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920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属于压铸成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换挡塔后壳体,是安装在汽车换挡机构中的一个部件,属于汽车换挡系统。换挡塔后壳体内盛有机油,起到润滑和传递力矩作用。因此该产品在使用中有密封要求,不允许有泄漏。如采用传统压铸件浇道的设计方式,即在安装结合面上单纯采用U型浇道设计,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密封需要,导致压铸件的合格率只有40%左右。如果采用真空铸造,模具、设备及管理成本都会提高很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浇铸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包括设在壳体压铸模的安装分型面的副浇道;在壳体压铸模下方的换挡塔后壳体长边肋板处设有主浇道;主浇道与副浇道垂直设置;主浇道和副浇道均经横浇道和竖浇道与浇铸口连接。
[0006]前述浇道结构中,所述主浇道与壳体压铸模内的内浇道连接。
[0007]前述浇道结构中,所述内浇道的厚度为壳体最大壁厚的1/6,宽度为边长的0.6倍。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压铸模长边处设置主浇道,安装结合面设置副浇道,并按一定比例设计主、副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积。这样当铝液通过该浇道进入型腔时填充平稳,使充型过程达到完美的效果,无卷气和补缩不良现象,有效降低了换挡塔后壳体内的气孔现象。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现有技术的浇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的标记为:1_壳体压铸模、2-安装分型面、3- U型浇道、4-横浇道、5-竖浇道、6-浇铸口、7-主浇道、8-副浇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4]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设在壳体压铸模I的安装分型面2的副浇道8 ;在壳体压铸模I下方的换挡塔后壳体长边肋板处设有主浇道7 ;主浇道7与副浇道8垂直设置;主浇道7和副浇道8均经横浇道4和竖浇道5与浇铸口 6连接。主浇道7与壳体压铸模内的内浇道9连接。内浇道9的厚度为壳体最大壁厚的1/6,宽度为边长的0.6倍。
实施例
[0015]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浇道结构,现有浇道是在壳体压铸模I右侧的安装分型面2处设置一条U型浇道3,U型浇道3经横浇道4和竖浇道5与浇铸口 6连接;现有浇道浇铸出的壳体I经常会在图1中的圆圈标记处产生明显卷气和补缩不良现象,造成壳体不合格。
[0016]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浇道的改进,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壳体压铸模I下侧的换挡塔后壳体长边肋板处增设一条与安装分型面2成90°夹角的横浇道作为主浇道7,原来的U型浇道3作为副浇道8,主浇道7和副浇道8均经横浇道4和竖浇道5与浇铸口 6连接。主浇道7与壳体压铸模内的内浇道9连接,内浇道9的厚度为壳体最大壁厚的1/6,宽度为边长的0.6倍。
【主权项】
1.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壳体压铸模(I)的安装分型面(2)的副浇道(8);在壳体压铸模(I)下方的换挡塔后壳体长边肋板处设有主浇道(7);主浇道(7)与副浇道(8)垂直设置;主浇道(7)和副浇道(8)均经横浇道(4)和竖浇道(5)与浇铸口(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浇道(7)与壳体压铸模内的内浇道(9)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浇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道(9)的厚度为壳体最大壁厚的1/6,宽度为边长的0.6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挡塔后壳体的浇道结构。包括设在壳体压铸模(1)的安装分型面(2)的副浇道(8);在壳体压铸模(1)下方的换挡塔后壳体长边肋板处设有主浇道(7);主浇道(7)与副浇道(8)垂直设置;主浇道(7)和副浇道(8)均经横浇道(4)和竖浇道(5)与浇铸口(6)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压铸模长边处设置主浇道,安装结合面设置副浇道,并按一定比例设计主、副浇道和内浇道的截面积。这样当铝液通过该浇道进入型腔时填充平稳,使充型过程达到完美的效果,无卷气和补缩不良现象,有效降低了换挡塔后壳体内的气孔现象。
【IPC分类】B22D17-22
【公开号】CN204338826
【申请号】CN201420804155
【发明人】许国中
【申请人】贵阳广航铸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