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亚麻屑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及其所用培养基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7041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亚麻屑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及其所用培养基。



背景技术:

凤尾菇营养丰富,肉肥味美。凤尾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凤尾菇含有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诱发干扰素的合成,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凤尾菇是一种以吸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等营养物质的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凤尾菇栽培基质主要成分为木屑、玉米芯和棉籽壳,由于栽培量的大幅度上升,木材资源的限伐禁伐,导致木屑的价格飞涨,成本过高造成亏损。

亚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纤维作物之一,素有“纤维皇后”之美誉,亚麻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亚麻屑(flaxresidues)是亚麻纤维制取过程中被粉碎的亚麻秆,其混杂着占亚麻屑总重量约9.5%的亚麻纤维,约6%的灰尘,4.5%的麻根及少量的沙粒、土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栽培凤尾菇的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栽培凤尾菇的培养基包括亚麻屑。

上述培养基中,所述培养基还包括玉米芯、木屑、麦麸或稻糠、石灰和石膏粉。

上述培养基中,所述亚麻屑、所述玉米芯、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或所述稻糠、所述石灰和所述石膏粉的质量比为(40-60):(10-20):(10-20):(15-20):1:1。

上述培养基中,所述培养基是将所述亚麻屑、所述玉米芯、所述木屑、所述麦麸或所述稻糠、所述石灰、所述石膏粉和水混匀后得到的培养基。

上述培养基中,所述亚麻屑在所述培养基中的质量分数为(16-24)%;

所述玉米芯在所述培养基中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木屑在所述培养基中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麦麸或所述稻糠在所述培养基中的质量分数为(6-8)%;

所述石灰在所述培养基中的质量分数为0.4%;

所述石膏粉在所述培养基中的质量分数为0.4%。

上述培养基中,所述亚麻屑在使用前还包括用水将其预湿,预湿后焖料的步骤。所述焖料的时间为24小时,焖料可以使水分浸透秸秆内部,使秸秆变得松软,既解决了原料扎袋,产生微孔、破损问题,又预防了干料灭菌不彻底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预湿的亚麻屑、玉米芯、木屑、麦麸、石灰与石膏粉的质量比具体为40:20:20:18:1:1或50:15:15:18:1:1或60:10:10:18:1:1。

在实际应用中,将预湿的亚麻屑先与玉米芯、木屑、麦麸或稻糠、石灰和石膏粉充分混合,然后再加入水混匀,调节含水量至60%,最后装袋、封口、灭菌。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装袋是将培养基装于17cm×35cm的聚乙烯袋中,每袋装约1.2kg;然后封口后进行灭菌,所述灭菌是先在115℃下灭菌4小时,然后焖锅2小时后,自然冷却。

上述培养基中,亚麻屑、玉米芯、木屑和麸皮均可为来源于农户或加工厂的农作物或林业生产的废弃物。亚麻屑的粒径为0.4-0.6cm。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亚麻屑或上述培养基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亚麻屑或上述培养基在栽培和/或培养凤尾菇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亚麻屑或上述培养基在提高凤尾菇产量和/或提高凤尾菇生物学效率和/或缩短凤尾菇栽培周期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栽培和/或培养凤尾菇的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栽培和/或培养凤尾菇的产品包括上述培养基。

本发明的最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凤尾菇接种至上述培养基中进行发菌培养。

上述方法中,所述接种量为每袋培养基接种25g凤尾菇二级菌种。

上述方法中,所述发菌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8~28℃、湿度为35~45%、黑暗。在生产实践中,接种初10-15天培养室温度以25-28℃为宜,先控制在适温范围内偏高些,有利于菌丝复活、定植,并降低污染率。然后控制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偏低些,虽然菌丝生长慢些,但可培养成健壮的菌丝,提高产量。15天后降温至25℃左右,防止烧菌,促进菌丝加快生长、吃料快。当菌丝吃料2/3袋时,降温至22℃左右,使菌丝生长健壮。当菌丝长满袋时降温至20℃左右,继续培养10天左右,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多积累养分,是子实体良好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的物质保证。

上述方法中,所述发菌培养后还包括出菇管理培养和采收的步骤。所述发菌培养至凤尾菇的菌丝长满菌袋时(一般发菌培养30天左右时菌丝长满菌袋),在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开口催蕾培养3-5天;催蕾培养至凤尾菇达到料面上出现小米粒状或瘤状突起的生长状态时,在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的条件下进行出菇管理培养,一般每朝菇生长期为5-7天。当凤尾菇长至七八分熟,子实体菌盖边缘展开时进行采收。

本发明将亚麻屑作为栽培凤尾菇的优质原料来栽培凤尾菇,亚麻屑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很高,接近于杨木,且亚麻屑能增加凤尾菇培养基的通透性,使养分分解迅速,菌丝生长发育快,实现变废为宝,不仅扩充了凤尾菇栽培的原材料,降低了凤尾菇的生产成本,缩短了凤尾菇的栽培周期,而且栽培得到的凤尾菇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下述实施例中的木屑来源于牡丹江市万博木业有限公司。

下述实施例中的亚麻屑来源于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镇10个农户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海浪镇50个农户。

