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木薯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787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热带地区以木薯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是中国最主要的食用菌之一,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核苷酸、多糖类物质,是一种药食兼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其袋料栽培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栽培原料广泛,栽培模式多样,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常规原料日趋短缺,原料成本的提高直接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廉价优质的新型栽培基质需求更为迫切。

我国热区木薯种植面积较大,其种植及加工中产生的大量木薯杆、木薯渣、木薯皮等废弃物,既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木薯秆质地疏松,C/N为39.05,含粗蛋白5.1%,粗纤维23.3%,无氮浸出物45.5%,木薯皮除富含粗蛋白、粗纤维外还有淀粉、可溶性糖、β-胡萝卜素等,是栽培黑木耳的好原料。利用木薯废弃物栽培黑木耳,不仅能够解决食用菌产业培养基原料不足的问题,而且减少了大量丢弃或焚烧木薯杆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由于木薯杆较之木材量大价廉,从而大大降低了食用菌的生产成本,实现木薯副产物的资源转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木薯废弃物(茎杆、枝、木薯皮)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配方简单,原料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经济和环境效益非常可观。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黑木耳培养基的组合物,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组合物的组分包括:木薯杆屑40-80%,木薯皮0-35%,椰糠和/或橡胶木屑0-25%,石膏0.5-2%,石灰0.5-2%。

优选地,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组合物的组分包括:木薯杆屑46-80%,木薯皮0-30%,椰糠和/或橡胶木屑0-20%,石膏0.5-2%,石灰0.5-2%。

优选地,所述木薯皮的含量不为0。

优选地,橡胶木屑的含量不为0。

进一步优选地,椰糠的含量不为0。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黑木耳培养基,采用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制备而成。

优选地,所述黑木耳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5-70%,pH值为7-8。

其中,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所述的榆黄蘑培养基可以采用常用的菌菇培养基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作为一个举例,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将木薯杆、枝晒干,粉碎,木薯皮洗净、晒干、粉碎,椰糠和/或橡胶木屑晒干;

(2)将木薯杆屑、椰糠和/或橡胶木屑、木薯皮预湿,然后加入石灰堆制1-2天,加入石膏,调节湿度,装袋,灭菌。

其中,在步骤(2)中控制培养基料水比为1︰1.3-1.7,pH值为7-8。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如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所述的组合物、或者如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所述的黑木耳培养基在栽培黑木耳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采用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所述的黑木耳培养基进行栽培。

本发明利用热带地区资源极其丰富的木薯废弃物、椰糠和/橡胶木屑为主要原料制作培养基,不需再添加麸皮、玉米粉等含氮量高的辅料,既能充分利用木薯栽培废弃物,解决资源浪费甚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又缓解了食用菌原料紧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连续采收3-4潮木耳,干木耳产量可达0.05-0.06公斤/袋,生物转化率80%以上,投入产出比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原料准备:

(1)木薯杆屑:采收后的新鲜、无病虫害、无霉变的木薯杆、枝晒干,粉碎成5-12mm×5-12mm颗粒备用;(2)木薯皮:清洗去尘,流水冲洗三次,置于室外晒干后粉碎(颗粒度5-12mm×5-12mm)备用;(4)其他材料:椰糠、橡胶碎木屑等事先翻晒,阴凉处贮藏备用。

实施例1

适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在每年1-3月或9-12月引进常规黑木耳优良菌株。

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原料包括:木薯杆屑68%,木薯皮10%,椰糠10%,橡胶木屑10%,石膏1%,石灰1%。

按配方称取好各原料,木薯杆屑、木薯皮、橡胶木屑和椰糠需提前一天预湿,预湿后加1%石灰堆制1-2天,然后加入石膏,边加水边拌料。培养料拌好后含水量为65-70%,调pH 7-8(用柠檬酸/石灰粉调节)。

装袋:菌袋选择17cm×33cm×0.035cm或22cm×42cm×0.035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每袋装料1-1.1千克,料装进袋后将原料适当压紧、装均。

灭菌:高压灭菌,条件为:压力升至1.02×105Pa(1.05kg/cm 2),121℃,维持2-4小时。灭菌装锅时料袋之间适当留有间隙,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实施例2

适于热带地区在每年4-8月引进耐高温毛木耳优良菌株。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配比不同,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原料包括:木薯杆屑70%,木薯皮13%,橡胶木屑15%,石膏粉1%,石灰1%。

