品和砂芯置于下壳芯内的俯视图。

图中,1、机械手支架;1a、螺钉安装柱;2、下壳芯;3、砂芯槽;4、砂芯;4a、凹槽;4b、通孔;4c、凸条;5、主流道;51、支流道;511、桥流道;512、保温流道;6、浇口;7、型腔;8、浇冒口;9、溢流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械手支架成型模具,包括上壳芯和下壳芯2,上壳芯在上,下壳芯2在下,两者扣合后围成相通的砂芯槽3和主流道5(见图1)。

结合图1与图2,上壳芯内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浇口6,浇口6与主流道5相通,通过浇口6注入浇注液,浇注液可经过主流道5流入砂芯槽3内。

如图1所示,型腔7的一侧边通过三条支流道51与主流道5相通,三条支流道51分别连接于型腔7两端及两端之间。

如图2所示,砂芯槽3内置有砂芯4,砂芯槽3内壁与砂芯4的下表面围成的空间即为型腔7,型腔7的内壁形状与机械手支架1的外型吻合。在型腔7内成型出的机械手支架1的内凹面朝上,即朝向上壳芯。与机械手支架1的形状对应地,型腔7的两边也向上弯卷,在型腔7的上表面形成内凹面,内凹面的两侧各设有一排用于成型螺钉安装柱1a的结构。

如图3、图4所示,型腔7和砂芯4均具有最高端和最低端,从最高端到最低端,位置高度逐渐降低。

如图5所示,砂芯4的上表面设有两条与型腔7两边位置对应的凸条4c,凸条4c覆盖机械手支架1的两侧边。两条凸条4c位置较高的一端不连接,位置较低的一端一体成型,两条凸条4c之间还设有凹槽4a。凹槽4a内壁与型腔7之间的砂芯4厚度均匀,上壳芯与凹槽4a内壁围成两条保温流道512,保温流道512与型腔7相通,两条保温流道512沿着型腔7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保温流道512位于型腔7上方,主流道5内注入的浇注液先将型腔7注满,型腔7内的浇注液溢流至保温流道512内,保温流道512内的浇注液隔着砂芯4为型腔7保温。

由于机械手支架1两侧的弯曲部分容易产生表面缺陷,两条保温流道512分别贴附于凹槽4a内壁两侧,可分别为这两处弯曲部分保温。由于注入保温流道512内的浇注液凝固时间比型腔7内的浇注液凝固时间延后,因此型腔7内的浇注液成型后,保温流道512内的浇注液可为型腔7内的成型物保温,使成型物缓慢冷却,从而减少成型物上冷缩裂纹的产生。

结合图3与图5,上壳芯与下壳芯2围成两个浇冒口8,两个浇冒口8紧靠两条凸条4c,浇冒口8位于凸条4c的上方,浇冒口8与型腔7相通。型腔7内的浇注液冷却后收缩,浇冒口8位置高于型腔7,在重力和大气压的双重作用下,浇冒口8内的浇注液自行向下补充型腔7内的收缩量。

结合图1与图2,砂芯4上设有若干通孔4b,上壳芯与下壳芯2在通孔4b处围成与型腔7相通的溢流冒口9,即溢流冒口9穿过通孔4b,且溢流冒口9位于型腔7上方。浇注液充满型腔7后会溢出至溢流冒口9内,当型腔7内的浇注液冷却收缩时,溢流冒口9内的浇注液在重力作用下会进入型腔7作为补充。

结合图1与图,由于机械手支架1两侧的两排螺钉安装柱1a在浇注液冷却成型时会冷缩,导致安装位置产生偏差,砂芯4与上壳芯围成的桥流道511解决了该问题。桥流道511的两端分别通至型腔7上的螺钉安装柱1a成型处的顶端,由于桥流道511较窄,桥流道511内的浇注液会比型腔7内的浇注液冷却成型快,桥流道511内先成型的拱状物的两端拉住型腔7两侧的两个螺钉安装柱1a,避免螺钉安装柱1a在成型时冷缩而发生位置变化。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