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74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耕地被占用,使耕地面积逐年缩减。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及农副产品的需求,必须增加粮食的产量。而目前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方式是施用化肥。传统化肥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由于这些化肥挥发快、利用率低,要想获得增产就得多施,这无形给农民增加了负担,同时大量长期使用化肥也带来不少的副作用,土壤生态失调、盐碱化、板结的问题开始突显,还包括农作物品质下降,农作物里面含有药物残留化学激素等问题,形成农业的恶性循环,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十年来,传统肥料的生产和使用达到了历史巅峰,人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单纯依靠加大施肥量并不能得到更高的产量。因此,寻求既能减少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又能改良土壤,减少环境污染的肥料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促进作物高产优质的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尿素10-15份,磷酸二铵6-10份,硫酸钾6-10份,有机物料70-95份,硅肥4-8份,生物菌制剂0.1-0.5份,膨胀蛭石粉1-2份,保水剂10-20份;其中所述生物菌制剂由胶质芽孢杆菌制剂、圆褐固氮菌制剂和光合细菌制剂按质量比3:1:1.5混合组成;所述保水剂为淀粉接枝丙烯腈或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优选地,所述的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尿素12份,磷酸二铵8份,硫酸钾10份,有机物料87份,硅肥8份,生物菌制剂0.3份,膨胀蛭石粉1.2份,保水剂17份。所述有机物料是由畜禽粪便、蚕沙及秸秆经腐熟处理而得。所述生物菌制剂中胶质芽孢杆菌剂有效活菌数≥50亿/g,圆褐固氮菌制剂有效活菌数≥30亿/g,光合细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数≥50亿/g。本发明的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1)先把秸秆粉碎使秸秆长度在2-5cm,畜禽粪便和蚕沙风干至含水量为10-20%。再将肥料腐熟剂、米糠按1:8质量比混匀后和秸秆、畜禽粪便及蚕沙混合均匀后建堆,建堆高度控制在1.5-2.0m,长度2.0-3.0m,宽度2.0-2.5m。秸秆、畜禽粪便和蚕沙的混合物发酵至充分腐熟的过程中可加水确保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在60-70%,发酵温度控制在65℃左右,一般每48h翻堆一次,若温度在70℃以上可多次翻堆,发酵时间15-25天。待混合物充分腐熟后经粉碎、过筛、干燥后即制得有机物料;其中秸秆、畜禽粪便和蚕沙的质量比为(1-2):5:0.5,畜禽粪便和肥料腐熟剂的质量比约为800:1。(2)取粉状的其他原料和步骤(1)制得的有机物料进行常规搅拌混匀、造粒、烘干、过筛,即制得本发明的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使用量,达到节省耕作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功效,还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本发明产品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一、实施例的制备按照以下配方表制备实施例1-11,“/”代表不加该种组分,其中所述生物菌制剂由胶质芽孢杆菌制剂、圆褐固氮菌制剂和光合细菌制剂按质量比3:1:1.5混合组成;所述保水剂为淀粉接枝丙烯腈。二、实施例产品的制备上述实施例1-10产品按照以下方法制备:(1)先把水稻秸秆粉碎使秸秆长度在2-5cm,鸡粪和蚕沙风干至含水量为10-20%。再将肥料腐熟剂、米糠按1:8质量比混匀后和水稻秸秆、鸡粪及蚕沙混合均匀后建堆,建堆高度控制在1.5-2.0m,长度2.0-3.0m,宽度2.0-2.5m。水稻秸秆、鸡粪和蚕沙的混合物发酵至充分腐熟的过程中可加水确保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在60-70%,发酵温度控制在65℃左右,一般每48h翻堆一次,若温度在70℃以上可多次翻堆,发酵时间20天,将充分腐熟的混合物经粉碎、过100目筛干燥后即制得有机物料;其中水稻秸秆、鸡粪和蚕沙的质量比为1:5:0.5,鸡粪和肥料腐熟剂的质量比约为800:1。(2)取粉状的其他原料和步骤(1)制得的有机物料进行常规搅拌混匀、造粒、烘干、过筛,即制得本发明的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所述生物菌制剂中胶质芽孢杆菌剂的有效活菌数50亿/g,圆褐固氮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数30亿/g,光合细菌制剂的有效活菌数50亿/g。实施例11产品的制备:除不添加有机物料外,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产品的制备。上述全部实施例均能造粒成功,成型质量较好。试验设计11.1试验作物:黑美人西瓜1.2试验处理设置试验组1:产品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肥料。试验组2:产品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肥料。