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7045发布日期:2019-09-06 23:09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气隙磁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气隙磁芯作为传感器的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电量传感器的集磁回路。气隙磁芯由于开气隙时的切割工艺,在气隙处必然会有毛刺发生。目前,由于磁芯气隙处存在毛刺,因此容易引起应用端频发故障,常见故障包括芯片引脚短路、电路板污染等。传统做法是使用锉刀人工去除毛刺。这一做法并不能完全去除所有毛刺,而且效率低下,无法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所以,需要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气隙磁芯上的毛刺去除效果好、效率高的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包括气源、陶粒释放罐、毛刺去除腔、陶粒回收罐和陶粒回收再生装置,所述气源通过第一导管连接着陶粒释放罐的释放罐进气口,所述毛刺去除腔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两端分别设置有去除腔进气口和去除腔出气口,所述陶粒释放罐的释放罐排气口通过第二导管连接着去除腔进气口,所述去除腔出气口通过第三导管连接着陶粒回收罐的回收罐进气口,所述下腔体上位于毛刺去除腔中气隙磁芯的气隙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所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的两侧内壁上分别纵向交错设置有若干向下倾斜的永磁板,所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位于陶粒回收罐的陶粒释放口下方用于接收陶粒回收罐内的陶粒。

进一步的,所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包括两个固定板和两个活动板,所述永磁板分别分布在两个活动板上,两个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两个活动板相匹配的两个卡槽,将两个活动板设置成可拆卸模式,这样可通过将两个活动板从陶粒回收再生装置上卸下,便于对活动板上的永磁板进行清理和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密封橡胶圈能够保证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的高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气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去除腔进气口和去除腔出气口相对应。

一种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打开上腔体,将待去毛刺的气隙磁芯放置于下腔体上,然后再将上腔体拼接在下腔体上,使得气隙磁芯位于毛刺去除腔内;

s2:将气源通过第一导管从释放罐进气口打入陶粒释放罐,陶粒释放罐内的陶粒在气源的作用下从释放罐排气口进入到第二导管,然后通过去除腔进气口进入到毛刺去除腔;

s3:陶粒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摩擦作用于气隙磁芯的气隙处以及内壁,去除气隙磁芯上的毛刺,这此过程中由于毛刺去除腔内的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的设置,使得陶粒可以获得漩涡式动能,使得陶粒能够完全、快速的去除气隙磁芯上的毛刺;

s4:毛刺去除腔内的陶粒从去除腔出气口通过第三导管和回收罐进气口进入到陶粒回收罐,气体通过回收罐排气口排出;

s5:当陶粒回收罐内的陶粒需要进行排放清理时,打开陶粒回收罐的陶粒释放口,陶粒进入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沿着一个个永磁板滑落,最后掉落至陶粒回收再生装置内,这一过程中,永磁板去除掉陶粒中混有的金属毛刺;

s6:当陶粒释放罐内的陶粒需要补充时,将陶粒回收再生装置内的陶粒转移至陶粒释放罐内即可。

本发明中由于气隙磁芯是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其产生的毛刺亦属于强磁性物质,对外磁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相反,陶粒是由刚玉等高硬度非金属材料烧结而成,属于非铁磁性物质,不受外磁场影响,所以通过永磁板的设置,能够吸附夹杂在陶粒上的残留毛刺,保证了陶粒的回收再利用效果。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如下优点:

1、利用流水线工艺装置代替原先的锉刀人工去除毛刺的方式,不但节约了劳动力,减低了人力成本,而且毛刺去除效率能够提高3倍以上,工艺效率大幅提升。

2、毛刺去除腔中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的设置,这种特殊结构设计,能够使得陶粒可以获得漩涡式动能,不但增强了陶粒和气隙磁芯之间的摩擦作用,而且陶粒能够更加全面、完整的接触气隙磁芯,使得陶粒能够完全、快速的去除气隙磁芯上的毛刺,大幅提升了对于毛刺的去除效果,保证了气隙磁芯的后续使用效果。

3、利用陶粒来去除气隙磁芯上的毛刺的方式,不会对气隙磁芯造成任何损伤,解决了传统的锉刀人工去除毛刺的方式容易对气隙磁芯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毛刺去除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陶粒回收再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背面连接示意图;

