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表面钒、铬合金化的新方法

文档序号:325508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金属表面钒、铬合金化的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
金属表面合金化可使金属零件的表面性能显著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耐磨、耐蚀且表面精度要求甚高的工具、模具和机械零件,应用表面合金化后,能使材料的寿命提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且由于表面合金化使用的合金元素很少,因此,表面合金化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方法之一。常见的金属表面合金化方法有三种气体法、固体法、熔体法,三种方法相比较,气体法要求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因此,设备复杂,投资费用高,实际中采用受到限制。固体法合金化速度慢,加热不均匀,保护条件要求严格。熔体法中的金属液法只能用于少数低熔点金属如Pb、Al等,熔盐法(TP法)是日本70年代末发明的一种金属表面合金化的新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一个较普遍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此方法有许多优点,设备简单,投资费用低,反应速度快,加热均匀,又能与一般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进行,不必另外增加工艺和设备,但是经TD法处理后的金属表面粘附着残盐,难以清除,影响了合金化的效果,还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清除残盐。另外,TD法所用还原剂Al粉生成的产物造成熔盐的熔点升高,随着生成物的增多,还会使熔盐流动性变差,甚至不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熔渣作为融体介质,实现金属表面合金化的新方法,既具有熔盐法的优点,又可以解决熔盐法中金属表面残盐粘附问题。并使加入还原剂生成的产物熔于熔渣而对熔渣的熔点、流动性等性质影响不大。熔渣资源广泛,适用多种金属材料。
本发明首先把渣加热到熔化温度850~1150℃,然后加入还原剂Si粉或Fe-Si合金,用量为1.2~2.5硅当量,同时进行搅拌,搅拌后将欲处理的金属零件浸入熔渣中,继续加热,根据处理时间与合金层厚度关系δ=Kt]]>,δ-合金层厚度(μm),t-处理时间(小时),当零件达到一定的合金层厚度时,取出零件水冷,表面粘渣很容易脱落。经处理后合金层厚度为3~15μm。金属零件可是各种碳钢、铸铁及纯铁。
熔渣成份(重量%)为B2O340-70%、SiO210-50%、CaO 0-20%、TiO20-5%、MgO 0-5%、Na2O 3-10%、V2O55-20%或Cr2O35-20%。熔渣中进行金属表面合金化,可用V2O5、Cr2O3等氧化物代替金属粉末作为合金元素的添加剂,甚至可用炼钢提钒渣为添加剂。
实施例熔渣成份(重量百分比)为B2O350%、SiO212%、Na2O 5%、V2O510%、还原剂1.2硅当量,熔渣温度1000℃,处理时间1小时,处理金属为45号钢,处理后金属表面生成VC合金层,表面硬度为2200Hv,此基体硬度提高3.4倍,耐磨性提高14.6倍。
本发明有效地实现了金属表面合金化,从而提高了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工艺简单,可与一般的热处理工艺同时进行,不需增加工艺和设备。操作方便,适于工具、模具等耐磨耐蚀要求较高的零件。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表面铬、钒合金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熔渣作为融体介质,在850℃~1150℃温度下加入还原剂,进行搅拌,再将欲处理金属浸入熔渣,到达合金层厚度要求时,取出金属水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熔渣成份(重量百分比)为B2O340-70%、SiO210-50%、CaO 0-20%、TiO20-5%、MgO 0-5%、Na2O 3-10%、V2O55-20%或Cr2O35-20%,还原剂Si粉或Fe-Si合金用量为1.2-2.5硅当量。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时同与合金层厚度关系为δ=Kt]]>,δ-合金层厚度(μm),t-处理时间(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各种碳钢、铸铁及纯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将溶渣作为融体介质实现金属表面合金化。采用此方法,熔渣资源广泛,用氧化物V
文档编号C23C10/26GK1041186SQ8810643
公开日1990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12日
发明者金山同, 潘小伟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