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中药渣的甘蔗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645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中药渣的甘蔗肥料。



背景技术:

中药(tcm)主要起源于中国,中药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瑰宝。中药生产经过提取加工,得到中药产品。与此同时,我国中药生产企业每年要消耗植物类药材约70万吨以上,产生的植物类药渣高达数百万吨。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药渣会腐化变质,散发恶臭、滋生细菌,而传统集中堆放,以及焚烧等处理方式处理成本高,处理后会排放废气及占用土地,也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中药渣常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成分和大量的粗纤维、粗脂肪、淀粉、粗多糖、氨基酸、无机营养成分,是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最佳原料之一。研究利用中药渣作为肥料,既能解决药渣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问题,又变废为宝,同时给研制开发中药渣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料提供较充足的原料来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增产优质的甘蔗肥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中药渣的甘蔗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中药渣20-30份,硅肥5-8份,黄腐酸钾4-7份,淡紫拟青霉菌剂0.5-3份,生物质焦10-25份,鸡粪40-55份,尿素10-20份,过磷酸钙5-12份,硫酸钾10-16份,硫酸镁0.1-0.3份。

优选地,所述的含中药渣的甘蔗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中药渣22份,硅肥7份,黄腐酸钾6份,淡紫拟青霉菌剂2份,生物质焦21份,鸡粪50份,尿素18份,过磷酸钙8份,硫酸钾14份,硫酸镁0.2份。

所述生物质焦由城镇有机生活垃圾在400-900℃无氧条件下分解而成,其粒径为0.5-2mm。

所述淡紫拟青霉菌剂有效活菌数≥30亿孢子/克。

本发明的含中药渣的甘蔗肥料的制备方法:

(1)先将中药渣进行粗粉碎,再与鸡粪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物料腐熟剂。然后将混合好的物料建堆,建堆高度控制在0.8-1.5m,长度2.0-3.5m,宽度2.0-3.0m。物料发酵腐熟期间水分控制在50%-60%,堆温控制在60℃左右,当堆温升到50℃时开始翻倒降温供氧,每天一次,若堆温超过65℃,增加翻倒次数。一般腐熟发酵需10-15天。当手抓物料成团,无水滴,松手即散,物料疏松易碎,无物料的臭味,略有酒香味,稍有氨味,可见堆内菌丝即完成腐熟。将腐熟好的物料进行干燥粉碎即可。上述添加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和物料的重量比为1:(2000-5000)。

(2)将步骤(1)所制得的物料和其他原料进行常规粉碎、搅拌混匀、造粒、过筛、干燥工序即制得本发明的甘蔗肥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产品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功效,还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本发明产品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一、实施例的制备

按照以下配方表制备实施例1-11,“/”代表不加该种组分。

所述的生物质焦由城镇有机生活垃圾在400-900℃无氧条件下分解而成,其粒径为1mm;所述淡紫拟青霉菌剂有效活菌数为30亿孢子/克;所述中药渣为经过水提后的板蓝根中药渣,其有机质含量66%,c/n为25,水分含量60%。

二、实施例产品的制备

上述实施例1-9产品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1)先将中药渣进行粗粉碎,再与鸡粪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物料腐熟剂。然后将混合好的物料建堆,建堆高度控制在0.8-1.5m,长度2.0-3.5m,宽度2.0-3.0m。物料发酵腐熟期间水分控制在50%-60%,堆温控制在60℃左右,当堆温升到50℃时开始翻倒降温供氧,每天一次,若堆温超过65℃,增加翻倒次数,发酵12天完成腐熟。将腐熟好的物料进行干燥粉碎即可,上述添加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和物料的重量比为1:3000。

(2)将步骤(1)所制得的物料和其他原料进行常规粉碎、搅拌混匀、造粒、过筛、干燥工序即可。

实施例10-11产品的制备:除不添加中药渣,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9产品制备。

试验设计1

1.1试验作物:甘蔗(品种:桂糖45号)

1.2试验处理设置

试验组1:施用实施例1制备的肥料。

试验组2:施用实施例2制备的肥料。

试验组3:施用实施例3制备的肥料。

试验组4:施用实施例4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1:施用实施例5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2:施用实施例6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3:施用实施例7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4:施用实施例8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5:施用实施例9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6:施用实施例10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7:施用实施例11制备的肥料。

对照组8:施用传统习惯性普通化肥。

选择广西贵港市一甘蔗地作为试验地,土质相同。试验共设12个处理组,即试验组1-4和对照组1-8。在追肥一致的情况下,各处理组均作甘蔗基肥施用。试验期间,各处理组对甘蔗的管理同于该作物的日常管理。

1.3肥料用量和施用方法

试验组1-4:基肥施用对应实施例制备的肥料60kg/亩。

对照组1-7:基肥施用对应实施例制备的肥料60kg/亩。

对照组8:基肥施用传统习惯性普通化肥,即市售无机复合肥60kg/亩,所述的市售无机复合肥:氮磷钾养分含量18-8-16,总养分≥42%。

1.4结果和分析

在甘蔗收获时测定亩产量和甘蔗含糖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甘蔗增产率。

增产率(%)=(各处理组亩产量-对照组8的亩产量)/对照组8的亩产量*100

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4产品的甘蔗增产和提高含糖量效果明显,其中试验组1的产品整体效果最好。对照组1与试验组1-4相比,只是配方组分不在本发明的特定范围内,增产效果相差较大;而对照组2-6与试验组1相比,差别仅是缺了其中某一组分,效果差距大。由此可见,本发明的配方组分比例是比较科学有效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