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7851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立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窑,尤其是一种由窑体、烟筒、卸料鼓风装置和布料器构成的立窑,用于水泥熟料的煅烧。
现在广泛使用的立窑,窑体底部为卸料鼓风装置,上部侧边上为烟筒,布料器在窑体内腔的上部,窑体内腔为直筒形。由于窑体内腔的直筒形,存在以下缺陷生产时料球在密实堆积状态下一体通风,阻力障碍大,不能形成均匀气流,中边通风差别大,偏风偏火,温度波动大,结块严重,炼边棚窑、频繁塌陷,造成混合交叉烧结,不能具备熟料形成的渐变条件,并且冷却不及时、不充分,引起矿物退变,不能抑制温度波动和控制烧结时间,产品质量差、产量低,而且排尘严重、操作繁重,具有危险性。
本实用新型立窑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立窑,它能使物料有顺序地在较适当分散的悬浮流动状态下完成熟料形成的全过程。它具有传热均匀、升温梯度大、适应物料重迭反应和没有失去球形结块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该立窑涉及窑体、烟筒、卸料鼓风装置和布料器,烟筒在窑体上部的侧边上,卸料鼓风装置在窑体底部,布料器在窑体内腔的上部,窑体内腔的下半部为直筒形,该部分作为冷却区,其结构特点的关键在于窑体内腔上半部,上半部最下方为一个椭圆球形燃烧室,下开口有集流作用,该部分为煅烧区,燃烧室的外壁与窑体壁之间为气流导管,燃烧室的下部有气流导孔与气流导管相连接,气流导管上方为窑体壁与预热篦板构成的外风室,外风室的中部有一隔板使外风室形成上外风室和下外风室,预热篦板上布有通气孔,气流导管与下外风室相连通,在预热篦板围成的内腔中并且上下位置与外风室相对应处设置由中心风室导管与中心风室外壁构成的中心风室,中心风室的上下两端为锥体,中心风室下锥体与燃烧室的上端进料口相对应,在窑体的顶部设置可使中心风室上下移动的悬拉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与中心风室中部的中心风室导管上端相连接而使中心风室悬挂,中心风室外壁上分布有通气孔,中心风室与外风室之间形成立料环,在布料器的下方、中心风室的上方设置预热顶篦板,其上分布有通气孔,预热顶篦板下面与上外风室的顶面预热篦板及中心风室的上面构成中间风室,中间风室和立料环形成了物料预热区。
为了在预热段形成不同风速、不等厚度的烘干过程,上外风室内壁的预热篦板与中心风室外壁构成的那部分立料环为上大下小的形状。
为了使物料下料顺利,使中心风室外壁上分布的通气孔和预热篦板上分布的通气孔在朝向立料环的一侧,孔的圆心斜向下,这样通风时形成向下推料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立窑,在生产过程中能明显地使物料经过预热、煅烧、冷却三个过程,通风加热均匀温度波动小,避免了炼边棚窑和频繁塌陷造成的混合交叉烧结,具备了熟料形成的渐变条件,冷却区能使物料及时充分冷却,不使矿物退变,通过液压装置可调节中心风室下锥体的高度从而调节燃烧室上端进料口的大小,调节物料进入煅烧区的流量,控制物料的分散度和烧结时间,提高了产量,保证了质量。预热区发挥了湿球滤尘作用,降低了排尘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立窑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立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I—I剖面图。
图3是
图1的II—II剖视图。
参照
图1、图2、图3,该立窑中部为窑体,卸料鼓风装置18设置在窑体底部,烟筒1在窑体上部侧边上,布料器3在窑体内腔的上部,窑体内腔上、中、下可分为预热、煅烧、冷却三个区段,窑体内腔的下半部为直筒形,该部分为冷却区17,可使物料及时冷却,避免矿物退变。窑体内腔上半部的最下方为一个椭圆球形燃烧室15,该部分为煅烧区。燃烧室15为椭圆球形能避免料球在高温条件下液相大、体粘软、易变形而引起结大块的缺点,使料球可在燃烧室15内以悬浮状态存在,料球燃烧充分,便于辐射、对流和传导传热,不形成料球失形的结块,其下口起集流作用。燃烧室15的外壁与窑体壁之间为气流导管13,本图上为四个气流导管13,其数量可根据窑体的直径大小而定。燃烧室15的下部有数个气流导孔与气流导管13相连通,气流导管13上方为窑体壁与预热篦板6构成的外风室,外风室的中部有一隔板将外风室隔成上外风室7和下外风室12,预热篦板6上分布有通气孔,气流导管13与下外风室12相连通。