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及烧制棕褐色结晶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64155阅读:2187来源:国知局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以及使用这种釉料烧制棕褐色结晶釉的方法。

(二)

背景技术:

在陶瓷制品的表面上着色、上釉是一种增加陶瓷制品质感和美感的有效手段,而且每一种釉色或花色所起的艺术效果是不同的,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釉色、花色或者其结合。市场上釉料品种很多,但是艺术效果强烈的却很少。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术效果强烈,釉料效果稳定,装饰性效果明显的釉料,可利用其创造亚光釉料氧化烧制产生的棕褐色结晶的特殊艺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所述的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0~30份,方解石5~10份,氧化锌2~8份,高岭土2~6份,氧化铝1~4份,氧化镍1~5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4.98份,方解石5.99份,氧化锌3.64份,高岭土3.86份,氧化铝1.53份,氧化镍2.00份。

再进一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所述棕褐色结晶釉料烧制棕褐色结晶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组分用量称量制备得到棕褐色结晶釉料;

(2)将所述棕褐色结晶釉料与水按照质量比100:70~80混合,沉浮,过筛(100~200目),得混合液;

(3)将素烧过的陶瓷坯体浸入所得混合液,2~3s后取出,电窑烧制12小时,冷却,得到表面有棕褐色结晶釉的陶瓷制品。

优选的,所述电窑烧制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从20℃升温到150℃,时间150min;

第二阶段:从150℃升温到300℃,时间100min;

第三阶段:从300℃升温到800℃,时间200min;

第四阶段:从800℃升温到1240℃,时间240min;

第五阶段:从1240℃升温到1250℃,时间20min;

第六阶段:1250℃保温10分钟。

为达到特定艺术效果,可将陶瓷坯体先上好一层透明釉料,然后在局部涂上棕褐色结晶釉料,经过电窑1250℃烧制12小时后,会得到棕褐色略有灰白色结晶的特殊效果的棕褐色结晶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能够得到具有棕褐色结晶效果的棕褐色陶瓷制品,精致美观,艺术效果强烈;配方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釉料叠加可得到更多特殊艺术效果瓷器。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4.98质量份,方解石5.99质量份,氧化锌3.64质量份,高岭土3.86质量份,氧化铝1.53质量份,氧化镍2.00质量份混合而成。

烧制方法:将上述棕褐色结晶釉与水按照质量比100:75混合,沉浮,过120目筛,得混合液,将素烧过的坯体浸入所得混合液,2~3s后取出,在电窑1250℃烧制12小时,冷却,得到艺术感强烈的棕褐色结晶效果的陶瓷制品。

烧成温度曲线:

电窑烧成:将坯体放入窑中,第一阶段从20℃通过150分钟烧到150℃,除去坯体中的水分;第二阶段从150℃通过100分钟烧到300℃,水分除尽;第三阶段从300℃通过200分钟烧到800℃,使坯体稳定;第四阶段从800℃通过240分钟烧到1240℃,使釉料充分熔融;第五阶段从1240℃通过20分钟烧到1250℃,保温10分钟,使釉料结晶充分完成。然后自然降温,等到100度可以出窑。

实施例2:

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4.98质量份,方解石5.99质量份,氧化锌3.64质量份,高岭土3.86质量份,氧化铝1.53质量份,氧化镍0.5质量份混合而成。

烧制方法与烧成曲线与实施例1相同。

由于氧化镍在釉料中来说,添加1%以下几乎全部熔融在玻璃相中,不会在釉面析出结晶,而只有颗粒状的氧化镍才容易形成斑点结晶效果。所以在实施例2的釉料中没有得到实施例1中棕褐色结晶的釉面效果,只是得到单独棕褐色的釉面效果。

实施例3:

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4.98质量份,方解石5.99质量份,氧化锌7质量份,高岭土3.86质量份,氧化铝1.53质量份,氧化镍2.00质量份混合而成。

烧制方法与烧成曲线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氧化锌的量是实施例1的一倍,得到的釉面效果是褐色偏蓝的釉色,由于氧化镍在高锌的釉中会发出蓝色海水绿色,所以在量少,氧化的气氛下的石灰釉中偏向棕褐色。

实施例4:

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4.98质量份,方解石5.99质量份,氧化锌3.64质量份,高岭土3.86质量份,氧化铝4.00质量份,氧化镍2.00质量份混合而成。

烧制方法与烧成曲线与实施例1相同。

由于含有氧化铝和氧化锌的釉料中帮助发色,加大熔融范围,在氧化铝含量增加到4.00质量份后,流动性明显变弱,在实施例4产生半熔融的棕褐色釉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棕褐色结晶釉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棕褐色结晶釉料各组分按照如下质量配比构成:钾长石20~30份,方解石5~10份,氧化锌2~8份,高岭土2~6份,氧化铝1~4份,氧化镍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棕褐色结晶釉料烧制棕褐色结晶釉的方法:将所述棕褐色结晶釉料与水按照质量比100:70~80混合,沉浮,过筛(100~200目),得混合液;将素烧过的陶瓷坯体浸入所得混合液,2~3s后取出,电窑烧制12小时,冷却,得到表面有棕褐色结晶釉的陶瓷制品。本发明能够得到具有棕褐色结晶效果的棕褐色陶瓷制品,精致美观,艺术效果强烈;配方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釉料叠加可得到更多特殊艺术效果瓷器。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均;朱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9.30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