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旋涡塞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28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旋涡塞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浇铸钢设备上应用的耐火材料件,特别是一种防旋涡塞棒。
在连续浇铸钢作业中,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出,是通过其底部流出口与圆柱状塞棒的相对位移匹配调节来实现的。当钢水液面降至“临界高度”(一般在200~300mm)时,流出口上方的钢水即产生汇流旋涡,使钢水液面上浮的保护渣沿旋涡中心被挟带流出,造成钢水二次氧化及铸钢混渣等恶化钢质的严重后果。迫于无奈,至今只好在中间包内钢水液面降至“临界高度”前即停止浇铸。这样就造成包内残留钢水多,连续浇铸钢水收得率低、原料及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等弊端。究其原因,与现有技术中的塞棒之结构缺陷相关。弧形柱面不具有抵御削弱钢水上部汇流旋涡、分隔下部钢水液流的作用,因此保护渣被挟带则无法避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设置有凸翼结构的、可抵御削弱汇流旋涡、分隔钢水液流、降低“临界高度”,从而提高浇铸钢水收得率以及钢质之功能的防旋涡塞棒。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按照如下技术方案完成的。
这种防旋涡塞棒包括有塞体、中孔、塞头和凸翼所构成,其独创之处是柱状的塞体下接塞头,凸翼位于塞体之下部且呈径向外凸;凸翼的设置数目为1~8个。
本实用新型的
图1为防旋涡塞棒的局部纵剖面图图2为防旋涡塞棒的俯视图图3为防旋涡塞棒的装机使用示意图图中塞体1、中孔2、凸翼3、塞头4、钢水5、中间包6、流出口7。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用实施例做进一步陈述。
这种防旋涡塞棒如附图1至3所示,塞体1呈柱状,可以是一整根,也可以几段对接而成,塞体1内设有中孔2。塞头4可为半球状、圆锥及锥台等几何形状并接于塞体1的下端。凸翼3位于塞体1的下部且径向外凸,凸翼3设置个数为1~8个。凸翼3的设置个数在2个以上时,则沿柱状塞体1的柱面环围呈间距排布。该防旋涡塞棒装配于中间包6上使用,连续浇铸钢作业中,由于凸翼3之翼展的存在扩大了塞棒对流出口7的俯罩,翼展外延抵御削弱以至抑制了钢水5上部环围塞棒的汇流旋涡并分隔下部钢水5液流、降低了中间包6内钢水5液面的“临界高度”。凸翼3与塞头4的底部存在一段距离,所以又不影响该种防旋涡塞棒同流出口7相匹配以控制钢水5流出量的原有功能。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中的塞棒相比较,其优点是设置凸翼的塞棒兼具了抵御削弱以至抑制中间包内钢水上部汇流旋涡、分隔下部钢水液流、降低“临界高度”的功能,从而减少了包内钢水残留量;减少钢水流出中保护渣的挟带、使浇铸钢坯中杂质含量较使用原有塞棒降低10-16%,从而提高了钢坯的质量;节省原料及能源消耗,提高了浇铸钢水的得率、中间包一次连续浇铸可使钢坯增产0.3-0.5%;本实用新型之防旋涡塞棒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技术经济效果明显之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有塞体、中孔、塞头和凸翼构成的防旋涡塞棒,其特征在于柱状的塞体下接塞头,凸翼位于塞体下部且径向外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之防旋涡塞棒,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凸翼设置数目为1~8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浇铸设备应用的耐火材料件,特别是一种防旋涡塞棒。它是由塞体、中孔、塞头和凸翼构成的,其独到之处是柱状塞体下接塞头,凸翼位于塞体下部且径向外凸,其设置数目可为1—8个。该防旋涡塞棒结构简单、技术经济效果显著;配机使用,可使连续浇铸的钢坯中杂质含量降低10—16%;中间包一次连铸钢坯可增产0.3—0.5%。
文档编号B22D41/08GK2279969SQ97202008
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12日
发明者王言玉, 刘振友, 刘忠旭 申请人:胶州市特种耐火材料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