在预热蓖板6围成的内腔中并且上下位置与外风室相对应处设置由中心风室导管9与中心风室外壁11构成的中心风室10,中心风室10的上下两端为锥体,中心风室下锥体14与燃烧室15的上端的进料口相对应。在窑体的顶部设置可使中心风室10上下移动的悬拉液压装置2,液压装置2与中心风室10中部的中心风室导管9上端相连接而使中心风室10悬挂。调节中心风室10的高度,可控制料球进入燃烧室15的流量,确保料球在燃烧室15内的适当密度,并通过导管9输送煤粉,抑制温度波动。在中心风室10外壁上分布有通气孔,中心风室10与外风室之间形成立料环8。上外风室7内壁预热篦板6围成圆锥形,与中心风室外壁11构成的立料环上半部为上大下小的形状。中心风室外壁11上分布的通气孔和预热篦板6上分布的通气孔在朝向立料环8一侧孔心斜向下,通风时形成向下推料的作用。在布料器3的下方,中心风室10的上方设置了其上布有通气孔的预热顶篦板4,它的下面与外风室7的顶面预热篦板6及中心风室10的上面构成中间风室5。中间风室5和立料环8构成了物料预热区。燃烧室15内的热气流返下后,通过气流导孔16进入气流导管13再进入下外风室12,穿过下外风室12内壁上的通气孔,热风加热立料环8下部的料球后,通过中心风室外壁11上的通气孔进入中心风室10的内腔下部,然后经上部的通气孔再进入立料环8上部,加热料球后再经过上外风室7的通气孔进入上外风室7,从上外风室7顶面的预热篦板6上的通气孔进入中间风室5,穿过预热顶篦板4上的通气孔从烟筒1中排放。预热区段自料球入窑,在高分散度的下移中连续完成料球的预热、烘干、脱水、分解四个渐变过程。在这四个过程中,根据料球湿度大,易破碎、难通风的特点,采用了两级平铺预热和立式环形料层,通过两级不同风速、不等厚度的烘干、脱水和分解。此区段解决了料球湿、不易通风、强度低、易破碎所存在的问题,并发挥了湿球的滤尘作用。提高了传热效率,缩短了分解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立窑,涉及窑体、烟筒、卸料鼓风装置和布料器,烟筒在窑体上部侧边上,卸料鼓风装置在窑体底部,布料器在窑体内腔的上部,窑体内腔下半部为直筒形,其特征在于窑体内腔上半部的最下方为一个椭圆球形燃烧室(15),燃烧室(15)的外壁与窑体壁之间为气流导管(13),燃烧室(15)的下部有气流导孔(16)与气流导管(13)相连接,气流导管(13)上方为窑体壁与预热篦板(6)构成的外风室,外风室的中部有一隔板使外风室形成上外风室(7)和下外风室(12),预热篦板(6)上分布有通气孔,气流导管(13)与下外风室(12)相连通,在预热篦板(6)围成的内腔中并且上下位置与外风室相对应处设置由中心风室导管(9)与中心风室外壁(11)构成的中心风室(10),中心风室(10)的上下两端为锥体,中心风室下锥体(14)与燃烧室(15)的上端进料口相对应,在窑体的顶部设置可使中心风室(10)上下移动的悬拉液压装置(2),液压装置(2)与中心风室(10)中部的中心风室导管(9)上端相连接而使中心风室(10)悬挂,中心风室(10)外壁上分布有通气孔,中心风室(10)与外风室之间形成立料环(8),在布料器(3)的下方、中心风室(10)的上方设置有预热顶篦板(4),其上分布有通气孔,预热顶篦板(4)下面与上外风室(7)的顶面预热篦板(6)及中心风室(10)的上面构成中间风室(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窑,其特征在于上外风室(7)内壁的预热篦板(6)与中心风室外壁(11)构成的那部分立料环(8)为上大下小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窑,其特征在于中心风室外壁(11)上分布的通气孔和预热篦板(6)上分布的通气孔在朝向立料环(8)一侧孔心斜向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立窑公开了一种涉及窑体、烟筒、卸料鼓风装置和布料器的立窑,窑体内腔下半部为直筒形冷却区,上半部最下方为椭圆球形燃烧室,其外壁与窑体壁之间为气流导管,气流导管上方连接为上、下外风室,外风室内腔中有悬挂的中心风室,二者壁上有通气孔,之间构成立料环,在窑体内腔顶部设有带通气孔的预热顶箅板,与前二者构成中间风室。该立窑用于水泥熟料的煅烧,产量高、质量好、排尘低,杜绝了喷窑造成的危险。
文档编号F27B1/00GK2225649SQ9523342
公开日1996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7日
发明者徐茂成 申请人:徐茂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