实施例3

适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在每年1-3月或9-12月引进常规黑木耳优良菌株。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配比不同,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原料包括:木薯杆屑40%,木薯皮32.5%,椰糠15%,橡胶木屑10%,石膏0.5%,石灰2%。

实施例4

适于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在每年1-3月或9-12月引进常规黑木耳优良菌株。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配比不同,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原料包括:木薯杆屑80%,木薯皮7.5%,椰糠5%,橡胶木屑5%,石膏2%,石灰0.5%。

实施例5

适于热带地区在每年4-8月引进耐高温毛木耳优良菌株。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配比不同,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原料包括:木薯杆屑80%,木薯皮7.5%,橡胶木屑10%,石膏2%,石灰0.5%。

实施例6

适于热带地区在每年4-8月引进耐高温毛木耳优良菌株。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料配比不同,按照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原料包括:木薯杆屑40%,木薯皮32.5%,橡胶木屑25%,石膏0.5%,石灰2%。

试验

采用实施例1的培养基,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在每年1-3月或9-12月引进常规黑木耳优良菌株。

1、菌种选择与制备:选择菌丝洁白、生长健壮、适龄、无污染的优良黑木耳栽培菌种。

①母种:母种采用PDA培养基,25℃下恒温培养,至菌丝体洁白粗壮,气生菌丝丰富即可转接原种。

②原种:常规谷粒培养基或棉籽壳培养基培养,高压灭菌2.5-3.0小时,接种培养25天左右至菌丝长满。

2、发菌室消毒:选择干净、避光的空闲房屋作发菌室,发菌室在使用之前需进行彻底消毒。可选择熏蒸法或喷雾消毒法,熏蒸法主要用于封闭程度较好的菌室,若菌室密封程度较差,可采用喷雾消毒法。熏蒸消毒常用药剂有甲醛、高锰酸钾、硫磺粉和专用烟雾剂等。在发菌室内角落边缘、中心各选择几处放药位置,做好保护措施,自里向外,边放边出,最后将门关闭,密封熏蒸24-48小时后通风换气。

3、接种培养:栽培料温降至30℃以下,无菌条件下接种培养,接种量以每袋栽培种(规格27cm×33cm)接30-35袋为宜。

发菌管理:

①排袋:根据气温高低,确定菌袋摆放方式。气温≥20℃时,菌袋以“#”型排排布两层摆放架上,气温<18℃时,菌袋3-4层单排摆放,暗光培养,发菌过程中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菌袋温度始终控制在22-25℃。

②翻堆拣杂:接种3-4d后开始检查有无杂菌污染情况,7-8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每隔7d翻堆1次,每次检查、剔除污染菌袋,并及时处理。

③早晚各通风换气一次,每次0.5小时。菌丝萌初期:温度保持20℃-22℃,空气相对湿度55%-60%。菌丝体长至料袋的1/3时,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持空气湿度60-65%。养菌后期:再把温度降至10-22℃,这样菌丝生长虽比较缓慢,但健壮有力、洁白。

4、打孔及催芽管理:菌丝长满袋后,继续培养1周,转入通气阶段。利用2%-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菌棒表面、穿孔工具消毒。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0.4cm,开口数量180-220个。培养温度25℃以下,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散光照射且每日通风,持续5-7天,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5、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采光良好、水源充足、洁净,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2米,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两侧开门,门宽米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棚高3-3.5米,肩高1.8-2米左右。大棚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1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加盖遮阳网。

6、棚内设施及消毒处理:棚内框架装两个为一组的横杆,用于固定挂杆。挂杆间距25-30厘米,每组之间留距离60-70厘米的通道。在通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1条,上部装雾化喷头,下部装微喷水带。袋间袋距离少于20厘米,行间距离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50厘米左右,利于通风,提高产量。挂袋前,地面撒一层生石灰,用硫磺熏蒸密闭消毒。

7、出耳管理: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黑木耳生长期对水分的管理本着“先干后湿、干湿交替”的原则,棚内空间湿度保持在80%-85%。出耳前期每天至少浇5-6次,每次10分钟。中期每天浇水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后期木耳对水的需要较多,每天浇水5-6次,每次25分钟。

8、采收:当耳片长到3-5厘米,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d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

可连续采收3-4潮菇,干木耳产量可达50-60克/袋,生物转化率可达80%以上,投入产出比1:4。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