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晒盐池的晾晒棚,特别是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盐可由天然硝转化而来。植物所含水分、雨水和雪水长期流入地势低洼的凹地而形成碱水,因此,许多的咸水在凹地中慢慢蒸发、结晶会转化成硝,硝的表层一旦被水浸润并将自身吸收的阳光转化成热能,最终便可生成盐类物质。盐类物质的光反射色来自于植物和土壤分为红色、白色和黑色。影响盐类物质生成的一个因素为大气温度,但下雨和刮风有碍于盐类物质的采收,盐类物质会溶于雨水,风则会把结晶的盐类物质和溶解有盐类物质的水刮走或把结晶的盐类物质刮干并把污浊物挂到晒盐池内,因此,从目前来看,仍然没有专门防护晒盐池的晒棚,下雨和刮风这种天气会导致裸露的晒盐池产盐量下降或不产盐,进而使从晒盐池获取收入来源的采盐工带来巨大经济收入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其结构合理,防止雨水浸入晒盐池内已结晶的盐类物质,防止风将晒盐池内已结晶的盐类物质刮走或将污浊物刮入晒盐池,有效防护晒盐池和保障晒盐池的产盐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包括呈长条形的透明塑料布和拱形支杆,沿长条形的晒盐池长度方向排列在直线上的拱形支杆横跨晒盐池且其向下弯曲的两端并分别插入位于晒盐池两侧的大地表层内并被大地表层固定,覆盖所有拱形支杆的透明塑料布也横跨晒盐池并被固定在拱形支杆上,所有拱形支杆将透明塑料布共同支撑起成向上拱起的柱面状护罩且透明塑料布相应形成的长条形开口向下罩住长条形的晒盐池。本实用新型结构如上所述,其采用的拱形支杆可由塑料制成,这可防止出现生锈的问题,相邻两根拱形支杆之间的距离为0.5m-0.6m,透明塑料布所形成的柱面状护罩即可使阳光射入在冬季挖成的晒盐池(其横向宽度达3.5m-4m,纵向长度超过IOm),晒盐池可很好地吸收穿过透明塑料布的阳光并把阳光转化成太阳热能,透明塑料布所形成的柱面状护罩能将太阳热量聚集在一起,有利于晒盐池内的盐类物质在非结冰季节结晶、防止风雨天气袭扰和污浊物混入晒盐池。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防止雨水浸入晒盐池内已结晶的盐类物质,防止风将晒盐池内已结晶的盐类物质刮走或将污浊物刮入晒盐池,有效防护晒盐池和保障晒盐池的产盐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拱形支杆沿晒盐池上排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如图1、图2所示,包括呈长条形的透明塑料布I和拱形支杆2,沿长条形的晒盐池3长度方向排列在直线上的拱形支杆2横跨晒盐池3且其向下弯曲的两端并分别插入位于晒盐池3两侧的大地表层4内并被大地表层4固定,覆盖所有拱形支杆2的透明塑料布I也横跨晒盐池3并被固定在拱形支杆2上,所有拱形支杆2将透明塑料布I共同支撑起成向上拱起的柱面状护罩且透明塑料布I相应形成的长条形开口向下罩住长条形的晒盐池3。如图2所示,透明塑料布I其向下弯曲的两侧边沿分别被埋置于位于晒盐池3两侧的大地表层4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条形的透明塑料布(I)和拱形支杆(2),沿长条形的晒盐池(3)长度方向排列在直线上的拱形支杆(2)横跨晒盐池(3)且其向下弯曲的两端并分别插入位于晒盐池(3)两侧的大地表层(4)内并被大地表层(4)固定,覆盖所有拱形支杆(2)的透明塑料布(I)也横跨晒盐池(3)并被固定在拱形支杆(2)上,所有拱形支杆(2)将透明塑料布(I)共同支撑起成向上拱起的柱面状护罩且透明塑料布(I)相应形成的长条形开口向下罩住长条形的晒盐池(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其特征是:透明塑料布(I)其向下弯曲的两侧边沿分别被埋置于位于晒盐池(3)两侧的大地表层(4)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天然晒盐池专用防护棚,包括呈长条形的透明塑料布和拱形支杆,沿长条形的晒盐池长度方向排列在直线上的拱形支杆横跨晒盐池且其向下弯曲的两端并分别插入位于晒盐池两侧的大地表层内并被大地表层固定,覆盖所有拱形支杆的透明塑料布也横跨晒盐池并被固定在拱形支杆上,所有拱形支杆将透明塑料布共同支撑起成向上拱起的柱面状护罩且透明塑料布相应形成的长条形开口向下罩住长条形的晒盐池。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防止雨水浸入晒盐池内已结晶的盐类物质,防止风将晒盐池内已结晶的盐类物质刮走或将污浊物刮入晒盐池,有效防护晒盐池和保障晒盐池的产盐量。
文档编号C01D3/04GK203066528SQ2012207531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火西肯·胡马尔, 加争·火西肯 申请人:火西肯·胡马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