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组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0904发布日期:2020-02-08 05:5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组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组树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为汽车发动机常用配件,需大批量生产。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包括第一端锥、第二端锥、壳体、定位柱,壳体为设有90°折弯通道的直角型构件;第一端锥、第二端锥均为圆锥状构件,第一端锥、第二端锥的小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通道出口的两端,定位柱固定连接在第一端锥外壁上。现有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为薄壁异型零件,采用精密铸造工艺铸造时,一般设有4~5个浇口,这样铸造出的产品容易有缩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显著减少铸造缩松的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组树结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组树结构,包括竖置的主浇道蜡模、固定连接在主浇道蜡模上端的浇口杯蜡模、固定连接在主浇道蜡模下端的底总浇道蜡模、两个上浇道蜡模、两个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所述主浇道蜡模中心轴线一侧的结构为另一侧结构绕主浇道蜡模中心轴线180°旋转结构;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包括第一端锥蜡模、第二端锥蜡模、壳体蜡模、定位柱蜡模;所述壳体蜡模为设有90°折弯通道的直角型构件;所述第一端锥蜡模、第二端锥蜡模均为圆锥状构件,所述第一端锥蜡模、第二端锥蜡模的小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蜡模通道出口的两端;所述定位柱蜡模固定连接在第一端锥蜡模外壁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第一端锥蜡模均朝上,两个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第二端锥相对,分布于主浇道蜡模两侧;其改进之处在于:两个所述上浇道蜡模前后方向平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浇道蜡模上端的前后两侧;所述底总浇道蜡模前后方向平置,上端面中部与主浇道蜡模下端固定连接,高度方向上低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所述底总浇道蜡模的两侧均设有左右方向平置、前后间隔相对的第一底支浇道蜡模、第二底支浇道蜡模;所述第一底支浇道蜡模、第二底支浇道蜡模靠近底总浇道蜡模的一端间隔固定连接在底总浇道蜡模的一侧;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壳体蜡模远离主浇道蜡模的外侧设有竖置、前后间隔相对的第一侧浇道蜡模、第二侧浇道蜡模;所述第一侧浇道蜡模、第二侧浇道蜡模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底支浇道蜡模、第二底支浇道蜡模远离底总浇道蜡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定位柱蜡模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三侧浇道蜡模;所述第三侧浇道蜡模一端固定连接在同一侧的上浇道蜡模远离主浇道蜡模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三侧浇道浇口蜡模与定位柱蜡模连接;在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第三侧浇道蜡模的另一侧设有第四侧浇道蜡模,所述第四侧浇道蜡模竖置,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支浇道蜡模的侧边连接;所述主浇道蜡模、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第二端锥之间设置两个上下间隔相对的主浇道浇口蜡模;所述第一侧浇道蜡模的上端设置第一侧浇道浇口蜡模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壳体蜡模外壁连接;所述第二侧浇道蜡模的上端设置第二侧浇道浇口蜡模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壳体蜡模外壁连接;所述第四侧浇道蜡模的上端设置第四侧浇道浇口蜡模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壳体蜡模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底支浇道蜡模在第四侧浇道蜡模所在的一侧设有前后方向平置的第三底支浇道蜡模,所述第三底支浇道蜡模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底支浇道蜡模侧边;所述第三底支浇道蜡模上端面设有第三底支浇道浇口蜡模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壳体蜡模、第二端锥接合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底支浇道蜡模、第二底支浇道蜡模上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底支浇道浇口蜡模、第二底支浇道浇口蜡模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壳体蜡模外壁连接。

上述结构中,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第一端锥蜡模端面周向间隔设置3个球形暗冒口。

上述结构中,每个所述第一端锥蜡模端面的相邻球形暗冒口之间设有加强腊条;所述加强腊条固定连接在球形暗冒口的上侧;每个所述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第一端锥蜡模的上方设有一个排气腊条,所述排气腊条连接浇口杯蜡模、加强腊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设有9个浇口,显著减少铸造缩松。

