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4315阅读:43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盏的烧制技术,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文化精华。三千多年来,各朝各代的陶瓷制品都无不完美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每一件流传至今的瓷器都饱含着先人们的聪明才智,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标准,文化特性,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建盏始烧制于五代末,两宋时达到鼎盛,元代趋于衰落以致停烧。

建盏产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古窑遗址占地面积近12万平方米,座落于水吉镇后井、池中村境内。建盏的特点是:造型古朴、胎体厚重、器型饱满、釉汁肥润。尤其是它的釉色变幻莫测、绚丽多彩,将黑瓷的神妙和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与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宋徽宗赵佶宣和宫词云:螺细珠玑宝合装,玻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建盏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绀黑釉)、兔毫釉、银兔毫、油滴釉及鹧鸪斑、“曜变”等。

其中“曜变”盏是建盏中的极品。成书于十六世纪前期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把建盏珍品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将“曜变”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所谓“曜”既“耀”照耀之意。“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其周围发出以蓝色为主的曜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而得名。由于“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甚少,仅日本收藏三件,被日本国家指定为国宝。其中以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最佳,号称“天下第一宝碗”。

“曜变”的烧制,困扰了建盏界一千多年,建盏界的师傅们对“曜变”都诲莫如深。想探密“曜变”烧制技术的人,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曜变”成为建盏烧制的千古之谜。

本发明人谢朝华,二十几年含辛茹苦,专心钻研建盏“曜变”烧制技术,终于在2015年8月研究出“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技术。《收藏界》杂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杂志对谢朝华老师的作品进行了报道,西安博物院收藏了他的作品。同时谢朝华老师的作品还获得了多个奖项。为了对谢朝华老师二十几年专心钻研建盏“曜变”烧制技术进行专用权保护,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

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该烧制工艺中各个要件间相互配伍形成一套特定的建盏烧制工艺体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包括配料、揉泥、拉坯、上釉、装窑、焙烧和还原等步骤,其特征在于:

所述彩虹曜变建盏的胎体主要采用高岭土和黄土配制而成,且高岭土和黄土的重量配比为大于等于7:3;

所述彩虹曜变建盏的釉料主要采用钾长石、石灰石、滑石和草木灰,所述钾长石、石灰石、滑石和草木灰的重量配比为:1.25:0.5:(0.3~0.5):(1.75~1.95);

所述彩虹曜变建盏的焙烧所使用的炉体长2.2米以上,宽1.5米以上,炉体内腔长1.8米以上,宽1米以上;焙烧所使用的炭棒长1.9米以上;

所述彩虹曜变建盏的还原次数要求在两次以上,其还原温度在1240度至1250度之间,相邻两次还原的时间节点相差在5分钟之内;在还原烧的过程中使用油柴。

进一步,所述彩虹曜变建盏的胎体所使用的高岭土和黄土的重量配比为(7~9):(1~3)。

进一步,所述彩虹曜变建盏的胎体所使用的高岭土和黄土的重量配比为7比3,或8比2,或8.5比1.5。

进一步,每4公斤的釉料,需要钾长石1.25公斤,石灰石0.5公斤、滑石0.3至0.5公斤,其余的为草木灰。

进一步,在还原烧的过程中使用油柴,使用8-10次,每次用量80克至100克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烧制工艺中各个要件间相互配伍形成一套特定的工艺体系,成品率高,所制成的建盏具有玻化程度高,特别光亮,且色彩极为丰富的特点。“繁星若尘终归尽,苍穹似无起玄机”,在阳光下举起彩虹曜变”建盏,抬头仰望,光芒万丈,转个角度又如银星闪烁,花纹成斑斑点点,或丝丝若现,五彩光环,尽显赤、橙、黄、绿、青、蓝、紫。本发明的“彩虹曜变”建盏和宋建窑“曜变”天目建盏相比,玻化度更好,色泽更加丰富多彩。

另外,“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成功,是建盏烧制历史性的突破,在建盏界意义非常大。具体体现在:

一是改写了黑瓷建盏烧制今人不如古人的历史。

二是揭开了“曜变”建盏神秘的面纱,使“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变成了百姓在现实生活中可观赏、可品评、可以使用之物。打破了普通百姓只能在图片上观赏“曜变天目盏”的局面,真正实现了“昔日五庭燕,飞入百姓家”的目标。

三是把华夏民族传统黑瓷建盏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更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现代黑瓷建盏的烧制技术推上一个新台阶,烧制更加精美的建窑建盏,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详予说明。

制作“彩虹曜变”盏和其他建盏一样,也通过选土、淘洗、配料、揉泥、拉坯、上釉、装窑、焙烧、还原等程序,一次性烧成。“彩虹曜变”盏烧制主要技术要件在于:

一、胎体的配方

普通兔毫、油滴的配方是高岭土和黄土的配比为5比5(如10公斤丕料,高岭土和黄土各占5公斤)。而烧制“彩虹曜变”盏的配比是7比3以上。

建盏黑瓷采用来自大自然的高岭土、黄土作为胎体的主要原料,要经过舂碎、箩筛、淘洗、过滤、沉淀、压水等多道环节,才能成为细滑柔软、可塑性强的胚料。由于胎土中含铁量较高,故烧后的胎色呈灰黑色,质地坚硬。

二、釉料的配方

釉料主要采用钾长石、石灰石、滑石、草木灰。其配比是4公斤釉料,钾长石1.25公斤,石灰石0.5公斤,0.3至0.5公斤滑石,草木灰若干。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采取大自然的草木灰和天然釉矿石等原料调制而成。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

三、炉体

常规烧制兔毫、油滴建盏的炉体规格是1.6米长,1.3米宽,内空1米长,0.5米宽。“彩虹曜变”的炉体是:长2.2米以上,宽1.5米以上,内空长1.8米以上,宽1米以上。炭棒长1.9米以上。

四、烧制的温度

“彩虹曜变”盏烧制的窑炉温度要求在1250度左右进行还原,而普通的兔毫、油滴还原温度则在1100度左右还原。

五、还原的时间节点及油柴的用量

“彩虹曜变”盏的还原次数要求在两次以上,其温度在1240度至1250度之间,相差时间节点在5分钟之内。油柴用量共9次,每次80克至100克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彩虹曜变建盏的烧制工艺,包括配料、揉泥、拉坯、上釉、装窑、焙烧和还原等步骤。本发明的烧制工艺特点在于:胎体主要采用高岭土和黄土配制而成,且高岭土和黄土的重量配比为大于等于7:3;釉料主要采用钾长石、石灰石、滑石和草木灰,其重量配比为:1.25:0.5:(0.3~0.5):(1.75~1.95);所使用的炉体长2.2米以上,宽1.5米以上,炉体内腔长1.8米以上,宽1米以上;炭棒长1.9米以上;还原次数要求在两次以上,其还原温度在1240度至1250度之间,相邻两次还原的时间节点相差在5分钟之内;在还原烧的过程中使用油柴。本发明的烧制工艺中各个要件间相互配伍形成一套特定的工艺体系,成品率高,所制成的建盏具有玻化程度高,特别光亮,且色彩极为丰富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谢朝华;廖文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平市建阳区星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7.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