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治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研磨是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通过研具与工件在一定压力下的相对运动而对工件的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因此,研磨可用于加工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加工的表面形状有平面、内圆柱面、外圆柱面、圆锥面、凸球面、凹球面、螺纹、齿面及其他型面。所以,研磨是机加工中常见的工序。
其中,在手机卡托的研磨过程中,离不开对手机卡托装夹的治具使用。但是,由于现有治具的供手机卡托插装的卡托插槽排被设计成横向和纵向布置,使得现有的卡托插槽排没有充分地将治具的尺寸利用起来,从而使得现有的治具的卡托插槽排的排版数量小,相应地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急需要一种增加排版数量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排版数量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包括圆盘本体及插拔棒。所述圆盘本体开设有中心孔、卡托插槽排及以所述中心孔为中心排成一周的矩形腔,所述矩形腔向下贯穿所述圆盘本体的底面,所述矩形腔朝所述圆盘本体同一旋转方向相对所述圆盘本体的径向倾斜,所述矩形腔的第一端与所述中心孔相邻设,所述矩形腔的第二端与所述圆盘本体的侧面相邻设,相邻两所述矩形腔之间在侧向相连通,所述卡托插槽排向上贯穿所述圆盘本体的顶面并与所述矩形腔相连通,每个所述矩形腔的正上方对应有一个沿所述矩形腔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所述卡托插槽排;所述插拔棒的数量与所述矩形腔相等,所述插拔棒位于所述矩形腔内,所述插拔棒的第一端插于所述圆盘本体位于所述矩形腔与所述中心孔之间的位置处,所述插拔棒的第二端从所述圆盘本体位于所述矩形腔与所述圆盘本体的侧面之间的位置穿出。
较佳地,所有所述矩形腔使所述圆盘本体位于所述矩形腔与所述中心孔之间的位置形成一齿轮结构。
较佳地,所述圆盘本体位于所述圆盘本体的侧面与所述矩形腔之间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齿轮结构开设有对齐所述第一插孔的第二插孔,所述插拔棒的第一端插于所述第二插孔内,所述插拔棒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插孔再伸出所述圆盘本体的侧面。
较佳地,所有所述矩形腔的最内侧在垂直于所述圆盘本体之中心线的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圆上,所有所述矩形腔的最外侧在垂直于所述圆盘本体之中心线的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圆上,所述第一圆及第二圆的圆心各位于所述圆盘本体的中心线上。
较佳地,所述卡托插槽排中的卡托插槽沿所述矩形腔的宽度方向延伸。
较佳地,所述卡托插槽为矩形通槽。
较佳地,所述插拔棒为圆形的胶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矩形腔以中心孔为中心排成一周,矩形腔向下贯穿圆盘本体的底面,矩形腔朝圆盘本体同一旋转方向相对圆盘本体的径向倾斜,矩形腔的第一端与中心孔相邻设,矩形腔的第二端与圆盘本体的侧面相邻设,相邻两矩形腔之间在侧向相连通,卡托插槽排向上贯穿圆盘本体的顶面并与矩形腔相连通,每个矩形腔的正上方对应有一个沿矩形腔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卡托插槽排;这样设计是通过对每排的卡托插槽排旋转角度调整,去增加卡托插槽排的排版数量,相应地增加了圆盘本体承载手机卡托的数量,相应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借助插拔棒,一方面确保卡托插槽排处的手机卡托装夹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手机卡托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中仅显示一个插拔棒及部分手机卡托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在垂直于圆盘本体之中心线的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卡托用研磨治具100包括圆盘本体10及插拔棒20。圆盘本体10开设有中心孔11、卡托插槽排12及以中心孔11为中心排成一周的矩形腔13,矩形腔13向下贯穿圆盘本体10的底面10a,矩形腔13朝圆盘本体10同一旋转方向(例如图2至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相对圆盘本体10的径向倾斜,矩形腔13的第一端与中心孔11相邻设,矩形腔13的第二端与圆盘本体10的侧面10c相邻设,相邻两矩形腔13之间在侧向相连通。卡托插槽排12向上贯穿圆盘本体10的顶面10b并与矩形腔13相连通,每个矩形腔13的正上方对应有一个沿矩形腔13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卡托插槽排12。插拔棒20的数量与矩形腔13相等,插拔棒20位于矩形腔13内,插拔棒20的第一端插于圆盘本体10位于矩形腔13与中心孔11之间的位置14处,插拔棒20的第二端从圆盘本体10位于矩形腔13与圆盘本体10的侧面10c之间的位置穿出,以便于操作人员将插拔棒20拔出,从而便于将卡托插槽排12处的手机卡托200拆走。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所有矩形腔13使圆盘本体10位于矩形腔13与中心孔11之间的位14置形成一齿轮结构,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圆盘本体10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从而确保圆盘本体10旋转的平稳性。更具体,如下:
如图3所示,圆盘本体10位于圆盘本体10的侧面10c与矩形腔13之间的位置15开设有第一插孔16,齿轮结构开设有对齐第一插孔16的第二插孔17,插拔棒20的第一端插于第二插孔17内,插拔棒20的第二端插入第一插孔16再伸出圆盘本体10的侧面10c,以便于插拔棒20与圆盘本体10之间的快速装拆。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有矩形腔13的最内侧在垂直于圆盘本体10之中心线的第一平面p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圆30上,所有矩形腔13的最外侧在垂直于圆盘本体10之中心线的第一平面p上的投影位于第二圆40上,第一圆30及第二圆40的圆心各位于圆盘本体10的中心线上,这样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卡托插槽排12的排版量,另一方面确保卡托插槽排12于圆盘本体10上的重量分布均匀性,以进一步地降低圆盘本体10于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较优的是,卡托插槽排12中的卡托插槽沿矩形腔13的宽度方向延伸,以使得卡托插槽处的手机卡托200与矩形腔13相垂直,从而增加卡托插槽的排版量。举例而言,卡托插槽为矩形通槽,以便于卡托插槽的加工;插拔棒20为圆形的胶棒,以增加插拔棒20在插入于圆盘本体10时的稳固性,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矩形腔13以中心孔11为中心排成一周,矩形腔13向下贯穿圆盘本体10的底面10a,矩形腔13朝圆盘本体10同一旋转方向相对圆盘本体10的径向倾斜,矩形腔13的第一端与中心孔11相邻设,矩形腔13的第二端与圆盘本体10的侧面10c相邻设,相邻两矩形腔13之间在侧向相连通,卡托插槽排12向上贯穿圆盘本体10的顶面10b并与矩形腔13相连通,每个矩形腔13的正上方对应有一个沿矩形腔13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卡托插槽排12;这样设计是通过对每排的卡托插槽排12旋转角度调整,去增加卡托插槽排12的排版数量,相应地增加了圆盘本体10承载手机卡托200的数量,相应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借助插拔棒20,一方面确保卡托插槽排12处的手机卡托200装夹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手机卡托200的拆装。
值得注意者,附图中仅展示一个插拔棒20,余下的都给隐藏起来;另,插拔棒20是将装夹于卡托插槽排12内的所有手机卡托200串联起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