2、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的第一端锥蜡模端面周向间隔设置3个球形暗冒口,采用球形暗冒口补缩,显著提高钢水利用率。

3、每个第一端锥蜡模端面的相邻球形暗冒口之间设有加强腊条,显著减少浇注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图1后视图。

图4为图1仰视图。

图5为图1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附图所示的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组树结构,包括竖置的主浇道蜡模10、固定连接在主浇道蜡模10上端的浇口杯蜡模20、固定连接在主浇道蜡模10下端的底总浇道蜡模30、两个上浇道蜡模40、两个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主浇道蜡模10中心轴线一侧的结构为另一侧结构绕主浇道蜡模10中心轴线180°旋转结构;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包括第一端锥蜡模61、第二端锥蜡模62、壳体蜡模63、定位柱蜡模64;壳体蜡模63为设有90°折弯通道的直角型构件;第一端锥蜡模61、第二端锥蜡模62均为圆锥状构件,第一端锥蜡模61、第二端锥蜡模62的小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蜡模63通道出口的两端;定位柱蜡模64固定连接在第一端锥蜡模61外壁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第一端锥蜡模61均朝上,两个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第二端锥62相对,分布于主浇道蜡模10两侧。

两个上浇道蜡模40前后方向平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浇道蜡模10上端的前后两侧;底总浇道蜡模30前后方向平置,上端面中部与主浇道蜡模10下端固定连接,高度方向上低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底总浇道蜡模30的两侧均设有左右方向平置、前后间隔相对的第一底支浇道蜡模31、第二底支浇道蜡模32;第一底支浇道蜡模31、第二底支浇道蜡模32靠近底总浇道蜡模30的一端间隔固定连接在底总浇道蜡模30的一侧;在左右方向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壳体蜡模63远离主浇道蜡模10的外侧设有竖置、前后间隔相对的第一侧浇道蜡模33、第二侧浇道蜡模34;第一侧浇道蜡模33、第二侧浇道蜡模34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底支浇道蜡模31、第二底支浇道蜡模32远离底总浇道蜡模3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后方向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定位柱蜡模64所在的一侧设有第三侧浇道蜡模35;第三侧浇道蜡模35一端固定连接在同一侧的上浇道蜡模40远离主浇道蜡模10的一端,另一端通过第三侧浇道浇口蜡模39与定位柱蜡模64连接;在前后方向上,在第三侧浇道蜡模35的另一侧设有第四侧浇道蜡模36,第四侧浇道蜡模36竖置,下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底支浇道蜡模32的侧边连接;主浇道蜡模10、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第二端锥62之间设置两个上下间隔相对的主浇道浇口蜡模11;第一侧浇道蜡模33的上端设置第一侧浇道浇口蜡模37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壳体蜡模63外壁连接;第二侧浇道蜡模34的上端设置第二侧浇道浇口蜡模38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壳体蜡模63外壁连接;第四侧浇道蜡模36的上端设置第四侧浇道浇口蜡模41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壳体蜡模63外壁连接;第一底支浇道蜡模31在第四侧浇道蜡模36所在的一侧设有前后方向平置的第三底支浇道蜡模42,第三底支浇道蜡模42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底支浇道蜡模31侧边;第三底支浇道蜡模42上端面设有第三底支浇道浇口蜡模43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壳体蜡模63、第二端锥62接合处外壁连接;第一底支浇道蜡模31、第二底支浇道蜡模32上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底支浇道浇口蜡模44、第二底支浇道浇口蜡模45与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壳体蜡模63外壁连接。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的第一端锥蜡模61端面周向间隔设置3个球形暗冒口46,每个第一端锥蜡模61端面的相邻球形暗冒口46之间设有加强腊条47;加强腊条47固定连接在球形暗冒口46的上侧;每个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模60第一端锥蜡模61的上方设有一个排气腊条48,排气腊条48连接浇口杯蜡模20、加强腊条47。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