下述实施例中的玉米芯来源于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20个农户。

下述实施例中的麸皮和稻糠来源于牡丹江市金芙蓉粮油有限公司。

下述实施例中的石膏粉来源于牡丹江千珍源菌业有限公司。

下述实施例中的石灰来源于牡丹江市阳明区农友物资经销部。

下述实施例中的凤尾菇二级菌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提供,公众可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购买获得,该生物材料只为重复本发明的相关实验所用,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

实施例1、一种利用亚麻屑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1、培养基的制备

(1)将亚麻屑粉碎至粒径为0.5cm±0.1cm的颗粒,使用前用水将其预湿,焖料24小时,得到预湿后的亚麻屑,储存备用。

(2)将预湿后的亚麻屑、玉米芯、木屑、麦麸、石灰与石膏粉按照质量比为40:20:20:18:1:1的比例混匀,然后再加入水,调节含水量至质量分数为60%,混合均匀后,得到培养基。

(3)将培养基装袋(17cm×35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约1.2kg,封口,并将装好的料袋于115℃下灭菌4小时,然后焖锅2小时后,自然冷却,得到灭菌后的培养基。

2、接种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无菌室,冷却至30℃以下,向装有培养基的栽培袋中接种凤尾菇二级菌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提供),每个栽培袋接种量约为25g,得到接种凤尾菇后的培养基。

3、发菌

将接种凤尾菇后的培养基在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35%~45%、黑暗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直至凤尾菇的菌丝长满菌袋。

4、出菇培养管理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在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开口、催蕾培养3-5天,至凤尾菇达到料面上出现小米粒状或瘤状突起的生长状态时进行出菇培养管理,出菇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每朝菇生长期为5-7天。

5、采收

当凤尾菇长至七八分熟,子实体菌盖边缘展开时及时采收,并计算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每袋产鲜菇重量/每袋培养料干重×100%。

本实施例1采收时,一潮菇平均每袋采收138g,一潮菇生物学效率为27.6%,共采收3潮菇,总生物学效率为71.8%。

实施例2、一种利用亚麻屑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1、培养基的制备

(1)将亚麻屑粉碎至粒径为0.5cm±0.1cm的颗粒,使用前用水将其预湿,焖料24小时,得到预湿后的亚麻屑,储存备用。

(2)将预湿后的亚麻屑、玉米芯、木屑、麦麸、石灰与石膏粉按照质量比为50:15:15:18:1:1的比例混匀,然后再加入自来水,调节含水量至质量分数为60%,混合均匀后,得到培养基。

(3)将培养基装袋(17cm×35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约1.2kg,封口,并将装好的料袋于115℃下灭菌4小时,然后焖锅2小时后,自然冷却,得到灭菌后的培养基。

2、接种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无菌室,冷却至30℃以下,向装有培养基的栽培袋中接种凤尾菇二级菌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提供),每个栽培袋接种量约为25g,得到接种凤尾菇后的培养基。

3、发菌

将接种凤尾菇后的培养基在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35%~45%、黑暗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直至凤尾菇的菌丝长满菌袋。

4、出菇培养管理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在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开口、催蕾培养3-5天,至凤尾菇达到料面上出现小米粒状或瘤状突起的生长状态时进行出菇培养管理,出菇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每朝菇生长期为5-7天。

5、采收

当凤尾菇长至七八分熟,子实体菌盖边缘展开时及时采收,并计算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每袋产鲜菇重量/每袋培养料干重×100%。

本实施例2采收时,一潮菇平均每袋采收129g,一潮菇生物学效率为25.8%,共采收3潮菇,总生物学效率为69.4%。

实施例3、一种利用亚麻屑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1、培养基的制备

(1)将亚麻屑粉碎至粒径为0.5cm±0.1cm的颗粒,使用前用水将其预湿,焖料24小时,得到预湿后的亚麻屑,储存备用。

(2)将预湿后的亚麻屑、玉米芯、木屑、麦麸、石灰与石膏粉按照质量比为60:10:10:18:1:1的比例混匀,然后再加入自来水,调节含水量至质量分数为60%,混合均匀后,得到培养基。

(3)将培养基装袋(17cm×35cm的聚乙烯袋)、每袋装约1.2kg,封口,并将装好的料袋于115℃下灭菌4小时,然后焖锅2小时后,自然冷却,得到灭菌后的培养基。

2、接种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无菌室,冷却至30℃以下,向装有培养基的栽培袋中接种凤尾菇二级菌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提供),每个栽培袋接种量约为25g,得到接种凤尾菇后的培养基。

3、发菌

将接种凤尾菇后的培养基置于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35%~45%、黑暗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直至凤尾菇的菌丝长满菌袋。

4、出菇培养管理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在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开口、催蕾培养3-5天,至凤尾菇达到料面上出现小米粒状或瘤状突起的生长状态时进行出菇培养管理,出菇培养的条件为:温度为18~28℃、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每朝菇生长期为5-7天。

5、采收

当凤尾菇长至七八分熟,子实体菌盖边缘展开时及时采收,并计算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每袋产鲜菇重量/每袋培养料干重×100%。

本实施例3采收时,一潮菇平均每袋采收126g,一潮菇生物学效率为25.2%,共采收3潮菇,总生物学效率为67.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