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6101发布日期:2018-10-23 23:14阅读:15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与传统农业种植食用菌相比,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具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节约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真正体现循环经济概念。工业化生产能够一年365天全年不间断供货,彻底解决了传统农业季节性生产与市场全年不间断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工业化模式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将作物生长环境与病菌、虫害隔离,从源头上避免了病虫害的侵害,确保了食品安全。工厂化模式所需的土地面积不到传统模式的1%,劳动力只占传统模式用量的2%,工厂化生产的效率比传统模式高出约40倍,单层设计的厂房每亩产值超过100万元,多层设计的厂房每亩产值达到400万~500万元,使土地产出率提高了近百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栽培原料主要是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甘蔗渣、木糠、米糠、麦皮等多种农作物下脚料,食用菌采收后,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目前,工厂化食用菌龙头企业在生物学转化率上已可达130%左右,杂菌污染率可控制在0.01%水平,单产达到380克左右。

双孢蘑菇的基料的主要原料是麦草和鸡粪,全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和下脚料,通过种植循环利用,既可减少大气、水质环境污染,又可变废为宝,为农民创收。

基料经过智能控制化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和全系统高效机械化工艺流程,播种和发菌均在发酵隧道中完成,堆肥进入菇房时边上料边覆土,20天左右开始出菇,采摘下的蘑菇经包装直接鲜销或进入冷藏库冷藏保鲜。

生产过程中的废水中富含氮元素,对环境是废水,全部可以循环利用,主要用于一次发酵过程中间的水分补充,生产后的菌渣直接可以装袋销售,是很好的有机肥,用于种植有机蔬菜和种花、草、苗很受欢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其目的在于:双孢蘑菇的基料的主要原料是麦草和鸡粪,全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和下脚料,通过种植循环利用,既可减少大气、水质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骤一:

发酵料配制:配制发酵料的原材料包括麦草、鸡粪、石膏粉和酒糟。麦草选用秸秆颜色金黄,质地坚挺,无霉变,含水量为20%以内;湿鸡粪的干样含氮量为3-4%,灰分28%以下,含水量65-75%左右;石膏粉为非结晶硫酸钙,纯度98%以上并大于100目的颗粒;酒糟为湿酒糟,粗蛋白含量18%左右,干物质30%-35%。其中加入酒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酒糟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及酵母菌等益生菌群,可以提高发酵效率,减少发酵时间。根据原料实际检测的指标数据进行混合配比,其混合物料的总氮=1 .58-1 .72%,总灰分=25%以下,C:N=30-33:1;对各原材料进行检测后,先将麦草进行预湿,用生产过程中回收起来混有鸡粪的污水浸泡麦草1分钟左右,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预湿的麦草人工破捆,堆放至麦草预湿场。按照原材料配方称量除麦草以外的其他配料,如鸡粪、石膏、酒糟等,依次取出并加入,最后将所有的配料通过装载机来回混匀,建堆,进行三次发酵。

步骤二:上菇床、覆土:三次发酵完成的基料已长满菌丝,运输到育菇车间,自动称重压实后智能加入覆土,用分层上料机将堆肥和覆土一起均匀上床架。覆土材料使用高腐植的草炭土,厚度一般为5cm。

步骤三:出菇管理

双孢蘑菇一般可采收三潮,整个生产周期约42天。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原料及菌丝生长情况,也可采收二潮,每个周期28天。此过程中通过菇床加湿机、封闭育菇装置和发酵催芽装置,保证双孢蘑菇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CO等条件达到最佳,智能控制出菇管理的15个环节,包括菌丝恢复,调节菌丝渗透至覆土层,调节长菌蕾,调节菇的大小、质地、菇密度,调节加湿期的气候条件,调节采菇期的生长条件,一潮菇结束后的调节,再次菌丝恢复,再次调节长菌蕾,调节大小,调节相对湿度,调节菇床含水量,调节采菇期,调节二潮结束后的菌丝恢复,调节三潮出菇期间的生长。使产出的双孢蘑菇品质达到最佳,并采用人工每天采摘,以保证不破坏双孢蘑菇原状和生长空间。全部采摘后使用封闭育菇装置中的自动化蒸气杀菌系统,快速有效的清理和除菌,再进入下一轮的栽培。整个出菇过程将被计算机系统完整记录下来,以实现可追溯管理。

步骤四:采摘

采摘全用人工采摘,通过严格培圳,加强管理,使采摘的一等成品鲜菇达到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化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和全系统高效机械化工艺流程,采用节能、污染少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从源头上消除和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量,同时年产量可比传统工艺提高16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首先将经过三次发酵的基料覆土上床架,14天左右开始出菇,采摘下的蘑菇经包装直接鲜销或进入冷藏库冷藏保鲜。本项目每年生产7.5个(二潮)-13个(三潮)周期,每周期28-42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好以下参数:

1)温度: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C,最适温度18-25 °C;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2°C,最适温度14-16°C。

2)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5%左右最适宜,覆土的含水量 70-80%为宜。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是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过干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3)酸碱度:双孢蘑菇宜稍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宜7.5,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6.8-7. 0,覆土的pH值应在8.5。每采完一期菇喷水时适当放点石灰,以保持较高的pH值,抑制杂菌孳生。

4)空气:双孢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5)光照:双孢蘑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蒴多,商品价值差。

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基料采购-→-→上菇床、覆土-→出菇管理-→采摘-→包装-→入库

综上,本发明达到预期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