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及培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55867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及培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有机肥领域,具体是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及培肥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是一种味道鲜美和营养价值高的水产品,因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又被称为“软黄金”,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的美味佳肴。而台湾泥鳅在肉质、味道和营养方面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生长期短、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显著的经济优势,受到水产养殖业的追捧;台湾泥鳅养殖在广东等亚热带地区已初步形成一定养殖规模,并逐步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带。

近几年来由于泥鳅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工农业污染的加剧以及酷捕滥捞,泥鳅的市场需求量更大,因此人工养殖台湾泥鳅的前景越来越可观。但是人们为了追求经济上投入少、输出多,养殖时间短,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肥水产品多以化肥为主,生物肥较少。使用化肥的优点是见效快,其缺点是肥效时间短,流失多,化学耗氧量、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高,不利于泥鳅的生长,同时还使得水体中微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致养殖水体越来越瘦,自净与调节机制失控。施用有机肥的池子对浮游生物的繁殖比较有利,能保持较高的生物量。有机肥成分较全面,肥效较缓和而持久,对浮游植物也较适宜。但施下的有机肥要在池水中分解,会增大池水中各种有机质的含量,需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池水污染),对鳅鱼生长很不利。因此,对分解较快、耗氧剧烈的大粪,最好先经过初步的发酵腐熟后再使用,这样不仅可减轻对池水的污染,又可较快地发挥肥效。

在整个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下苗前的水质肥化(又称肥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台湾泥鳅养殖产量。如果出现“转水”情况,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池塘会发生缺氧现象,引起泥鳅苗的死亡,因此需要在下苗前使用肥水产品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及培肥方法,采取有机生态的微生物培肥技术解决台湾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培肥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百分比:青草30%-50%,废弃果蔬20%-45%,豆渣15%-35%,米糠粉3%-8%,复合微生物发酵剂0.1%-0.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如下原料及质量百分比:青草40%,废弃果蔬30%,豆渣25%,米糠粉4.8%,复合微生物发酵剂0.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发酵剂由黑曲霉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青草长度不超过2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有机肥中总养分(n+p2o5+k2o)≥4%,有机质≥30%,含水率≤20%,有效功能菌≥6000万个/克。

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培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场地:选择闲置、能被阳光照射的场地,挖一方形或圆形土坑,夯实坑地表及坑壁四周;

(2)搅拌:将准备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

(3)堆料:将搅拌好的物料放入发酵坑,并在物料的中间插入一根塑料管,保持塑料管直立;

(4)覆膜:堆料完成后覆盖一层农用薄膜;

(5)发酵:物料在发酵坑中发酵8-10天,发酵4-5天后,翻拌一次物料,通过塑料管观察和测试物料的温度,确保物料温度≤70℃,物料有酒香或无味则发酵完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土坑面积4m2,深1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物料搅拌至物料手紧抓时缝见水印但不滴水,松开落地即能散开的状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塑料管长1m,直径2c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4)中,外界温度低于10℃时,所述农用薄膜的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膜。

青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的绿色草本植物,含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

废弃果蔬:含碳水化合物、糖类、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有机酸、含氮物质、丹宁物质、苷类、色素物质、维生素、芳香物质、油脂类、矿物质类、酶等。

豆渣:豆渣含水份85%,蛋白质3.0%,脂肪0.5%,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多糖等)8.0%,此外,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

米糠粉:米糠中平均含蛋白质15%,脂肪16%-22%,糖3%-8%,水分10%,热量大约为125.1kj/g。脂肪中主要的脂肪酸大多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并含高量维生素、植物醇、膳食纤维、氨基酸及矿物质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培肥过程经济实用,原料成本极低,又极易获得,具有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低成本、效果显著等特点,通过本发明培肥方法进行养殖池水的培肥,能够起到有机、生态、废物再利用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克服抗生素、激素、防腐剂、农药、化肥等化学农业所产生的种种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发酵示意图。

图中1-塑料管,2-农用薄膜,3-物料,4-发酵坑。

图2为本发明中有机肥中间插入的塑料管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发酵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以培肥一亩池水为例,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组分:青草60kg,废弃果蔬45kg,豆渣37.5kg,米糠粉7.2kg,复合微生物发酵剂0.3kg,其中青草扎成2cm以内的小段。

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培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场地:选择闲置、能被阳光照射的场地,挖面积4m2,深1m的土坑,夯实坑地表及坑壁四周(图3);

(2)搅拌:将准备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

(3)堆料:将搅拌好的物料3放入发酵坑4,并在有机肥的中间插入一根塑料管1(图2),塑料管1长1m,直径2cm,保持塑料管1直立;

(4)覆膜:堆料完成后覆盖一层农用薄膜2;

(5)发酵:物料3在发酵坑4中发酵8天,发酵4天后,翻拌一次物料3,通过塑料管1观察和测试物料3的温度,确保物料3温度≤70℃,物料3有酒香或无味则发酵完成。

物料3发酵完毕后,有机肥中总养分(n+p2o5+k2o)≥4%,有机质≥30%,含水率≤20%,有效功能菌≥6000万个/克;有机肥泼洒到养殖池中10天后,再放养泥鳅苗。

实施例2

以培肥一亩池水为例,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组分:青草45kg,废弃果蔬67.6kg,豆渣22.3kg,米糠粉12kg,复合微生物发酵剂0.15kg,其中青草扎成2cm以内的小段。

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培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场地:选择闲置、能被阳光照射的场地,挖面积4m2,深1m的土坑,夯实坑地表及坑壁四周(图3);

(2)搅拌:将准备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

(3)堆料:将搅拌好的物料3放入发酵坑4,并在有机肥的中间插入一根塑料管1(图2),塑料管1长1m,直径2cm,保持塑料管1直立;

(4)覆膜:堆料完成后覆盖一层农用薄膜2并加盖一层塑料膜;

(5)发酵:物料3在发酵坑4中发酵9天,发酵4天后,翻拌一次物料3,通过塑料管1观察和测试物料3的温度,确保物料3温度≤70℃,物料3有酒香或无味则发酵完成。

物料3发酵完毕后,有机肥中总养分(n+p2o5+k2o)≥4%,有机质≥30%,含水率≤20%,有效功能菌≥6000万个/克;有机肥泼洒到养殖池中10天后,再放养泥鳅苗。

实施例3

以培肥一亩池水为例,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组分:青草75kg,废弃果蔬30kg,豆渣52kg,米糠粉4.5kg,复合微生物发酵剂0.45kg,其中青草扎成2cm以内的小段。

一种泥鳅下苗前养殖池水的培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场地:选择闲置、能被阳光照射的场地,挖面积4m2,深1m的土坑,夯实坑地表及坑壁四周(图3);

(2)搅拌:将准备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

(3)堆料:将搅拌好的物料3放入发酵坑4,并在有机肥的中间插入一根塑料管1(图2),塑料管1长1m,直径2cm,保持塑料管1直立;

(4)覆膜:堆料完成后覆盖一层农用薄膜2;

(5)发酵:物料3在发酵坑4中发酵10天,发酵5天后,翻拌一次物料3,通过塑料管1观察和测试物料3的温度,确保物料3温度≤70℃,物料3有酒香或无味则发酵完成。

物料3发酵完毕后,有机肥中总养分(n+p2o5+k2o)≥4%,有机质≥30%,含水率≤20%,有效功能菌≥6000万个/克;有机肥泼洒到养殖池中10天后,再放养泥鳅苗。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