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2358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由甲肥、乙肥和丙肥以质量比88~92:6~10:1~3组成;所述甲肥包括微生物菌剂、菌渣有机肥、矿物质和酸性改良液按质量比为2~3:80~90:8~10:3~4组成;所述乙肥为植物性农药;所述丙肥为微生物除草剂;

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圆褐固氮菌、康宁木霉、白僵菌、地衣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

所述菌渣有机肥由阿维菌素菌渣、豆粕、酒糟、糠麸、秸秆、草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制成;

所述矿物质包括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海绿石、蓝铁矿石和磷矿石;

所述酸性改良液包括腐植酸、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

所述植物性农药包括蓖麻、桃叶、野蒿、曼陀罗和花椒;

所述微生物除草剂包括淡紫色链霉菌、圆刺盘孢菌、尖孢镰孢菌、新月弯孢和疮痂病链霉菌;

所述甲肥、乙肥和丙肥可以混合使用,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中圆褐固氮菌、康宁木霉、白僵菌、地衣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的质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0.8~1.2:0.1~0.3:0.1~0.3:0.1~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渣有机肥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对阿维菌素菌渣、豆粕、酒糟、糠麸、秸秆和草炭进行固体发酵制成的;所述菌渣有机肥中阿维菌素菌渣、豆粕、酒糟、糠麸、秸秆、草炭的质量比为38~42:28~32:8~12:8~12:4~6:4~6,按每吨添加一公斤含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菌粉进行固体发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质中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海绿石、蓝铁矿石和磷矿石的质量比为1.8~2.2:0.8~1.2:0.8~1.2:0.8~1.2:0.8~1.2:0.8~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改良液中腐植酸、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组份的质量比为18~22:27~33:18~22:18~22:8~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农药中蓖麻、桃叶、野蒿、曼陀罗和花椒的质量比为24~28:16~20:20~24:15~19:15~1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除草剂包括淡紫色链霉菌、圆刺盘孢菌、尖孢镰孢菌、新月弯孢和疮痂病链霉菌的质量比为1.8~2.2:1.8~2.2:1.8~2.2:0.8~1.2:0.8~1.2。

8.适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微生物菌剂:分别发酵圆褐固氮菌、康宁木霉、白僵菌、地衣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制成菌粉,并按质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0.8~1.2:0.1~0.3:0.1~0.3:0.1~0.3混合;

b.制备菌渣有机肥:按质量比为38~42:28~32:8~12:8~12:4~6:4~6调配好阿维菌素菌渣、豆粕、酒糟、糠麸、秸秆、草炭并混合均匀,按每吨肥料添加一公斤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混合菌粉进行固体发酵;

c.制备矿物质:按质量比为1.8~2.2:0.8~1.2:0.8~1.2:0.8~1.2:0.8~1.2:0.8~1.2,调配好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海绿石、蓝铁矿石和磷矿石,研磨并混匀;

d.制备酸性改良液:按质量比18~22:27~33:18~22:18~22:8~12,调配好腐植酸、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混匀;

e.制备植物性农药:按质量比24~28:16~20:20~24:15~19:15~19调配好蓖麻、桃叶、野蒿、曼陀罗和花椒,磨碎并混匀;并制备成粉剂、颗粒制剂或者缓释性颗粒;

f.制备微生物除草剂:各自发酵培养淡紫色链霉菌、圆刺盘孢菌、尖孢镰孢菌、新月弯孢和疮痂病链霉菌,培养完后浓缩、干燥制成粉剂,以质量比为1.8~2.2:1.8~2.2:1.8~2.2:0.8~1.2:0.8~1.2的比例混合;或者在粉剂基础上再加工成颗粒制剂、缓释性颗粒制剂;

g.将上述组份中微生物菌剂、菌渣有机肥、矿物质和酸性改良液按质量比为2~3:80~90:8~10:3~4混合;

h.造粒或直接分装;或者将甲肥、乙肥、丙肥单独造粒分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