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银Low-E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4025阅读:37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银Low-E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Low-E中空玻璃,在保证有良好的采光性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隔音、防紫外线的特性。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同时没有“光污染”,对于隔热和防紫外线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节能、环保玻璃建材。Low-E玻璃是镀膜玻璃的一种,本质是玻璃表面附着一层透明的金属膜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磨损、隔音隔热效果好、亮度佳的双银Low-E中空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银Low-E中空玻璃,包括三层玻璃基片,相邻两片玻璃基片之间用间隔框隔开,形成两个空腔,所述间隔框内设有分子筛,所述空腔内填充干燥的惰性气体,间隔框外部与玻璃基片之间设有边封条,所述边封条与玻璃基片之间均采用丁基胶紧密粘合,所述三层玻璃基片中向光面的一层玻璃的外侧涂覆有纳米防静电涂层且内侧涂覆有氧化锡膜层,所述三层玻璃基片中中间一层玻璃的外侧镀有Low-E膜层且内侧增透膜层,所述三层玻璃基片中背光面的一层玻璃靠近空腔的一侧镀有Low-E膜层且另一侧设有减反射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框为由3003合金铝条采用高频焊接而成的中空铝条框。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锡膜层的厚度为6~12n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防静电涂层的厚度为4~8nm。

进一步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更进一步的,所述减反射膜层是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玻璃基片表面形成的Ti-Si-O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因为设有双层的Low-E膜层,比单层具有更低的辐射率、更低的传热系数,在遮阳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可见光透过率比单银Low-E膜层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纳米防静电涂层;2、玻璃基片;3、氧化锡膜层;4、空腔;5、Low-E膜层;6、增透膜层;7、减反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银Low-E中空玻璃,包括三层玻璃基片2,相邻两片玻璃基片2之间用间隔框隔开,形成两个空腔4,所述间隔框内设有分子筛,所述间隔框为由3003合金铝条采用高频焊接而成的中空铝条框。

所述空腔4内填充干燥的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间隔框外部与玻璃基片2之间设有边封条,所述边封条与玻璃基片2之间均采用丁基胶紧密粘合,所述三层玻璃基片2中向光面的一层玻璃的外侧涂覆有纳米防静电涂层1且内侧涂覆有氧化锡膜层3,所述氧化锡膜层3的厚度为6~12nm。所述纳米防静电涂层1的厚度为4~8nm。

所述三层玻璃基片2中中间一层玻璃的外侧镀有Low-E膜层5且内侧增透膜层6,所述三层玻璃基片2中背光面的一层玻璃靠近空腔4的一侧镀有Low-E膜层5且另一侧设有减反射膜层7。

所述减反射膜层7是通过磁控溅射工艺在玻璃基片2表面形成的Ti-Si-O膜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件事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