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燃煤搪瓷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72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燃煤搪瓷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搪瓷烧成炉。
燃煤机械早已成功地应用于锅炉和加热炉,但在搪瓷炉上应用国内外未见报道。在搪瓷炉上现只做到了半机械化操作,即采用机械连续稳定加煤装置,如侧饲煤(链式加煤、往复式加煤、螺旋式加煤等)或下饲煤装置。这些装置在降低烟尘量上有一定作用,但在捅灶、扒渣时,难免烟尘超标排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机械燃煤搪瓷窑(炉),它能完成连续稳定加煤、捅灶、排渣的燃烧全过程,从而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机械燃煤搪瓷窑(炉)具有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燃烧空间、拱顶,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燃烧室还包括设于燃烧空间下面连续完成加煤、捅灶、排渣的燃烧全过程的链式炉排或往复炉排。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链式炉排由炉排、煤斗、煤闸门、主动链轮、从动轮、炉排支架上下导轨、除渣板、送风仓、渣斗、灰斗组成;所述往复炉排由煤斗、活动炉排、固定炉排、活动框架、固定梁、滚轮、偏心轮及推拉杆、驱动装置组成。
本发明由于燃烧室的燃烧空间下面具有链式炉排或往复炉排,这样它可连续完成加煤、捅灶、排渣的燃烧全过程,合理控制风煤比,控制燃烧,分配燃烧,尽量降低燃烧室温度,提高火道的温度,使温度合理分布。它克服了传统的人工间歇加煤、捅灶(拨火)、扒渣劳动强度大、间断冒黑烟、烟尘超标、炉温不易控制的问题。也克服了以往机械加煤装置不能避免的间歇捅灶、扒渣时烟尘污染问题。经实验本发明排放烟尘不需要除尘设备,烟尘黑度小于林格曼1级,浓度小于200mg/m3。
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中燃烧室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燃烧室的结构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只对燃烧室进行了改进,其它结构同已有的搪瓷窑(炉),如室(箱)式窑或隧道式窑,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燃烧室。所述燃烧室1包括燃烧空间1b、拱顶1c、链式炉排。燃烧室1具有喷火口1a。链式炉排由炉排2、煤斗3、煤闸门4、主动链轮10′、从动轮10、炉排支架上下导轨6和6′、除渣板9、送风仓5、渣斗11、灰斗12组成。链式炉排的结构为已有技术。沿燃烧空间1b两侧的下方,还可纵置有防渣箱7。燃烧室1的侧面具有看火孔及检查门8。本发明工作时由运煤设备输送到煤斗3之中,煤借助自重滑落到炉排上,由自前至后移动着的炉排带入炉内。在通过可上下升降调节的煤闸门时,即按需要调节了煤层厚度。随着炉排徐徐向后移动逐渐完成预热干燥、燃烧燃尽等各个阶段,最后形成的灰渣由装在炉排末端的除渣板9铲除而落入渣斗11,除渣板也使灰渣在炉排上略有停滞而延长它在炉内存留时间,使之更好燃尽,并减少炉排后端的漏风。
如图3所示,所述燃烧室1包括燃烧空间1b、拱顶1c、往复炉排。燃烧室1具有喷火口1a。往复炉排由煤斗16、活动炉排15、固定炉排13、活动框架17、固定梁14、滚轮18、偏心轮及推拉杆20、驱动装置19组成。往复炉排的结构为已有技术。活动炉排15和固定炉排13相间布置,活动炉排片的尾部座在活动的框架17上,其前端直接搭在相邻的固定炉排上。固定炉排片的尾部卡在固定梁14上。整个炉排面与水平成0°~40°倾角。所有活动梁与两根槽钢连接成一活动框架系统,并支撑在滚轮18上。活动框架与推拉杆20相连,推拉杆由驱动装置19驱动的偏心轮带动,使活动炉排片做前后往复运动。煤从煤斗加入,借活动炉排的往复推饲作用,由前向后缓缓移动。灰渣燃尽后排出炉外。为改善空气的供需矛盾,在炉排下设单个风仓或分隔成几个独立的风仓,以达到分区送风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械燃煤搪瓷窑(炉),具有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燃烧空间(1b)、拱顶(1c),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还包括设于燃烧空间(1b)下面连续完成加煤、捅灶、排渣的燃烧全过程的链式炉排或往复炉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燃煤搪瓷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链式炉排由炉排(2)、煤斗(3)、煤闸门(4)、主动链轮(10′)、从动轮(10)、炉排支架上下导轨(6)和(6′)、除渣板(9)、送风仓(5)、渣斗(11)、灰斗(12)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燃煤搪瓷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炉排由煤斗(16)、活动炉排(15)、固定炉排(13)、活动框架(17)、固定梁(14)、滚轮(18)、偏心轮及推拉杆(20)、驱动装置(19)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机械燃煤搪瓷窑(炉),其特点是它的燃烧室的燃烧空间下面具有链式炉排或往复炉排。这样它连续完成加煤、捅灶、排渣的燃烧全过程,合理控制风煤比,控制燃烧。从而克服了人工间歇操作的诸多弊端,也克服了以往机械加煤装置不能避免的间歇捅灶、扒渣时烟尘污染问题。经实验本发明排放尘不需要除尘设备,烟尘黑度小于林格曼1级,浓度小于200mg/m
文档编号C23D9/04GK1242437SQ9810286
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6日
发明者赵树壮 申请人:赵树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