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截面建筑型钢对接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86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大截面建筑型钢对接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截面建筑型钢对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施工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施工的方式也有很多新的方式,在钢结构的厂房搭建过程中,为了保障一定的层高,需要进行型钢的对接,而型钢的对接,其对搭接结构的剪切应力要求较高,现有的搭接方式所采用的手段,多为增加对接面积,通过焊接法兰,增加焊接肋板等方式,造成施工难度大,型钢变形量大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稳定性好,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大截面建筑型钢对接固定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截面建筑型钢对接固定结构,包括匹配对接的两H型钢,在两H型钢的腹板两侧和翼板上均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对接的两翼板或两腹板上的Z型板、和搭设在对接缝处的加强板,所述Z型板与对应的翼板或腹板焊接固定,且Z型板与对应的翼板或腹板之间形成限位插槽,限位插槽的开口朝向对接缝,且限位插槽的厚度与加强板厚度相匹配;所述加强板呈“几”字形,在加强板与对接缝之间还垫设有剪力板,所述剪力板与对应的加强板和H型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Z型板与对应的加强板和H型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两对接的H型钢的腹板槽内交叉设置有对拉杆,对拉杆包括正旋螺杆、反旋螺杆和调节螺套。

所述剪力板的宽度与H型钢的翼板宽度相同,剪力板的长度为0.9L~1.1L,其中L为H型钢翼板的宽度。

所述腹板槽内设置有与对拉杆对应的对拉支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Z型板、加强板和剪力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剪切力的有效分散和传递,并能够在进行对接过程实现导向,通过初步定位固定,再进行锁紧,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本申请的对拉杆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改善型钢的受力特性,通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受力方向,优化型钢对接结构的受力,从而保障钢结构建筑施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接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H型钢、2为Z型板、3为加强板、4为限位插槽、5为剪力板、6为螺栓、7为正旋螺杆、8为反旋螺杆、9为调节螺套、10为对拉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大截面建筑型钢对接固定结构,包括匹配对接的两H型钢1,在两H型钢1的腹板两侧和翼板上均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对接的两翼板或两腹板上的Z型板2、和搭设在对接缝处的加强板3,所述Z型板与对应的翼板或腹板焊接固定,且Z型板与对应的翼板或腹板之间形成限位插槽4,限位插槽的开口朝向对接缝,且限位插槽的厚度与加强板厚度相匹配;所述加强板呈“几”字形,在加强板与对接缝之间还垫设有剪力板5,所述剪力板5与对应的加强板3和H型钢1之间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Z型板2与对应的加强板3和H型钢1之间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

在两对接的H型钢的腹板槽内交叉设置有对拉杆,对拉杆包括正旋螺杆7、反旋螺杆8和调节螺套9。

所述剪力板5的宽度与H型钢的翼板宽度相同,剪力板5的长度为0.9L~1.1L,其中L为H型钢翼板的宽度,所述腹板槽内设置有与对拉杆对应的对拉支座10。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Z型板、加强板和剪力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剪切力的有效分散和传递,并能够在进行对接过程实现导向,通过初步定位固定,再进行锁紧,大大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本申请的对拉杆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改善型钢的受力特性,通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受力方向,优化型钢对接结构的受力,从而保障钢结构建筑施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