图5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正面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气隙磁芯的毛刺去除机构,包括气源、陶粒释放罐2、毛刺去除腔、陶粒回收罐6和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陶粒释放罐2的释放罐盖21上设置有释放罐进气口22和安全阀23,气源通过第一导管11连接着释放罐进气口22,毛刺去除腔包括上腔体3和下腔体4,上腔体3和下腔体4之间设置有密封橡胶圈31,下腔体4两端分别设置有去除腔进气口42和去除腔出气口43,陶粒释放罐2的释放罐排气口24通过第二导管25连接着去除腔进气口42,陶粒回收罐6的回收罐盖61上设置有回收罐进气口62和回收罐排气口63,去除腔出气口43通过第三导管5连接着陶粒回收罐6的回收罐进气口62,下腔体4上位于毛刺去除腔中气隙磁芯10的气隙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41,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41的两端分别与去除腔进气口42和去除腔出气口43相对应,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包括两个固定板71和两个活动板72,两个固定板71上设置有与两个活动板72相匹配的两个卡槽73,使得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构成一个方形桶状结构,两个活动板72的相对面上分别纵向交错设置有两个向下倾斜的永磁板8。

本实施例中气源是通过空压机1提供形成高压气源;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41的宽度大于气隙磁芯10的气隙宽度2~3mm;去除腔进气口42的宽度和组合凹槽41的宽度相对应匹配;使用的陶粒100的直径尺度为气隙磁芯10的气隙宽度的三分之一;气隙磁芯10的气隙宽度为2~5mm;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的底部也为开口结构,并且将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放置于一个收集槽9内,这样每次只需拿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便可将其内部处理干净的陶粒留置在收集槽9内,解决了陶粒难以从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顶部进口倒出的问题。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腔体3和下腔体4一端通过合页32连接,另外一端通过快速锁扣33连接,实现毛刺去除腔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机构对气隙磁芯10进行毛刺去除工艺处理,结合图1和图2,其具体的过程如下:

s1:首先打开快速锁扣33翻开上腔体3,使得毛刺去除腔出于打开状态,将待去毛刺的若干气隙磁芯10排列放置于下腔体4上,此时,气隙磁芯10的气隙两端分别对应着下腔体4的去除腔进气口42和去除腔出气口43,然后再合上上腔体3,锁上快速锁扣33,使得气隙磁芯10固定在毛刺去除腔内,密封橡胶圈31的作用也使得毛刺去除腔具备很好的密封性;

s2:启动空压机1,空压机1将高压气源通过第一导管11从释放罐进气口22打入陶粒释放罐2,陶粒释放罐2内的陶粒100在气源的作用下从释放罐排气口24进入到第二导管25,然后通过去除腔进气口42进入到毛刺去除腔;

s3:陶粒100在高压气体的作用下,摩擦作用于气隙磁芯10的气隙处以及内壁,去除气隙磁芯10上的毛刺,这此过程中由于毛刺去除腔内的波浪形曲线结构的组合凹槽41的设置,使得陶粒100可以获得漩涡式动能,漩涡式的运行轨迹,使得陶粒100能够和气隙磁芯10的气隙处以及内壁快速充分接触,使得陶粒100能够完全、快速的去除气隙磁芯10上的毛刺;

s4:毛刺去除腔内的陶粒100从去除腔出气口43通过第三导管5和回收罐进气口62进入到陶粒回收罐6,气体通过回收罐排气口63排出,陶粒100则停留在陶粒回收罐6内,为了防止陶粒100通过回收罐排气口63逃出陶粒回收罐6,本实施例在回收罐排气口63处设置遮挡;

s5:最后,暂停空压机1,打开上腔体3,取出处理好的气隙磁芯10,拿取新的待处理气隙磁芯10,重新进行工艺处理。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陶粒释放罐2内的陶粒需要补充时,打开陶粒回收罐6的陶粒释放口64,陶粒回收罐6内的陶粒100进入到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这些陶粒100分别沿着四个永磁板8滑落,最后掉落至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内,陶粒100在滑落的过程中,永磁板8会去除掉陶粒中混有的残留金属毛刺,这样滑落至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内的陶粒100是干净的陶粒,由于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的底部也为开口结构,且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位于收集槽9内,工作人员只需上提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位于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内的干净陶粒便会全部集中在收集槽9内,此时,工作人员打开陶粒释放罐2的释放罐盖21,将收集槽9内的干净陶粒补充进陶粒释放罐2即可。本实施例中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能够对陶粒上混有的金属毛刺达到98%去除率,使得陶粒完全符合了再生使用要求。

当陶粒回收再生装置7的永磁板8上吸附了较多的残留金属毛刺时,工作人员只需同时拔出两个活动板72,分别对两个活动板72上的永磁板8进行清理后再摆好位置同时插入到两个卡槽73即可重新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