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877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菇的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灵菇即白阿魏蘑,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白变色种。白灵菇、白灵蘑、翅鲍菇为商品名。在新疆,因为生于伞形科大型中药材——阿魏的植株上,民间习称天山神菇。白灵菇有几种不同形态。市场上畅销的白灵菇是指菌柄粗短,菌盖特大,形似手掌形的品种。菌柄较长,菌盖偏小的品种,则一般不做为白灵菇经营。随着人们的采挖,野生白灵菇的数量少之又少,为了满足市场上对于白灵菇的需求,先多通过人工进行栽培。栽培基质是人工栽培中必须的物质,而现有的栽培基质的原料成分单一,配比不合理,造成白灵菇菌棒的出菇率较低,其生物转化率仅为80%左右,影响了人工栽培的经济效益,此问题亟需进行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料:按下列对应重量份称取物质备用:25~30份木屑、65~70份玉米芯、4~7份松针粉、10~13份椰壳粉、5~10份麸皮、2~4份蚕豆粉、3~5份滑石粉、2~3份凹凸棒土;(2)晒料:将步骤(1)所称取的原料放于太阳下曝晒2~3天,完成后收集备用;(3)土壤提取液制备:取连续种植桃树五年或以上的种植田土壤,然后与其质量8~10倍的清水共同混合放入搅拌罐内,高速搅拌处理15~20min后再静置1~1.5h,最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即为土壤提取液;(4)混料:将步骤(2)晒料后的各成分共同混合放入罐内,向其中加入步骤(3)所制得的土壤提取液,不断搅拌混合至整体的水含量为58~63%后停止施加土壤提取液,最后取出得混合物备用;(5)装袋灭菌: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完成后进行灭菌,最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木屑碎片大小为0.5~1cm,所述的玉米芯、椰壳粉的粒径为150~200目。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速搅拌的速度为1300~1500转/分。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灭菌处理是利用紫外线辐照灭菌。现有的白灵菇栽培基质多仅由木屑、麸皮、棉籽壳等成分组成,其虽然能有效的保证白灵菇的营养生长,但对于产量、白灵菇的出菇率等品质提升效果不明显,本发明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改进,对栽培基质中的原料组成进行了特殊的选择搭配,其中添加的木屑、玉米芯、椰壳粉、麸皮、蚕豆粉有效保证了白灵菇的营养供给,松针粉的添加提升了栽培基质的环境安全,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在混料配制的时候又添加了土壤提取液,所用的土壤是桃树连续种植了五年及以上的土壤,种植中通常存在连作障碍,即前茬多年种植一种作物,后续再进行同种作物种植时会影响生长,因为该作物在多年种植中会分泌一些物质甚至自毒成分,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此效应在同种作物间影响明显,但若后茬作物非同种的前茬作物,反而有可能会促进后茬作物的生长,这也就是现在轮作种植的依据,连年种植桃树后的土壤内含有较多的酚类、萜类、未探明的生物活性物质等,虽然其对于桃树自身有毒副影响,但申请人意外的发现此类物质能有效的促进白灵菇菌丝体的生长,配合其余成分的共同作用,增强了白灵菇人工栽培的品质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对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原料成分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搭配,最终制得的人工栽培基质能有效的提升白灵菇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并且又缩短了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周期,育出的白灵菇品质优、口感好、经济效益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料:按下列对应重量份称取物质备用:25份木屑、65份玉米芯、4份松针粉、10份椰壳粉、5份麸皮、2份蚕豆粉、3份滑石粉、2份凹凸棒土;(2)晒料:将步骤(1)所称取的原料放于太阳下曝晒2天,完成后收集备用;(3)土壤提取液制备:取连续种植桃树五年或以上的种植田土壤,然后与其质量8倍的清水共同混合放入搅拌罐内,高速搅拌处理15min后再静置1h,最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即为土壤提取液;(4)混料:将步骤(2)晒料后的各成分共同混合放入罐内,向其中加入步骤(3)所制得的土壤提取液,不断搅拌混合至整体的水含量为58~59%后停止施加土壤提取液,最后取出得混合物备用;(5)装袋灭菌: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完成后进行灭菌,最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木屑碎片大小为0.5~1cm,所述的玉米芯、椰壳粉的粒径为150~200目。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速搅拌的速度为1300转/分。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灭菌处理是利用紫外线辐照灭菌。实施例2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料:按下列对应重量份称取物质备用:28份木屑、67份玉米芯、6份松针粉、12份椰壳粉、8份麸皮、3份蚕豆粉、4份滑石粉、2.5份凹凸棒土;(2)晒料:将步骤(1)所称取的原料放于太阳下曝晒2天,完成后收集备用;(3)土壤提取液制备:取连续种植桃树五年或以上的种植田土壤,然后与其质量9倍的清水共同混合放入搅拌罐内,高速搅拌处理18min后再静置1.2h,最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即为土壤提取液;(4)混料:将步骤(2)晒料后的各成分共同混合放入罐内,向其中加入步骤(3)所制得的土壤提取液,不断搅拌混合至整体的水含量为60~61%后停止施加土壤提取液,最后取出得混合物备用;(5)装袋灭菌: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完成后进行灭菌,最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木屑碎片大小为0.5~1cm,所述的玉米芯、椰壳粉的粒径为150~200目。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速搅拌的速度为1400转/分。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灭菌处理是利用紫外线辐照灭菌。实施例3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料:按下列对应重量份称取物质备用:30份木屑、70份玉米芯、7份松针粉、13份椰壳粉、10份麸皮、4份蚕豆粉、5份滑石粉、3份凹凸棒土;(2)晒料:将步骤(1)所称取的原料放于太阳下曝晒3天,完成后收集备用;(3)土壤提取液制备:取连续种植桃树五年或以上的种植田土壤,然后与其质量10倍的清水共同混合放入搅拌罐内,高速搅拌处理20min后再静置1.5h,最后进行过滤,所得滤液即为土壤提取液;(4)混料:将步骤(2)晒料后的各成分共同混合放入罐内,向其中加入步骤(3)所制得的土壤提取液,不断搅拌混合至整体的水含量为62~63%后停止施加土壤提取液,最后取出得混合物备用;(5)装袋灭菌: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物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完成后进行灭菌,最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木屑碎片大小为0.5~1cm,所述的玉米芯、椰壳粉的粒径为150~200目。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高速搅拌的速度为1500转/分。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灭菌处理是利用紫外线辐照灭菌。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2相比,在省去步骤(3)土壤提取液制备操作,在步骤(4)混料处理时用等质量份的清水取代土壤提取液,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将上述实施例2、对比实施例1对应的栽培基质分别装入宽25~30cm、长45~50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中,然后再进行相同的接种处理,完毕后放入发菌室内,堆放4层,保持发菌室内的环境湿度为80~90%,温度为24~27℃,保温保湿处理32~36天后转入出菇室,再于15~19℃的条件下生长10天左右即可采菇。两组实验的人工栽培数据具体对比如下表1所示:表1生物转化率(%)平均单体重量(g)出菇率(%)菌丝满袋时间(天)实施例292.723710021对比实施例185.418610028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种植栽培基质对于白灵菇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比实施例1未添加土壤提取液,其菌丝的生长速度较慢,生物转化率较低,而经过特殊处理的本发明实施例2明显提升了上述效果,很好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广价值较高。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