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下均压式制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017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下均压式制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氮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中下均压式制氮机。
背景技术
制氮机是根据变压吸附原理,采用高品质的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在一定的压力下,从空气中制取氮气。经过纯化干燥的压缩空气,在吸附器中进行加压吸附、减压脱附。由于空气动力学效应,氧在碳分子筛微孔中扩散速率远大于氮,氧被碳分子筛优先吸附,氮在气相中被富集起来,形成成品氮气。然后经减压至常压,吸附剂脱附所吸附的氧气等杂质, 实现再生。一般在系统中设置两个吸附塔,一塔吸附产氮,另一塔脱附再生,通过PLC程序控制器控制气动阀的启闭,使两塔交替循环,以实现连续生产高品质氮气之目的。现有的双塔制氮机基本上是采用上上均压与下下均压相结合的方式。如专利公告号201618494U的制氮机,设有吸附塔A、吸附塔B、贮气罐和消音器,支管A与吸附塔A底部通连,支管B与吸附塔B底部通连,支管A另一端和支管B另一端相互对接,设有进气管与支管A、支管B对接处通连,与出气管A、出气管B通连的再生进气管上连有流量计,该流量计出口经再生输气管与连管通连,设有与贮气罐输出管连接的回气管,该回气管另一端与再生输气管连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制氮机均压采用上上均压与下下均压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吸附塔底部所含氧气最多,当下下均压时,导致含氧吸附的气体进入了待吸附塔筒体内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避免含氧吸咐的气体进入待吸附塔筒体内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包括基座、左吸附塔、右吸附塔,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底部设有进气口,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中间筒体壁上设有分别引出管道并设有左均压阀和右均压阀,左均压阀一端的管道与右吸附塔的底部相通,右均压阀的一端的管道与左吸附塔的底部相通。将传统的下下均压设计成中下均压,当吸附塔均压时,总是由塔体中部的气体进入待吸附塔体内,使得均压结束后,吸附塔内的氮气纯度提高。吸附塔共有两个,净化后的压缩空气进入一个吸附器的底部向上流动,在经过分子筛时,少量水分、二氧化碳和氧被其吸附,流至吸附器顶部的气体,即为所获得的产品氮。 空气中氧、氮的分离是在两吸附塔之间轮流进行的,所设置的切换阀使一个吸附器处于加压吸附状态,另一个吸附器则处于减压解吸状态。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均压阀设置在左吸附塔筒体高度一半以下的部位。工作时,由于吸附塔底部所含氧气最多,所以左均压阀设置在左吸附塔筒体距底部较远的部位。作为优选,所述的右均压阀设置在右吸附塔筒体高度一半以下的部位。如果是下下均压,含氧较多的混合气体会进入待吸附塔的筒体内,右均压阀设置在右吸附塔筒体底部较远位置,防止了这一现象。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顶部设有两条并联的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中设有第十气动阀,另一条管道中串联第八气动阀和第九气动阀,出气口设置在第八气动阀和第九气动阀之间。第八气动阀、第九气动阀、第十气动阀是制氮机工作过程的不可少的控制管路。作为优选,所述的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并联的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中串联设有第十一气动阀和第十二气动阀,另一条管道中串联第十三气动阀和第十四气动阀。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十一气动阀和第十二气动阀之间设有排氧口。第十一气动阀和第十二气动阀是直接与两个吸附塔的底部最多氧气部位相通的,这样多氧气体沿第十一气动阀、第十二气动阀之间的管道至吸附器后排出。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十三气动阀和第十四气动阀之间设置进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不但减少了消耗空气量,且大大提高了出口处的氮气纯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氮机系统流程图。图中1.基座,2.右均压阀,3.右吸附塔,4.出气口,5.左吸附塔,6.左均压阀,7.进气口,8.第八气动阀,9.第九气动阀,10.第十气动阀,11.第i^一气动阀,12. 第十二气动阀,13.第十三气动阀,14.第十四气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一种中下均压式制氮机,设一基座1,基座1上装有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并联的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中串联着第十一气动阀11和第十二气动阀12,另一条管道中串联着第十三气动阀13 和第十四气动阀14,第十三气动阀13和第十四气动阀14之间设有进气口 7。第十一气动阀11和第十二气动阀12之间设有排氧口,排氧口部位装有吸附器。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的顶部设有两条并联的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中设有单个气动阀第十气动阀10,另一条管道中串联第八气动阀8和第九气动阀9,出气口 4设置在第八气动阀8和第九气动阀9之间的管道上。本装置的重点设计在于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的中间筒体壁上设有分别引出管道,其中左吸附塔5引出的管道与右吸附塔3的底部相通,右吸附塔3引出的管道与左吸附塔5的底部相通,并在两条管道中分别设有左均压阀6和右均压阀2。工作时,如图4所示为一种状态,净化后的压缩空气进入左吸附塔5的底部向上流动,在经过分子筛时,少量水分、二氧化碳和氧被其吸附,流至吸附器顶部的气体,即为所获得的产品氮气,氮气经第八气动阀8从出气口 4中排出。由于空气中氧、氮的分离是在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两个吸附器之间轮流进行的,所设置的切换阀使一个吸附器处于加压吸附状态,另一个吸附器则处于减压解吸状态,即均压时,左均压阀6和第十气动阀10作为一组打开工作,右均压阀2和第十气动阀10作为一组打开作业。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工艺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包括基座(1)、左吸附塔(5)、右吸附塔(3),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的底部设有进气口(7),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的顶部设有出气口(4),左吸附塔(5)和右吸附塔(3)的中间筒体壁上设有分别引出管道并设有左均压阀(6)和右均压阀(2),左均压阀(6) —端的管道与右吸附塔(3)的底部相通,右均压阀(2)的一端的管道与左吸附塔(5)的底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均压阀(6)设置在左吸附塔(5)筒体高度一半以下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均压阀(2)设置在右吸附塔(3)筒体高度一半以下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吸附塔(5) 和右吸附塔(3)的顶部设有两条并联的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中设有第十气动阀(10),另一条管道中串联第八气动阀(8)和第九气动阀(9),出气口(4)设置在第八气动阀(8)和第九气动阀(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吸附塔(5) 和右吸附塔(3)的底部设有两条相互并联的管道,其中一条管道中串联设有第十一气动阀 (11)和第十二气动阀(12),另一条管道中串联第十三气动阀(13)和第十四气动阀(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十一气动阀(11)和第十二气动阀(12)之间设有排氧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下均压式制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十三气动阀(13)和第十四气动阀(14)之间设置进气口(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氮装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中下均压式制氮机,解决含氧吸附的气体进入了待吸附塔筒体内的问题,包括基座、左吸附塔、右吸附塔,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底部设有进气口,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中间筒体壁上设有分别引出管道并设有左均压阀和右均压阀,左均压阀一端的管道与右吸附塔的底部相通,右均压阀的一端的管道与左吸附塔的底部相通。不但减少了消耗空气量,且大大提高了出口处的氮气纯度。
文档编号C01B21/04GK202139052SQ20112020708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0日
发明者余安平, 徐朝辉, 陆伟成 申请人:杭州溢达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