试验组3:产品制备实施例3所得的肥料。试验组4:产品制备实施例4所得的肥料。对照组1:产品制备实施例5所得的肥料。对照组2:产品制备实施例6所得的肥料。对照组3:产品制备实施例7所得的肥料。对照组4:产品制备实施例8所得的肥料。对照组5:产品制备实施例9所得的肥料。对照组6:产品制备实施例10所得的肥料。对照组7:产品制备实施例11所得的肥料。对照组8:市售普通复合肥料。选择广西武鸣一块露地栽培的黑美人西瓜种植地作为试验地,土质相同。试验共设12个处理组,即试验组1-4和对照组1-8。在追肥一致的情况下,各处理组均在西瓜定植前整地时作基肥施用。试验期间,各处理组对西瓜的管理同于该作物的日常管理。1.3肥料用量及施用方法试验组1-4和对照组1-7:基肥分别施入对应实施例制备的肥料50kg/亩。对照组8:基肥施入市售普通复合肥料50kg/亩,所述的市售普通复合肥料氮磷钾养分含量15-10-20,总养分≥45%。1.4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1.4.1测定西瓜亩产量在西瓜收获时测定亩产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西瓜增产率。增产率(%)=(各处理组亩产量-对照组8的亩产量)/对照组8的亩产量*100经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从上表所示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4产品的增产效果明显,其中试验组1的产品增产效果最好。对照组1、2与试验组1-4相比,只是配方组分不在本发明的特定范围内,增产效果相差较大;而对照组3-7与试验组1相比,差别仅是缺了其中某一组分,效果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配方组分比例是比较科学有效的。1.4.2测定西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西瓜成熟期时每个处理组分别选取大小一致的西瓜果实,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西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组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1)按以下公式计算西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率。增加率(%)=(各处理组可溶性糖含量-对照组8可溶性糖含量)/对照组8可溶性糖含量*1002)按以下公式计算西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倍数。增加倍数=(各处理组维生素C含量-对照组8维生素C含量)/对照组8维生素C含量经测定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从上表所示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4产品能够明显提高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含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就整体效果而言,试验组1的产品效果最好。1.4.3土壤结构测定在西瓜施基肥3个月后测定试验组1和对照组8的西瓜地0-20cm土层中各种养分情况,对比结果如下:测试项目施肥前试验组1对照组8有机质含量(g/kg)17.0324.3512.56碱解氮(mg/kg)62.5085.6654.27有效磷(mg/kg)18.1431.7322.84速效钾(mg/kg)97.67116.4583.25PH6.46.86.2由上表可知,与对照组8相比,试验组1可使西瓜地土壤的有机质明显增加,土壤中氮磷钾量和PH也明显得到改善,因此能够更利于西瓜生长,促进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试验设计22.1试验作物:甘蔗(品种:贵糖42号)2.2试验处理设置选择广西贵港石卡镇甘蔗地作为试验地,土质相同。试验共设2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施用市售普通复合肥料。试验组: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有机肥料。在追肥一致情况下,各处理组均作甘蔗基肥施用,且试验期间,各处理组对甘蔗的管理同于该作物的日常管理。以上每组处理均3次重复,每组试验结果的各值是取3次的平均值。2.3肥料用量和施用方法对照组:基肥施用市售普通复合肥料50kg/亩,所述市售普通复合肥料:氮磷钾养分含量18-7-16,总养分≥41%。试验组:基肥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肥料50kg/亩。2.4结果和分析在甘蔗收获时测定亩产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甘蔗增产率。增产率(%)=(试验组亩产量-对照组亩产量)/对照组亩产量*100从上表所示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甘蔗的增产作用明显,增产率达21.6%。2.5土壤结构测定在甘蔗施基肥6个月后测试甘蔗地0-20cm土层中各种养分情况,对比结果如下:测试项目施肥前试验组对照组有机质含量(g/kg)18.5526.0614.72碱解氮(mg/kg)68.5392.4057.34有效磷(mg/kg)19.4126.8214.68速效钾(mg/kg)106.30121.5685.47PH6.57.06.3由上表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产品可使甘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中氮磷钾量和PH也明显得到改善,因此更有利于甘蔗生长。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