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39048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生产制造外墙瓷砖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釉面陶瓷外墙砖是由砖坯和釉面两个部分构成的外墙瓷砖,釉面是在砖坯表面施釉烧成的,可获得丰富的装饰效果,且其具有防污,易清洁,无需特别护理等优点,因而广泛受到消费者喜爱。现有的一种釉面陶瓷外墙砖是由粘土、石英砂以及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料,经过配料、球磨、喷雾干燥、压制成型、烧成素坯、喷釉、釉烧等工艺生产制成,这种工艺包括了两次烧成,第一次烧成素坯的温度为800~900℃,第二次烧成是喷釉后的釉烧,釉烧温度在1000℃左右,这种工艺制造得到的釉面陶瓷外墙砖存在以下不足:1、吸水率较高,容易褪色,不利于外墙装饰;2、容易因温湿变化而产生裂纹,不耐磨、不耐压和不耐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生产工艺制得的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存在吸水率高、不耐磨、不耐压和不耐寒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粘土25~30%、同福土25~35%、石米20~22%、钾沙20~25%,其中,原料的总含铝量为14.5~18%、总含铁量≤2%;

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计算量的原料与原料总量的10%的水,加入球磨机碾磨至粒度为45μm~50μm,然后将磨出的料浆除铁过筛后,用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成颗料,陈腐48小时以上,至颗料含水量为7~7.5%;

B、在180~230MPa的压力条件下,用压机将步骤A的陈腐料压制成坯体,坯体经过200~250℃的温度烘干成型得到砖坯,控制砖坯含水率为0.5%~1%;

C、在砖坯表面喷上釉水,然后放入辊道窑内,在200~400℃的温区内烘干后,送至1210~1220℃的温区内进行烧成,砖体吸水率为1~3%,即得釉面陶瓷外墙砖。

上述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步骤C中的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加水研磨制成:甲基0.5%、腐纳1%、硅酸锆10%、釉用白泥8%、双飞粉15%、熔块15%、钾长石50.5%。

进一步的,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粘土30%、同福土30%、石米20%,钾沙20%。

进一步的,步骤A中的陈腐是在密封的铁桶内进行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取粘土、同福土、石米和钾沙作为原料,并在磨成料浆后除铁过筛,减少原料杂质,制备时在压制坯体后烘干,接着在喷釉后烘干,再进行高温烧成,即采用两次低温烘干、一次高温烧成的方法,并结合选取的原料、选用适合的设备、优选工艺参数,使制造得到釉面陶瓷外墙砖具有抗磨抗压、抗吸水、抗冻耐寒的优点,并能获得鲜亮的色泽。

2、调节原料配比、严格控制原料中的总含铝量和总含铁量,以提高瓷砖的平直度,避免裂纹以及表面黑点的产生;控制原料的总含铝量为14.5~18%,能提高烧成温度,从而能确保坯体和釉面一次烧成,并能减少裂纹的产生,提高瓷砖的平直度;控制原料的总含铁量≤2%,有利于保证除铁过筛后,仅含有微量的铁,可避免铁在烧成时氧化不完全而在瓷砖表面产生黑点。

3、加入适量的水,控制球磨的粒度为45μm~50μm,有利于控制烧成后的精确尺寸。

4、喷雾干燥后陈腐48小时以上,可以准确控制颗料含水量在7~7.5%范围内,从而提高压制质量,避免了压制时含水量过低,容易断裂,含水量过高,则容易产生分层的缺陷。

5、压制成型的坯体经过200~250℃的温度烘干,控制砖坯含水率为0.5%~1%,可排除多余的水分,增强坯体的强度,低温烘干能够保证产品不易开裂、不分层。

6、喷釉水后,将砖坯放入辊道窑内,转坯在200~400℃的温区烘干,排除因釉水增加的多余水分,送至1210~1220℃的温区内进行高温烧成,获得抗磨抗压、抗吸水、抗冻耐寒的特性。

7、釉水的配方配合低温烘干和高温高温烧成,使得产品具有优良的抗釉裂性、耐污染性、耐家庭化学试剂和游泳池盐类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采用以下原料制得:粘土28吨、同福土25吨、石米22吨、钾沙25吨,其中,原料的总含铝量14.5%、总含铁量2%;

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计算量的原料与原料总量的10%的水,加入球磨机碾磨至粒度为45μm~50μm,然后将磨出的料浆除铁过筛后,用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成颗料,将颗料放入密封的铁桶内,陈腐48小时,至颗料含水量为7.5%;

B、在180MPa的压力条件下,用压机将步骤A的陈腐料压制成坯体,坯体经过200℃的温度烘干成型得到砖坯,控制砖坯含水率为1%;

C、在砖坯表面喷上釉水,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加水研磨制成:甲基0.5%、腐纳1%、硅酸锆10%、釉用白泥8%、双飞粉15%、熔块15%、钾长石50.5%;然后放入辊道窑内,在200℃的温区内烘干后,送至1210℃的温区内进行烧成,砖体吸水率为3%,即得釉面陶瓷外墙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采用以下原料制得:粘土30吨、同福土30吨、石米20吨,钾沙20吨,其中,原料的总含铝量16%、总含铁量1.5%;

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计算量的原料与原料总量的10%的水,加入球磨机碾磨至粒度为45μm~50μm,然后将磨出的料浆除铁过筛后,用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成颗料,将颗料放入密封的铁桶内,陈腐50小时,至颗料含水量为7%;

B、在200MPa的压力条件下,用压机将步骤A的陈腐料压制成坯体,坯体经过230℃的温度烘干成型得到砖坯,控制砖坯含水率为0.8%;

C、在砖坯表面喷上釉水,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加水研磨制成:甲基0.5%、腐纳1%、硅酸锆10%、釉用白泥8%、双飞粉15%、熔块15%、钾长石50.5%;然后放入辊道窑内,在300℃的温区内烘干后,送至1215℃的温区内进行烧成,砖体吸水率为1.5%,即得釉面陶瓷外墙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釉面陶瓷外墙砖的制造方法采用以下原料制得:粘土25吨、同福土35吨、石米20吨、钾沙20吨,其中,原料的总含铝量18%、总含铁量1%;

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计算量的原料与原料总量的10%的水,加入球磨机碾磨至粒度为45μm~50μm,然后将磨出的料浆除铁过筛后,用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成颗料,将颗料放入密封的铁桶内,陈腐50小时,至颗料含水量为7%;

B、在230MPa的压力条件下,用压机将步骤A的陈腐料压制成坯体,坯体经过250℃的温度烘干成型得到砖坯,控制砖坯含水率为0.5%;

C、在砖坯表面喷上釉水,釉水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加水研磨制成:甲基0.5%、腐纳1%、硅酸锆10%、釉用白泥8%、双飞粉15%、熔块15%、钾长石50.5%;然后放入辊道窑内,在400℃的温区内烘干后,送至1220℃的温区内进行烧成,砖体吸水率为1%,即得釉面陶瓷外墙砖。

将本发明各实施例所制备的釉面陶瓷外墙砖制成100mm×200mm×7.4mm的规格,按照GB/T 4100-2015标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