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磷石膏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872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装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磷石膏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石膏是磷化工中湿法磷酸生产过程排放的工业废弃物。生产1吨湿法磷酸(以P2O5计)产生4.5~5吨磷石膏。目前,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主要采取的方法一是用磷石膏生产硫酸和水泥,这种方法可以回收硫资源,但投资高,生产的水泥标号不高;二是经过处理制成β-半水合物熟石膏后用于建筑材料,例如用来生产装饰板、内墙隔板、水泥缓凝剂、复合矿化剂、耐火材料等,然而这些途径有的质量不理想,有的成本高,有的用量小。因此迄今为止,化学工业排放的磷石膏绝大多数仍然采用渣场堆放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磷石膏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通过将磷石膏与聚氯乙烯树脂混合制成建筑装饰材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磷石膏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磷石膏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晾干,送至隧道窑在1300~1360℃下高温煅烧20~30min,脱出磷石膏中的部分水份、P2O5和氟,使其水含量低于10%,P2O5≤0.3%,F≤0.1%后,再将经过煅烧后的炉料磨细到400~450目备用;

步骤二,将聚氯乙烯树脂加热至90~100℃时加入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在1min的搅拌下混匀后加入上一步制成的磷石膏粉,继续搅拌混匀,其中聚氯乙烯与磷石膏粉的质量比为25:75;

步骤三,在高强度搅拌下对上述混合物料加热至90~100℃,连续搅拌10~12min,得到均匀混合的粉状物料;

步骤四,将上述粉状物料加热至160℃,用挤压式造粒机挤压成直径5mm左右的颗粒物料;

步骤五,将上述颗粒物料送入挤塑机,加热至180~200℃,使其呈膏状,通过挤塑挤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按照需要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建筑装饰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或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所述的稳定剂为硬脂酸铅、或硬脂酸钡、或三碱性硫酸铅、或二苯基硫脲,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和石蜡。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强、光洁美观、不燃、强度高、成本低、易安装等优点;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墙体材料,具有耐候性好、耐腐蚀性强、隔热隔音效果好、不燃、强度高、成本低、易安装,而且可以减轻整个建筑物的总重、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使用本发明方法,既可有效地减少磷石膏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化害为利,又提高了建筑物的建设速度,降低了建筑物的造价,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应,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磷石膏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磷石膏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晾干,送至隧道窑在1300~1360℃下高温煅烧20~30min,脱出磷石膏中的部分水份、P2O5和氟,使其水含量低于10%,P2O5≤0.3%,F≤0.1%后,再将经过煅烧后的炉料磨细到400~450目备用;

步骤二,将聚氯乙烯树脂加热至90~100℃时加入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在1min的搅拌下混匀后加入上一步制成的磷石膏粉,继续搅拌混匀,其中聚氯乙烯与磷石膏粉的质量比为25:75;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或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所述的稳定剂为硬脂酸铅、或硬脂酸钡、或三碱性硫酸铅、或二苯基硫脲,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硬脂酸和石蜡。

步骤三,在高强度搅拌下对上述混合物料加热至90~100℃,连续搅拌10~12min,得到均匀混合的粉状物料;

步骤四,将上述粉状物料加热至160℃,用挤压式造粒机挤压成直径5mm左右的颗粒物料;

步骤五,将上述颗粒物料送入挤塑机,加热至180~200℃,使其呈膏状,通过挤塑挤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按照需要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建筑装饰材料。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